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开心的事是能调解成功——记交警四大队事故处理民警**
“他是一位为老百姓考虑的好民警,你们要好好写写他。”有位第二次来处理事故的群众激动地说。而**在和来访群众表示歉意后,只同意接受采访十几分钟,因为还有十几名群众等着他调解事故。
锦旗锁柜中 “荣誉只属于过去”
在**从警17年来,收到的锦旗数不下30面,经历群众来感谢的场面更有数百次。而在笔者走访的时候,在**的办公室中却没有看到一面锦旗。
“锦旗都锁在中队办公室的柜子或抽屉里呢。”一名警官乐呵呵地说,“他跟别人不一样,收到的锦旗都不挂出来,都让办公室的工作人员放起来,以后都不会再提起。”该警官还告诉笔者,群众送给**的“大公无私、心系百姓”、“清廉公正、乐于助人”、“警风高尚、鱼水情深”等锦旗也深深鞭策着其他民警。
“收到锦旗也好,得到表扬也好。这些荣誉只属于过去,代表的是过去。”**告诉笔者,他每天都扑在工作之上,能成功调解每一起案件,就是他最开心的事,而谁来送过锦旗已经很少能记起。
爱心献群众 “能帮人一把就帮人一把”
在**处理过的案件中,很多当事人家庭比较贫困,除了工作上合法、合情、合理给他们调解外,他还默默地在生活上帮助一些人。
文成人毛维飞就是得到他帮助的人之一。那起交通事故已经过去了4年,现今20岁出头的阿飞也已经在市区一家保险公司当上了“白领”。
2004年那一年,刚刚17岁的毛维飞在父亲出了车祸重伤住院后,原本贫寒的家“雪上加霜”。“她当时就在我办公室里哭,焦急地只是说着‘请你帮帮我’。当时她家的情况我是比较清楚,而毛维飞为了省钱,有时连公交车都不舍得坐,一个人走几公里的路到我这边来。”**说起这个,鼻子一酸,“这孩子不容易,我也是能帮她一把就帮她一把。”
**的帮忙不仅仅是在经济上的资助,他还为阿飞送上了N次的心灵鸡汤,帮她做“人生规划”,关怀无微不至。
“没有徐叔叔,我能不能撑到现在都不知道。徐叔叔比我亲叔叔、亲舅舅对我还好!” 毛维飞在接受笔者采访时激动地说,当年她父亲的案件非常棘手,但是徐警官并没有嫌麻烦,看她孤苦伶仃,还送了一部手机给她,叫她有什么困难就找他。此后,这部手机成了阿飞解决难题的“专线”。
“我还记得那一年的一个晚上8点多,徐叔叔和阿姨特地送来一台电脑。而这台电脑原本是他们女儿的,他们女儿也是需要用电脑的。”阿飞说到这里眼眶湿润,“当时,我在一家餐厅找到了份服务员的工作,但徐叔叔说这不是我职业的定位,让我学好电脑技能,找一份知识性强一点的工作。他这么说,后来也是这么帮我的。”
现在,**隔段时间还要过问一下毛维飞的工作和生活情况,就像对自己的女儿一样。而毛维飞逢年过节都会给他送上一瓶自家酿的黄酒,公司组织他们外出旅游回来,她还会买上茶杯等小小纪念品送给他。十多年来,有很多当事人变着法子想给他送礼,但都被他严辞拒绝。
技能勤钻研 十多年“炼”出“火眼金睛”
在**调解交通事故案件中,经常会有当事人想通过各种手段夸大伤情,以得到更多的赔偿,为了避免被动,**还自学了医学知识。
**在拿到当事人的病历后,不仅能立刻知道伤者的伤残等级,还能把伤者需要休养的时间估算得“八九不离
而**对自己的“火眼金睛”很是谦虚,为了掌握更多的医学知识,他还向一些专业医生“拜师”。**市三医骨科的主治医师程鹏就是一位经常给徐警官“授业解惑”的老师,不过他也打趣地说:“他问的问题,我都有点害怕回答了。”
护带裹腰间 再累也要想法子干好工作
**是一个名副其实的“工作狂”,每天要接待来访群众几十人,调解案件三四起,加班到晚上六七点是家常便饭,十几年如一日。
每天“争分夺秒”地在当事人间调解,他嗓子每天讲到沙哑不说,前几年还落下了腰椎间盘突出,坐着超过一小时就感疼痛。现在,他都是在腰间裹着护带上班。
为了缓解疼痛,又不至于减慢工作进度,他有时要同时调解两个案件。在两个案件的当事人间走动,他可以稍微放松一下身体。**说,这主要是让那些来调解而又互不退让的人冷静冷静,自己等会再解释法律有关规定,结果会让双方都满意。
这几年来的身体不适,并没有动摇**做好工作的信心。他喜欢简单生活,难得空闲及周末时喜欢与妻子到景山散步,但工作始终是摆在第一位。他说,群众的支持是他工作的动力,而妻子的理解更是他的精神支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