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进壶口
曾经看过众多文人墨客所写的壶口,年少时也曾经想过,这水,真的会是从天上来的吗?赶着一年一度的 “桃花汛”,我随友人来到了黄河壶口的岸边。
从地平面放眼望去,壶口是极其平静的。一河水,一狭口,一道地堑,河水归入狭口,流入地堑,徐徐消失在远方。
从低处看壶口,得走下河谷,下到三四十米的悬崖边。仰望头顶滚滚而来的巨流,瀑布如千军万马奔涌而来,黄河水仿佛是从天上奔流而下的飞雨,这时,才顿悟李白的“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绝不是什么神话传说了。
从高处看壶口,飞瀑水幕如暴雨翻卷,从三十余米高的断层石崖跌入河谷。想苏轼的“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吟“涌来万岛排空势,卷作千雷震地声,”惊叹壶口瀑布的壮观声势,恰如万鼓齐鸣,旱天惊雷,声传数十里之外。
传说壶口是上古人类先祖大禹治水时凿石导河之处,以壶口为中心的地域,曾经留下过众多英雄豪杰、文人墨客的足迹。壶口之西的黄陵,是中华民族始祖黄帝轩辕氏的陵墓所在地。壶口东南,历史上称为河东,中华民族许多彪炳史册的人物关羽、薛仁贵、王勃、柳宗元、司马光就诞生在那里。壶口西南,秦国和魏国曾拼死争夺,军事家吴起也在此建立了不朽功勋,延安,更是家喻户晓的革命根据地。
观地质奇观,思人文历史。做为一个炎黄子孙,我们都需要到壶口瀑布去亲身感悟一下什么叫奔腾咆哮、热血沸腾、狂放不羁、恣肆汪洋、激流勇进、一往无前……黄河和陕北在此连结为一体,成为豪爽奔放、百折不挠的陕北人的气魄。解读壶口,你会终于明白,为何这样的河、这样的瀑布,能够给古往今来众多迁客骚人们如此多的灵感。1938冬,青年诗人光未然目睹了黄河船夫们与狂风恶浪搏斗时的情景写出了《黄河》词作。冼星海听其朗诵《黄河吟》和讲述黄河呼啸奔腾的壮丽景象,完成了《黄河大合唱》的八个乐章及伴奏音乐的全部乐谱,写就了抗日战争时期中华民族的音乐史诗。《黄河大合唱》创作的年代距今虽已有七十多年了,但那奔放、豪迈、铿锵有力的诗句和浓烈的情感,至今读起来依然能引起强烈的共鸣,依然能引起中华民族炎黄子孙的强烈民族自豪感。我们在这里找到的是上下五千年深藏在滔滔黄河之水中的民族魂。
如今,欣闻*县境内的壶口瀑布景区已成为延安市的重点旅游景区,陕西省八大重点景区之一,国家旅游局命名的“中国风景名胜四十佳”之一。今天的壶口瀑布恰逢十八大报告首倡生态文明之时日,我相信,在不久的将来,壶口瀑布规划建设的国家5A级旅游景区,世界自然遗产,世界地质公园的目标已不再是一个口号而已,“大美壶口”定会在“大美中国”的瑰丽版图中以一颗璀璨的明珠闪耀在世人面前。
黄河蓄千里之势,冲天的水珠以排山倒海之气势飞流而下,养育着,滋润着,激励着黄河两岸的儿女。这便是我心中朝拜已久的壶口瀑布了,它早已不再是普通的水流下的瀑布了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