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科学发展观心得
一、发展观是关于发展的本质、目的、内涵和要求的总体看法和根本观点,是党的执政理念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一定程度上标志着党的执政理念发展和进步的水平。作为一名党员,应该深入理解和贯彻发展观的总要求,以党的各项路线方针政策为基准,不断强化对党的先进理论的学习,坚持“活到老,学到老”,温故知新,不断扩展自身知识面,将所掌握的科学文化知识转化为实际工作中的具体成绩。
二、落实科学发展观,必须坚持以人为本,切实维护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坚持以人为本,是党的先进性的重要体现。我们要把坚持以人为本,作为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始终把群众利益放在第一位,带着责任,带着感情,关心群众安危冷暖,着力解决好关系他们切身利益的具体问题。要在工作中树立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思想,不讲条件,不求名利,不贪富贵,处处迎着困难上,时刻想着大集体。
三、在我以后的生涯中,要自觉的用科学发展观指导各项工作,踏踏实实干好本职工作,认认真真完成工作任务。一是真心做人。做人是做事的基础,没有一个好的人格品质,不论从事哪个行业,都将失去起码的条件。我们要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和道德观,坚定共产主义信念,为人民办好事,办实事。这样,我们做人才会有充足的“底气”,做事才硬气。二是精心做事。我们要树立起“群众所需无小事”的思想,哪怕是一点小事,我们都要以和蔼的态度认真对待,因此,我们要立足本职,努力完成工作任务。三是当好人民勤务员。立党为公,执政为民,是“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核心。“德莫过于爱民,行莫过于利民”,我们做任何事情,都必须把群众的呼声当作第一信号,把群众的利益当作第一考虑,把群众的满意当作第一标准。
社会要进步,自身要发展,都离不开科学的发展观。这就要求我们要转变观念,拓宽思路,不断学习,自主创新,牢固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促进自身的全面进步。
充分认识科学发展观提出的时代背景和重大意义,马克思主义认为,任何一个理论的产生都同实践的需要和时代的要求密不可分。要深刻理解和领会科学发展观,首先要准确把握科学发展观提出的时代背景和实践基础。
经济全球化和世界多元化趋势的日前加深是科学发展观提出的国际背景。党的十六大以来,国际形势和世界发展趋势在深刻变化中出现了一系列新矛盾、新态势、新特征,这些都是中国共产党和国家事业发展面临着许多新机遇新挑战。一是科学、发展、合作仍然是当今时代的潮流,我们完全可以争取一个较长时期的和平环境。但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也有新的发展,影响世界科学与发展的不稳定不确定性因素日益增多。这就要求中国共产党发展紧紧把握好难得的战略机遇期,不仅要坚持发展这个要务,继续保持经济发展的良好势头,同时还要认真解决发展中存在的突出问题,使发展做到全面、协调、可持续,不断增强我国的综合国力。二是世界多元化趋势不断发展,国际上各种力量的分化和整合进一步加剧,各大国之间相互借重又想到牵制,务实合作和战略竞争同步推进。这就要求中国共产党必须善于统筹国内发展和对外开放,把国内的发展放到民办大局中去谋划,不断提高对外开放的水平,以更加积极的姿态推动世界政治经济新秩序的建立,争取更大的发展空间。三是经济全球化的趋势进一步加深,世界范围内科技进步日新月异,以综合国力为核心的国际竞争越来越激烈。这就要求我们更新发展观念,创新发展模式,转变发展方式,努力提高我国经济发展的整体素质和国际竞争力。四是世界范围资源环境问题愈加突出,资源短缺加剧,环境压力大,无论是我国自身发展,还是应对全球环境问题,都需要我们高度重视资源环境工作,体现了宽广的全球视野和战略眼光。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不断发展是科学发展观提出的实践基础。实践是认识的基础,认识来源于实践又指导实践,同时接受实践的检验。中国共产党对建设社会主义进行了不懈而艰辛的探索。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在总结过去经验教训的基础上,果断地把党和国家的工作重点转移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上来,作了实行改革开放的重大决策,开辟了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广阔道路。邓小平同志强调社会主义的本质是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把发展作为硬道理,推动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蓬勃发展。以江泽民同志为核心的党的第三代中央领导集体提出了“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强调发展是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进一步丰富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以*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根据新的形势和任务,在坚持和继续马克思主义关于发展的基本原则的同时,又根据新的实践赋予鲜明的时代内涵,把坚持以人为本和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统一起来,创立了科学发展观。由此可见,科学发展观凝结着几代共产党人的心血,标志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越来越宽广。
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阶段性特征是科学发展观提出的现实根据。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取得了历史性的伟大成就,胜利实现了现代化建设“三步走”战略的第一步,第二步目标人民生活总体上达到小康水平。但同时在发展过程中也积累了不少矛盾和问题,主要是城乡差距、地区差距、居民收入差距持续扩大,就业和社会保障压力不断增加,教育、卫生、文化等社会事业发展滞后,人口增长,经济发展同生态环境、自然资源的矛盾加剧,经济发展方式落后,经济整体素质不高和竞争力不强。应当说,我国正处在整个现代化进程中一个非常关键的阶段。这个阶段是显著的特征就是经济结构、社会结构都将发生深刻的变化。许多国家的发展进程表明,在这一阶段有可能出现两种发展结果:一种是搞得好,经济社会继续向前发展,顺利实现工业化、现代化;另一种是搞得不好,往往出现贫富悬殊,失业人口增多,城乡和地区差距扩大,社会矛盾加剧,生态环境恶化等问题,导致经济社会发展长期徘徊不前,甚至出现社会动荡和倒退。正是从这一现象出发,党中央适时地提出了科学发展观,为我们解决前进道路上面临的矛盾和问题,顺利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提出提供了强大的思想武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