• 您当前位置:公安文秘网 >> 警务文艺 >> 诗歌散文 >> 浏览公安
  • 故乡悠远

    时间:2015年06月30日 来源:其他 点击:收藏此文 字体:

        *,乃*县城所在地,亦称*,是我故乡。

        *桥横架在*江上。*桥俗称长桥,七十二孔,三起三伏,蜿蜒如龙,因环如半月,长若*而得名。*桥前拦太湖,横截*,河光水色,气势磅礴,有诗为证:“八十丈晴虹卧影,一千顷玉碧无暇。”实为吴中一绝。它曾引多少先贤、墨客驻足,挥毫。

        有史料考证,*(*)城周长为五里二十七步,换算成米制则是2518米。

        故乡悠远,江南古镇,景色闻名天下。

        古华严讲寺、七级宝塔、孔庙、学宫、三高祠、三忠祠、鲈乡亭、*亭,环绕*桥水域。钓雪滩上庭院、园林曲径通幽。雷祖殿、鲈乡亭、仙人洞、共怡园、城隍庙……

        陈迹已成为过去,但其中包含着*的历史,也包裹着我的童年。

        故乡最热闹的地方要数中山街小仓桥。秦哈哈的小人书摊摆在仓桥堍。节假日,我将从父亲那里讨来的三五分钱,连同半天甚至一天的时光,全都打发在小人书摊上。

        仓桥边“吴苑书场”门口,有我最爱吃的油豆腐肺头粉丝汤。老板娘用筷子捞起些许粉丝在碗中,再用剪刀夹起一只油豆腐,“卡、卡、卡”,三下二下剪碎,再打上肺头汤,加入辣酱。接过粉丝汤,吃得“咝咝”地,头上直冒汗,感觉却是爽快。

        仓桥拐角,唱“小热昏”的在兜卖梨胶糖。“小热昏”真的是“热昏”,他海吹能运足气功,用手将十只碗,一连串吸起来。我为了看这不可思议的结果,竟然逃了课,得到的结果却是“要知分晓,明日请早”。

        我的回忆透视出故乡的前世今生,我用生命凝聚成*桥下一块石片。因此,我可大言不惭地夸耀:我是个地地道道的“老*”、“老*”。

        窄窄的小街,还有那青石板铺成的弄堂。“笃、笃、笃”

        卖糖粥汉子有节奏的竹板声,在弄堂中央敲响;“虾阿吃——”渔家小女子柔柔的叫卖声,在小巷的深处回荡。

        玉带河中,小船随着腰围蓝布花裙的渔家女人手中的竹槁一起一伏,悠悠地飘荡。“噗独、噗独”渔家汉子用脚有节奏地踩踏木板,将鱼儿吓出石驳岸,撞进预先布撒好的渔网。时不时,岸边人家的窗户里伸出一双酥手,然后飘落下一叶竹篮,篮中放置些零钱,渔妇将捉得的塘里鱼、鲫鱼放置其中,竹篮随绳索慢慢地向上浮动,摇摇晃晃。

    一幅诱人的水乡水墨画。

        故乡悠远,盛产风靡苏沪,由乾隆皇帝钦点的“*水蜜桃”。

        据传,当年乾隆皇帝下江南,到得*,吃着正值上市的*水蜜桃,觉得味正汁丰,得意之时,随手将身边的毛笔套管往桃上一按。这一按,却让这笔套印永远地留在了水蜜桃表皮,永不褪色。即使是用桃袋套住,即便是日照雨淋,在这白里透红的水蜜桃儿上,始终会有一圈翠绿的笔套管印痕。

        奇哉,怪哉。

        故乡悠远,有那对我亲切无比、世上最动听的乡音——“*闲话”。

        春来冬去,几多轮回。除了出差、旅游在外,其余的日日夜夜,我与故土始终在一起。说实话,天下有许许多多比故乡更加怡人的地方。我曾泛舟浙江的千岛湖,爬过安徽的黄山;我曾夜宿太湖之中三山岛,游览过繁华的苏杭。但我即使人处异乡,可睡梦中牵挂的依然是故乡。因为故土是实实在在的,是我所唯一亲近并且留恋的地方。

        随着年龄的增长,我对故乡越发感到有一种难以言表而又十分依恋的感觉。故乡的水土养育了我,故乡的天、故乡的人、故乡的事,始终与我盘根错节缠绕在一起。我为她辛勤劳作,我为她着力粉饰,因为她是我最亲近的母亲,我为她所做的一切,是做儿子的本分。我不允许有任何对她的诋毁,哪怕是星点,丝毫;因为在我心中,故乡谁也无法替代。

        故乡悠远,我始终追寻着。

     

  • 关 键 词:
  • 免责声明:本站所有资料来自于作者发布、网友推荐和网络收集整理而来,本站文章仅供学习写作参考,请勿原版抄袭、发表!文章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您联系我们,我们将尽快更正。
  • 上一篇:我的警院
  • 下一篇:儿时的天空
  • 相关文章

    我有话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