县公安局“四化”举措全力深化执法规范化建设
在“三项建设”的攻坚决战之年,*县公安局坚持把完善执法机制、提升执法质量作为全面提升公安工作效能的突破口,通过组建执法队伍、搭建执法平台、完善监督考核着力构建执法规范化建设长效机制,不断推动执法质量实现新提升。
一、执法监督“标准化”。一是监督关口前移。组建了专兼职法制员队伍,制定下发了《法制员制度》,明确法制员工作职责,对所属单位承办案件“审事实、核程序、把关口”,实现事前监督、事中监督、事后监督。二是掌握执法动态。由县局法制部门牵头,从刑侦、治安等部门抽调素质高、业务能力强的民警,组成常态化基层执法服务队,定期深入基层执法一线,现场办公,解疑答惑,及时了解掌握基层执法动态,纠正执法偏差,提供法律服务,研究解决执法办案出现的新问题。三是自觉接受监督。强化队伍以人为本、执法为民意识,聘请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及社会各界人士为警风警纪监督员,对民警执法活动进行全方位、多角度的监督,及时发现并处理民警执法服务方面存在的各种问题,全面提升形象,不断改进执法办案工作。
二、执法管理“常态化”。一是每周法制例会。基层所队每周召开一次法制例会,由法制员召集办案民警共同学习新法律法规,查阅上周的执法台帐、执法文书,由法制员指出存在的突出问题,共同研究制定整改措施。二是每月点评例会。由法制室牵头,收集、整理存在执法问题或者具有普遍指导意义的典型案例,每月末组织专兼职法制员召开点评例会,逐一进行点评,以案析理、以案释法,使全体民警从中吸取教训,引以为戒。三是召开季度总结例会。每季度召集各办案部门负责人、法制员召开一次总结例会,总结上季度执法情况,安排部署下季度执法任务。同时,通过召开执法推进会等多种形式调度各部门执法规范化建设进度,推广先进典型,总结先进经验,推动整体上水平。
三、执法办案“信息化”。坚持把信息化建设作为推动执法规范化建设的重要支撑,把信息化手段渗透到执法办案的各个环节。一是严格规范网上执法办案。规范“110”接处警登记、网上立案、网上审核、网上审批、网上监督流转程序,办理的所有刑事、行政案件全部实现网上流转,对未进行网络流转的案件坚决不予审核、审批,杜绝网外循环案件。同时,加大培训力度,使民警在工作中尽快掌握网上办案、网上流转以及常规刑事案件的证据规格与标准,提高了民警办案取证的能力和水平。二是实行交流学习制度。民警通过学习交流,丰富法律知识,交流办案经验,解答疑难问题,不断提高执法办案水平。三是建立全程取证系统。在新城镇派出所、看守所、戒毒所安装了监控系统,从执法源头上规范民警行为,杜绝刑讯逼供等违法违纪行为。
四、培训考核“长效化”。一是建立执法培训机制。以提高民警执法素质和执法能力为突破口,建立健全“法制讲堂”等行之有效的机制,以集中授课等形式为载体,分期、分批组织各警种民警集中进行法律知识培训,着力提高民警的法律素质和办案能力。二是建立终身负责机制。建立民警执法档案,将执法责任书、培训考核、执法汇总、办案质量考评、表彰奖励、执法过错等情况全部纳入民警个人执法档案管理,实行主办民警终身负责制,“谁办理、谁负责,谁审批、谁负责”,确保每起案件事实清楚、证据充分、定性准确、手续完备,确保执法责任和执法过错责任追究执行到位。三是建立考核激励机制。以绩效考核为抓手,实行周检查、月考评、季度通报,严格兑现奖惩,将执法质量考评工作纳入日常化管理。并制定完善了《执法质量工作考核奖惩办法》,对执法质量、考核标准进行细化,考核结果直接与评先树优挂钩,激发了队伍的内在活力。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