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书也需等待
十年前,一位老师向我极力推荐米兰•昆德拉《不能承受的生命之轻》。我耐着性子,囫囵吞枣读完。只觉得语言艰涩,叙事天马行空,把两组四个看似毫无关联的主人公强行在一本书里进行阐述,无非是一个三角乃至多角恋的故事。因此,作为一个受儒家思想教育的传统女性,我对该书的感受是:故事简单,内容浮浅,主题庸俗。
近日,又有师长介绍这本书。于是,我又重新查阅资料了解小说的时代背景,再次梳理小说情节,串联主要事件,联系四个人生活遭遇,竟如醍醐灌顶。我不得不承认,这是我读过的构思最为独特的哲理小说。作者以蒙太奇手法,跨越时间、地点,同一件事在不同章节中以不同侧面反复提及。更重要的是,透过小说,诸多哲理性问题如万花筒般闪现,又像给读者摆下一个八卦阵,一旦阅读和思索,精神就如同走入迷宫,奇巧万状,叩问无数:同情与背叛、媚俗和政治,灵与肉、轻与重……令人眩目。 人们常感叹不能承受的生命之重。然而,本书却提出:“最沉重的负担同时也成了最强盛的生命力的影像。负担越重,我们的生命越贴近大地,它就越真切实在。”“当负担完全缺失,人就会变得比空气还轻,就会飘起来,就会远离大地和地上的生命,人也就只是一个半真的存在,其运动也会变得自由而没有意义。”是的,人最不能忍受的就是空虚。我们最值得回忆或最有意义的时光,一定是身负责任,挑战困难,完成使命的过程。当然,作为被《纽约时报》称为20世纪最重要的经典之作,该书包罗万象,此系万中之一。 什么是好书?有人欣赏阳春白雪,有人喜欢下里巴人。书只有遇到喜欢自己的读者,才能称其为好书。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好书,有时也需要等待。随着阅历的增加,体验的丰富,一本好书就像某处曼妙的风景,此前疑为山穷水尽之处,或许在彼时柳暗花明?这是一种伺机而发的等待,一种充满着生命张力的等待。只要坚持阅读,好书一定在某个拐角等着我,巧笑倩兮。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