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酒后驾驶是引发重大交通事故的最大根源
近年来,由酒后驾驶车辆直接导致交通事故的比重呈上升趋势,给交通安全和社会稳定带来了许多隐患。一个个血淋淋的交通事故案例告诉我们,酒后驾车容易造成交通事故已是一个铁定的事实,它不但给当事者本人造成直接危害,更给社会和家庭带来严重的影响。更有甚者称酒后驾车是“间接故意杀人”。所以在路面管控过程中,酒后驾驶成为交通管理的重中之重,那么怎样才能更加有效地减少酒后驾驶,消除这种“无形的杀手”?
一、 酒后驾驶形成的危害及原因
酒后驾驶要受重罚,但是喝到什么程度才算酒后驾驶?
根据《道路交通安全法》相关规定,驾驶员每100毫升血液中检测出酒精含量超过20毫克就属于酒后驾驶,超过80毫克就属于醉酒驾驶。
众所周知,酒能助兴也能使人大脑兴奋、神经麻醉造成判断能力下降、视力模糊、心跳加快,使其神智不清、精神恍惚,既然喝酒对驾车的负面影响如此大,那又是什么原因使得众多驾驶人酒后还要强打精神在路面上驾车行驶呢?
当事人的交通安全意识淡薄和幸存侥幸心理,他们自认为驾驶技术不错,喝点酒对行车安全无妨,有的车主更是为了摆阔平时在应酬、会客时明知要喝酒也要把车子开去,喝得面红耳赤后再开车,在酒精的作用下,很容易造成交通事故的发生。还有部分地方习俗的阻碍,有些主人认为只有将来访的客人灌醉才能体现出他的好客,来客也只好喝的尽兴才能表达其对主人的尊敬。在这种偏见习俗的驱使下,我国的酒后驾车现象是层出不穷,给社会环境带来一定的安全隐患。
二、 酒后驾车的预防措施
既然酒后驾车对社会的危害如此之大,那么对酒后驾驶的管理就应当从源头抓起。
(1)交警部门要充分发挥“五进”活动的社会效能,将辖区的餐饮业,宾馆、饭店、各娱乐场所等有关场所进行摸底登记,签定责任状。共同做好预防酒后驾车的安全管理工作。定期或不定期的对他们进行蹲点检查和抽查。对在该处饮酒后发生交通事故的要严厉查处,严格处罚。
(2)增加宣传活动,强化宣传教育,从意识源头上预防酒后驾驶。宣传中要将酒后驾驶产生的危害与个人的经济利益相结合,使广大车主及驾驶人意识到,交通事故的发生,损失的经济利益是超负荷运做所得利益无法比的,而生命的价值又是无法用经济来衡量的。提高驾驶员的交通意识和职业道德观念,能从根本上防止酒后驾驶。因为只要驾驶员心中装着自己和他人的生命安全,并将之落实到行动上,就会自觉抵制酒后驾驶行为,确保行车安全。
(3)加大查处力度,交警部门要根据辖区实际,以城区为重点,展开对酒后驾驶违法行为的政治力度。通过实行定点检查与流动巡逻相结合的方式,点面结合、动静结合,强化路面监控,并随车携带酒精检测仪,对有酒后驾驶嫌疑的驾驶人进行酒精测试,从严查处酒后驾车违法行为。
(4)高调出发,引起社会各界的广泛重视。交警部门要最大限度的争取到社会各界的大力支持和群众的广泛参与;开通酒后驾车有奖举报电话,这样就可以有效调动起全社会力量对广大的驾驶员进行社会化监督,交通警察在接到举报后应立即出警、及时查处,将酒后驾车引发交通事故的隐患扼杀在萌芽状态。同时依托科技优势,利用监控设施,加大对路面交通监控力度和非现场执法力度,通过交通诱导屏和当地电视台及时曝光酒后驾驶交通违法行为,发挥社会舆论加强对酒后驾车行为的震慑力度。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