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愧于心
人不一定要拥有财富,但一定要有诚信。人不一定要追求权力,但一定要有诚心。人不一定成为英雄豪杰,但一定要坦荡面对自己,扪心自问时能理直气壮地告诉自己:“我无愧于心”。
无愧于心,让人光明磊落。杨善洲,地委书记,称得上是一名高级干部。他不谋私利,一生清廉,把毕生精力和全部财产毫无保留地奉献给党和人民的事业。他从不利用手中的公权为自己谋任何福利。他的所作所为,家里的亲人不能理解,旁观者为之不可思议,真正是光明磊落、心胸坦荡,作为人民群众称职的好公仆,他无愧于心。 无愧于心,让人流芳千古。焦裕禄,一个县委书记,为了兰考县人民呕心沥血、鞠躬尽瘁,并长眠在奋斗一生的沙丘上,给妻儿老小留下的唯一财产是一双半新不旧的布鞋和两件上了补丁的衣服。他一生对党忠诚,对人民真诚,这份对使命的无愧于心使他被兰考人民世代铭记。 无愧于心,让人代代敬仰,辈辈传颂。雷锋,一个孤儿,是左邻右舍的大爷大娘们收养了他,是吃百家饭长大的。他是一位普通的士兵,短暂的一生,平凡的事迹彰显了中国精神,时代风尚。雷锋精神整整教育和激励了中国几代人。他弃小我,择大我,挺直腰杆,拥有尊严,不卑不亢,高贵永远。 不知什么时候,也不知在什么地方,我见过一副对联,让我至今难忘:“俯仰无愧天地,贬褒自有春秋”。它是倡导一种为人处事之道,意思是人一生只要做善良正直的人,自会得到社会的承认,历史会有公正的评价。 无愧于心,是一种社会责任。人的心中只要有了责任,小,为个人尽心,为家庭尽力,大,为国家尽责,为信念尽忠。每一个人,只要明白自己的使命,就会坦荡无私,“行”就不会仰承他人鼻息,“言”亦不会俯拾他人唾余。当然,个人的一“行”并不能改变世风,个人的一“言”也不能承住九鼎,然而我们的一言一行只求无愧于心,即使不能立竿见影,但是只要持之以恒,久而久之,必定会有助于社会和谐,有助于风清气明。 无愧于心,要缘于心底的诉求,更要执我们去着追求。是啊!如今社会“好人难当”,“好事难成”,被一些人当成中庸的处事之道广为流传。你的善良和正直,你的付出和奉献往往会被不同阶层的人误解为“傻帽”、“哗众取宠”,甚至会遭到冷嘲热讽的讥笑和愚弄。这时,我们不妨静下心来,理性面对,用心默诵一副千年名句:“岂能尽如人意,但求无愧我心”,也许就能释然,无愧于心。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