刍议如何在摩托车交通事故中确定驾乘关系
近年来,随着市场经济的繁荣发展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步伐的加快,摩托车以其快捷、方便、经济的优势作为城乡居民的主要交通工具已走进千家万户。然而,由于摩托车设计简单、生产制造工艺低、稳定性差,极易发生交通事故。摩托车肇事、驾乘人员伤亡是很常见的,事故发生以后,当事人均为自身利益考虑,往往会在驾乘关系的问题上产生分歧,尤其是在无目击证人的情况下,确定伤亡者谁是驾车人,谁是乘车人,是很困难的。而正确确定摩托车驾乘关系,对于我们公正处理交通事故、维护社会稳定,又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特别是近期以来,摩托车交通事故将大量涌现,笔者根据多年处理此类交通事故的实践经验,总结归纳了确定摩托车驾乘关系的几种方法,供广大同行商榷,不足之处,请指正。
一、从损伤关系来看
我们在这一方面更多的要借助于法医的鉴定:根据碰撞力学的原理,在摩托车与物体碰撞瞬间,驾车人受强大向前惯力作用,脱离摩托车向前与物体碰撞,会造成较严重的碰撞伤,我们姑且将这种伤称作直接碰撞伤;摩托车前轮与物体碰撞后,前轮受力向下向后,后车体及后轮在惯性力的作用下会向前向上,这就形成了一个向前向上的抛掷力,乘车者在这种力的作用下容易被抛掷出去,就会形成抛掷伤和摔伤、碰撞伤,抛掷伤或摔伤都有可能形成严重的损伤。
(一)摩托车驾驶人损伤。
摩托车驾驶人的损伤较为复杂。因其双足不站在地上,不支撑体重,可自由摆动,加上一般都是高速行驶,所以不同的接触方式,会造成不同的损伤后果,但摩托车部件与驾驶人身体所形成的特征性损伤比较稳定。
(二)摩托车乘员损伤。
一般情况下,两轮摩托车后座乘员多会形成抛掷伤或摔伤,并且损伤较驾驶人严重,多为重型脑外伤,基本上不形成特征性损伤。
二、从车表痕迹及衣着痕迹来看
摩托车因强力碰撞发生时,驾驶人身体会被摔出摩托车,其裆部往往从摩托车车把前经过,其裤子裆部可形成起毛擦痕或破损,有时会附着车漆。因此,要认真做好伤亡人员衣服破损部位及破损程度的记录,检查衣服上是否有车漆附着;勘察摩托车可见油箱凸凹变形和擦痕,局部油漆脱落,有时附有驾驶人衣裤纤维。而乘车人因为被抛掷较远,会在路面上翻滚,衣裤上会附有大量泥土、草屑或现场路面杂物。
三、从抛掷距离来看
摩托车驾驶人双手握持车把,稳定程度高于乘坐人,因此在事故发生时被抛出的距离应小于乘车人。
四、从鞋底痕迹来看
摩托车突然受外力碰撞时,驾驶人左脚往往下意识的踩挡位器,鞋底会留有与挡位器接触时的新鲜条状擦痕。
五、从现场伤亡人员倒卧姿势来看
驾驶人以趴卧位多见,而乘车人以仰卧位和侧卧位多见。
六、通过科学技术鉴定来确定
在勘察现场时,要注意及时提取摩托车手把气味、前后脚踏板气味,以气味鉴定来确定。此外,还应注意提取摩托车手把、后座支撑架上的指纹,以指纹比对也不失为确定驾乘关系的一个有效方法。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