刻挂钱
已近年关,除了忙着扫房子、淘米,还有一样是刻挂钱。在大年三十或提前一天,都要贴挂钱和对联,两者配合在一起贴到门、窗等处,格外的艳丽多彩,也了冬天亮丽的一抹风景。
各地的挂钱不尽相同,我所在的东北山村多分为大小两种,大挂钱是16开纸的,普遍的是小挂钱是32开纸的,就是买来彩纸折叠剪裁成32份。裁剪后针线缝在一起,封面上要有一张底纸,以便粘挂钱样。
选挂钱样是刻挂钱的重要一环,串门子到其他人家看看在屋门上、屋梁上还依旧保存完好的挂钱,选中后撕下来粘在底纸上。选挂钱样美观是首选,其实还要易刻,图案过于复杂,则费手工。最后还要耐风,图案设计联结紧密,不致于风一刮就会碎。
想起我刻挂钱的开始,也是一次失误所起。当年父亲已经刻了过半的挂钱放在那里,我一时兴起,拿起刻刀便刻,却将本应联结的部分刻断,只因那是整个架构必要的连结,所以不仅挨了顿骂,还要在刻好后,一张张用彩纸再粘好刻断的部分。好处则是,此后每年刻挂钱的重任便落到我的头上。
挂钱基本上分三部分或四部分,顶部横眉一般以盘肠、红灯等经典吉祥、喜庆的符号为主,也有是类同年年有余、合家欢乐等横批的汉字为主,中部则主体设计的图案,多是五谷丰登、吉庆有余等传统的图案,也有更为省事的一个大福字为主,下部再有一横排图案。最后一部分是挂钱穗子,以柳叶状为主。要从严格意义上说,挂钱中必须是要有金钱图案的,是那种中间星孔外加四柳叶形的图案,或是这种图案排列组成一排的。也有能人巧匠会自已设计图样。
我便做过这样的事,但我是照猫画虎。那是曾经的龙年,设计了挂钱主体为一条龙的图案,只是我想象中的龙样在挂钱上却难以实现,我照着书刊画的龙麟过于细密,以致于刻了好几天,总算是完成,却已然没有龙腾的气势,也让我懂得了原来有些事并不是所想即所得。要想刻好挂钱,还需要有好工具刻刀。那时候的刻刀都是自制的,一般有三把就可以了,分为大、中、小号。大刻刀多是用废弃的钢锯条磨成,中的就取材多样的,多是钢丝或是自行车的辐条制作,小的则用大锥扎子等烧红锤打磨成。工具得心应手,刻那些线条就是事半功倍。
儿时,觉得刻挂钱是件很好玩的事。刻累时,将三小条玻璃片捆成三棱柱,然后将刻挂钱刻下的五彩碎屑装上,两端用透明的玻璃纸封好,一个简易的万花筒便做成了。或是用那些刻下的碎屑摆画,拼接成各种图象,任想象插上翅膀,也是一件惬意的事。
要想刻好挂钱,还需要一定的技术。刻刀要直立直切,防止斜切,先刻什么再刻什么也是有讲究,以防止破坏整个刻制过程中的整齐性。原则上是先镂空小格子,再刻面积较大的部分,而挂钱穗子留到最后,用剪刀直接剪出就可以了。刻的过程中,还需要根据图案进行校正,样子毕竟是样子,还是要根据图案进行修正才是最佳。
最初想刻挂钱,是为了不上山砍柴,所谓“干东不干西,打狗不撵鸡”,后来便喜欢起来这件差事,喜欢别人夸奖刻出来的好看。原来儿时是如此的爱慕虚荣。再后来有了卖挂钱的,是专门以刻挂钱为业的艺人,刻出来的物美价廉,倒也省去了自己刻的麻烦,再后来有了专门的机器,刻出的挂钱更是精致,便很少有人再刻挂钱了。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