县公安局创新社会治安管理密织“四大”防控网络
*县公安局结合县域经济发展现状、社会治安特点,紧紧抓住以信息化建设促进社会管理创新这个关键环节,密织四大防控网络,积极探索治安防控新模式,创建了“空中有监控、地面有巡逻、路口有卡点、场所有保安、街面有巡逻、社区有联防”的多层次、立体式、无缝隙、全覆盖的社会治安防控体系,有效维护社会治安稳定。
一、严密编织以强化“流动人口管理”为主体的防控网络,着力解决“人口管不好”的问题
一是建立流动人口管理体系。在县、乡、村三级分别成立流动人口治安管理工作领导小组、流动人口管委会和暂住人口管理站,形成了党委政府领导、公安机关主导、各级管理网络为依托的流动人口管理体系,较好地杜绝了流动人口管理的死角和盲区,使流动人口的管理始终掌控在组织、有序之中。二是对实有人口和出租屋实行分色动态管理。坚持分级管理、突出重点、管住管好的原则,对实有人口、出租房屋实行分色动态管理,即对人户一致的列为绿色管理,对属于出租房屋或居住人户分离人员的列为橙色管理,对属于出租屋且人员变更频繁的列为黄色管理,对于重点对象及精神病人等列为红色管理,正真做到实有人口管理准确到位,万无一失。三是探索“一站式”流动人口服务管理新模式。积极主动将人口管理上升到政府行为,在*镇试点建立“一站式”流动人口管理服务站,会同有关部门实行联合办公,提供流动人口登记管理、劳动社会保障、计划生育、法律援助、安置帮教等服务,进一步做实做强人口管理平台。
二、严密编织以电子监控系统为主体的技术防控网络,着力解决“治安盯不紧”的问题
一是高点定位,建设五大治安监控中心。建成县局指挥中心、派出所、行业场所、金融网点、新建住宅小区五大社会面治安监控中心,织密筑牢纵向关联、横向互动的治安防控网络,牢牢把握打击防范的主动权。二是扩容增量,构建高密度治安监控空间网络。按照“城乡一体、全面覆盖、内外结合、资源共享、科学管理、服务实战”的总体要求,把技防安装作为专项指标纳入全县社会治安综合治理,扎实推进全县治安监控网络建设,大力提升整体防控能力。三是联网联动,发挥治安监控实效。明确由治安大队、指挥中心牵头落实,进一步明确以技防建设、信息研判、效能考评为主要职能的责任体系,不断加强和统筹全县技防监控的指导、考核和管理工作,提高辖区重点单位和商业密集区域报警联网的覆盖率,大力促进治安监控效能的有效发挥。
三、严密编织以保安力量为龙头的企事单位防控网络,着力解决“内保管不严”的问题
一是加强人防建设。充分发挥社会人力资源的优势,大力发展保安服务业。在全县机关企事业单位和较大私营企业建立专兼职保卫队伍,对重点部位实行人看人守,目前,落实重点单位、企业保安力量***人,大大提升了防控能力。二是加强物防建设。以“管住人、管住物、管好重点部位和场所”为要求,对企事业单位内部人、财、物进行全面排查,确定重点管理对象、重点管理部位和场所,全部落实防控措施。在企事业单位财会室和仓库等重点部位***%安装防盗门和防盗铁栅栏,金柜采取固定措施和防撬盗措施,确保牢固安全。三是加强技防建设。在抓好金融系统网点与***报警服务台联网工作的同时,将联网触角向各种收费大厅等重点行业延伸;涉密单位要害部位全部安装红外线及视频监控系统,实现了进不来、拿不走、跑不掉的目标。
四、严密编织以多警种联动为抓手的社区治安防控网络,着力解决“社区控不牢”的问题
一是配强一线警力。严格落实县委、政府和上级公安机关《关于进一步加强公安基层基础建设工作的决定》要求,迅速启动了跑马乡、西瑶乡和石梨乡*个乡派出所,配齐配强基层一线警力,并最大限度地精简机关充实基层,把精干警力配置到基层实战岗位,彻底解决有所无警,基层一线警力短缺的问题。二是强化主体责任。坚持把社区民警作为组织社区治安防范的主体责任人,进一步明确社区民警职责分工,确保他们集中精力开展人口管理、治安防范、信息收集、巡逻防控等工作。同时,进一步扩建辅警队伍,设置“四岗合一”公益性岗位人员**名,并在派出所统一指导下开展巡防工作,使巡逻覆盖面和见警率大大提升。三是整合力量配置。通过政策倾斜和市场化运作,整合辖区*支社区(农村)专兼职巡防队伍资源,统筹安排参与社会治安防控工作。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