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您当前位置:公安文秘网 >> 警务文艺 >> 诗歌散文 >> 浏览公安
  • 刨药材

    时间:2015年07月08日 来源:其他 点击:收藏此文 字体:

        童年的暑假里,我差不多天天都要到山上去,主要是割草。那时节,几乎家家都养了几只羊,夏天将青草割回家中晒干,贮存在小棚子中,以备羊过冬之需。除了割草,偶而我们也会上山刨药材。

        老家的山比较贫瘠,基本上是南山栽松树、北山种杏的布局。村里的“秀才”曾写过一副对联“北山杏花红十里,南山松柏万年青”,虽然重字且缺少对仗,却很写实。而土生土长的药材就生长在这些山坡上。药材的种类并不多,常见的是远志、柴胡、黄芹、防风等等,此外,还有铁萁、刨花根等罕见的药材。药材主要还是供销社收购,供销社还可以收购的是蜂窝、蛇皮,但那是不容易碰到的事。我们是从供销社贴在墙上的中草药名彩色挂图,认识这些药材的。

        经常在一起结伴而行刨药材的,是左邻右舍的孩子。挎上小筐,带上镐头,碰上什么药材就刨什么。那些年,收购价最贵的要属远志,那时大概七元左右一斤,但那药材收购标准是很挑剔的,需要将远志连根刨起后,晒上一天后,根软下来后,掐去枝叶,只留根部,用酒瓶子轻轻一擀,然后根的外皮从根芯上抽下来,这外皮才是药材。然后再将外皮晒干,就可以卖了,所以要攒够一斤也是不容易的事情。

        平子是经常和我们刨药材的孩子。我们的小时候,都称那种要强好胜的人一个很贬义的称呼“气包肚子”。平子就是这样,每每看到我们刨的多,他都会最后一个走,甚至不顾我们的再三招呼,仍要再刨上一会儿。即便已经超不过别人的,也会多刨上几棵黄芹,挎上满满的一筐,才心满意足。而黄芹根部粗大,遇上几年生的一棵就可以晒出二两,不过那药材当时并不值钱。

        除了平子有外号,还有小球子。一个很精明的孩子,至少是当年父母用来教育我们经常会说:“看看人家小球子,多有心眼儿”。似乎俺们都没心一样,不过小球子的那些把戏我们可不认为有心眼儿,顶多算胆大不害臊吧。小球子经常会把细细的沙土喷湿后,再洒到晒干的远志中,虽然也会被收购员抖来抖去,也会增加些份量。

        那个时候,孩子们在夏季有两项“外捞”,可以自己挣点“小钱”,一是羊毛,二是药材。夏天数伏后,到了剪羊毛的时候,供销社开始收羊毛,孩子们捡刮到树上和墙边石头间的羊毛。因为羊毛贵重,据说也有的羊倌儿如宋丹丹小品里演的一样,去薅羊身上的羊毛。小球子则采取了另外的方式,他经常到供销社收羊毛的外面,光着脚丫,不时的用脚夹一团羊毛出来,一天下来,几两羊毛就到手了,要知道那时半斤羊毛就值十多元钱了。

        很长一段时间,我们在山上刨药材时,小球子就在供销社的门前溜来溜去。几天后,小球子买了一块电子表,趾高气扬的从我们身边走过。平子盯着看了好久,半天没有说话。第二天,平子也把积攒的药材钱换成了手上的电子表,看我们坐在树下乘凉,却不肯坐下来。还是小球子道破了玄机,原来平子因为买电子表被父母一顿痛打,但屁股的疼依旧掩饰不住平子的满脸得意。

        暑假是短暂的,相对于童年却是漫长的。后来,平子开了种殖场,可以自己种植药材,当上了老板,而小球子据说在外打工时因为诈骗被判了刑,我再也没见到过他。

     

  • 关 键 词:
  • 免责声明:本站所有资料来自于作者发布、网友推荐和网络收集整理而来,本站文章仅供学习写作参考,请勿原版抄袭、发表!文章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您联系我们,我们将尽快更正。
  • 上一篇:嚼得菜根,做得大事
  • 下一篇:我和我追逐的梦想
  • 相关文章

    我有话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