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少年违法犯罪的特点、原因及预防和减少青少年违法犯罪对策研究
预防青少年违法犯罪工作,是一项长期、艰巨、复杂的社会系统工程。认真抓好预防青少年违法犯罪工作,培养和造就适应社会发展的新一代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合格人才,是推动社会发展进步、促进民族复兴的需要,直接关系到社会的和谐、国家的长治久安、人民的安居乐业的大问题。研究青少年违法犯罪的特点、原因和预防青少年违法犯罪的对策及措施,从源头上预防和减少青少年违法犯罪,既是全社会的课题和共同责任,更是社会发展进步不容忽视的问题。
一、青少年违法犯罪现状及特点
1、青少年违法犯罪年龄低龄化
据统计,近年来,青少年违法犯罪数仍在增长,在未成年人犯罪中,**至**岁的人犯罪占**%,并有向更低年龄段发展趋势,表明青少年违法犯罪年龄低化。
2、青少年违法犯罪类型多元化
目前,青少年犯罪类型越来越多,主要有盗窃、抢劫、伤害、敲诈。据有关信息显示,青少年违法犯罪的类型之多,大多单纯幼稚,犯罪前缺乏思考和不计后果。
3、青少年违法犯罪手段成人化
青少年模仿性强,许多案件都是经过精心策划,在作案后能够伪造现场,说明了青少年违法犯罪的手段,逐步走向成人化。
4、青少年违法犯罪方式团伙化
据统计,**%的青少年犯罪案件属于团伙作案,其常为结伙作案、一拍即合、一哄而起,互相壮胆,具有纠合性的特点,有的有组织,分工明确,已具有了团伙化之势。
5、家庭成长异型化
据统计,在青少年违法犯罪中,家庭的影响很大。有的因家庭残缺、因父母打骂、因生活受虐待、因父母有酗酒、赌博、偷窃、不正当男女关系等不良行为使孩子更加迷失方向,最终误入歧途
6、青少年违法犯罪形式上具有社会性和盲目性的特点据统计,青少年案犯的农民、学生、社会闲散人员居多,其文化程度偏低,法律意识不强,在犯案时常表现出盲目性,感情易冲动,往往带有突发性、偶发性特点。
二、青少年违法犯罪的原因剖析
青少年违法犯罪产生的原因很多,主要可以列为四个方面。
1、家庭教育方面。家庭在青少年成长过程中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因为每个青少年的日常生活都是在家庭中渡过的,父母是子女的第一任老师,家庭的教育,是奠定青少年人生观、道德观、审美观和行为规范的基础。由于家庭的原因引发青少年犯罪主要有以下几种因素:
一是家庭教育不当,家长素质不高,家长文化水平低,自身素质低,不注意自身修养,经常在孩子面前出现酗酒、偷窃、邻居不和睦、脏话连篇等不良品行,致使子女耳濡目染,形成种种恶习,生活在这种家庭的青少年,在心理上有一种失衡感,对生活产生了困惑,认为理想破灭了,前途无望,为维持温饱,他人在家庭经济过渡时期没有把握好自己,于是走上犯罪道路;
二是在改革大潮中,一些人迅速暴富起来,但他们在文化素质、道德修养方面不能与经济水平同步,他们终日沉溺在自己的经营之中,无暇顾及孩子,只是留给大把钞票任其挥霍,从而使这些孩子从小就养成了自私、贪婪、横蛮的习惯,以为有了钱就有了一切,什么都敢干,甚至不惜铤而走险,违法犯罪;
三是家庭不和睦或婚姻破裂。家庭不和睦让青少年体会不到家庭的温馨。离异家庭对青少年造成的心理影响更大,种种迹象表明,生活在这样家庭中的青少年往往沉默寡言、孤独、冲动;婚姻破裂,离异的父母将孩子视为“包袱”,逃避抚养的义务。有的还将对方的恩怨强加给孩子,视他们为“出气筒”,造成了对孩子身心的极大伤害,进而憎恨家庭、疏远家庭,性格变异,走向极端。
四是家长过分严厉或过分溺爱。“棒下出孝子”列来为中国老百姓所推崇,但过分严格要求自己的子女,欲速而不达,往往起了相反的作用,会由对家庭的憎恨逐步发展到对社会的憎恨,他们经常感到无助,感受不到人间的亲情;现在大多数青少年是独生子女、父母都视为掌上明珠,祖父母、外祖父母更是溺爱有加,过分迁就小孩子,对小孩子所犯错误不能及时纠正和教育,容易造成小孩子放任、自私,好逸恶劳,傲横霸道,争强好胜。
2、学校教育方面。中小学校担负着实施义务教育培养、教育青少年的重大责任,学生能否健康成长与学校教育有着密切关系,有些学校忽视德育教育和法制教育,学校教育的一些失误也是诱发青少年违法犯罪的主要因素。
一是教育方法不当,部分教育对学生的缺点错误不是正面引导,而训斥、挖苦,伤害了学生的自尊心,致使学生自暴自弃,甚至采用转学、劝退等各种方式让其走上社会,无疑把困难推向了社会,复杂的社会往往会使这些青年更加分不清方向。
二是有些学校单纯追求升学率,忽视对青少年进行思想教育,有的只重视优生,对差生不闻不问、放任自流,使学生感觉不到学校的温暖,产生自卑心理,过早的流入社会。
三是学校法制教育工作不到位,有的学校不重视法制教育工作,没有让学生学到基本的法律知识,感受到法律的尊严,青少年违法犯罪案件中,很多都是因小事而引起,很多都是因学校不重视而引起的犯罪行为,一味地包容,害怕损害自己的荣誉。
3、社会教育方面。青少年由于自身阅历浅,对自我约束能力弱,不良的环境会给青少年造成误导和误识,其就会在成长的道路上偏离方向,严重时会引发犯罪。
一是不良文化侵蚀着青少年。由于西方资产阶级自由化思想的腐蚀,一些宣扬暴力、色情等影视网吧书刊推向市场,部分娱乐场所经营者唯利是图,对青少年来者不拒,使其中一些孩子沉溺于影视、网吧、游戏机房,侵害了青少年的身心健康,少数幼稚无知的青少年怀着好奇、寻求刺激的心理,接触这些不健康东西,进而去模仿,不知不觉走上犯罪歧途。
二是社会不正之风困扰着青少年。教师所讲的道德观、人生观、价值观在不正之风前显得苍白无力,“有钱好办事”、“有权好办事”的错误理论成为了青少年的座右铭,他们以追逐金钱名利为准则,把吃喝玩乐作为自己的理想和追求
三是社会闲散人员的引诱。青少年社会阅历浅,生活经验不足,看事物简单,想问题粗浅,很容易受骗上当受唆使。社会闲散人员是主要的施骗者,如何加强对这一部分人的教育和收容,也是预防和减少青少年违法犯罪的工作重点之一。
4、青少年自身素质方面。随着社会物质生活条件的改善,有些青少年心理需求失衡,在消费上,花费与经济来源有矛盾,盲目地攀比,达不到目的,就不择手段青少年生理;有些心理发展滞后,自我约束能力较弱,情绪不稳定,容易诱惑,缺乏一定的辨别是非能力和自我保护意识,加上大多数青年法律意识又很淡薄,很容易受到家庭、学校和社会不良现象的影响而误入歧途。
三、预防和减少青少年违法犯罪的对策和措施
青少年违法犯罪是一项涉及面很广的社会系统工程,因此要积极动员全社会各方面的力量,同心协力,群策群治,从根本上预防和减少青少年违法犯罪。
1、要加强社会综合治理。要高度充分重视预防和减少青少年违法犯罪工作,要认识到培养合格的公民直接关系到一个国家社会的安定团结,坚持“两手抓、两手硬”,把预防和减少青少年违法犯罪工作作为一项工程来抓,要改变当前视而不见,落而不实的状况,从小事做起,从点滴做起。各级党委、政府要加强指导和督促,相关部门要从严、从长治理,减少和杜绝各种不良文化、不良行为对青少年的影响。
2、加强预防青少年违法犯罪工作机制建设。要逐步建立起各司其职,齐抓共管,检查督促,表彰奖励等工作机制,切实把预防青少年违法犯罪纳入社会治安综合治理目标管理责任制。
一是建立联动协调机制,加强上下信息沟通,加强工作指导和检查督促,加强区域联动和行业联动,各部门认真履行预防青少年违法犯罪的工作职责,发挥自身优势,围绕重点工作,采取有效措施,扎扎实实办好实事。
二是完善考核激励机制,逐步建立和完善预防青少年违法犯罪工作考核的量化指标体系,并将各部门预防工作的考核纳入社会治安综合治理的整体考核指标体系,加大对预防工作中涌现出的先进集体和先进个人的表彰奖励力度。
三是建立保障机制,为预防青少年违法犯罪工作提供必要的人力、物力、财力和政策保障。预防青少年违法犯罪是一个世界性、社会性的问题。今后,要积极探索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青少年工作的新情况,新问题,深入基层,深入青少年,有效地研究青少年的思想、心态及需求,剖析诱发青少年违法犯罪的因素,切实推动我市预防青少年违法犯罪工作的开展。
3、要以宣传《未成年人保护法》和《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为重点,大力开展青少年法制宣传教育。解决青少年违法犯罪问题不仅要堵,更要疏,在严厉打击青少年违法犯罪的同时,应把重点放在对青少年的法制教育上来。要学习贯彻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若干意见》的通知精神,在深入学习贯彻的同时,要集中开展《未成年人保护法》和《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法制宣传教育活动,营造全社会共同关注预防青少年违法犯罪的工作氛围。要坚持学校、家庭、社会相结合,认真做好青少年法制教育工作。建议在学校,通过普遍开设法制课,广泛推行聘任法制辅导员、法制副校长制度,把法制教育纳入学校总体教学计划。在家庭,通过“家长学校”、“家教培训班”等活动,普及家教知识,提高家长素质。在社区,通过开展《青少年违法犯罪社区预防计划》、青少年法律学校创建活动和禁毒宣传教育活动,建立一批青少年法制教育阵地,广泛开展“模拟法庭”、“法制进校园”等形式多样的法制教育活动,使广大青少年逐步养成学法,知法,守法和良好习惯,并能运用法律武器来保护自己。
4、全面提高青少年自身素质,从源头上遏制、减少青少年违法犯罪。要广泛开展青少年自我保护教育。通过采取专家授课、录像观摩、模拟情景训练等多种形式,向广大青少年普及自我保护知识,帮助青少年增强自护意识,提高防御能力。其次,坚持以德育为主,全面推进素质教育,要围绕促进素质教育,大力开展形式多样、健康向上的校园文化活动,引导青少年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要深入开展中小学生暑期社会实践活动及新世纪读书活动等。其三、要注重对青少年特别是未成年人的心理健康教育。要聘请一批青少年心理学的专家、学者,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协助家庭、学校纠正青少年在认识、行动上出现的偏差,将违法犯罪的隐患抑制在萌芽阶段。
5、是努力做好闲散青少年的教育管理和失足青少年帮教工作。闲散青少年的教育管理工作建议采取摸底排查,建档立卡,帮助教育等切实有效的措施,掌握闲散青少年的状况,做到生活上帮困,学习上帮助,就业上扶持,探索建立社会闲散青少年信息管理系统。要进一步动员社会力量,做好失足青少年的帮教工作。对于劳教释放后的青少年,进行结对帮教,并帮助他们解决实际困难,帮助他们重塑新人,预防和防止重新犯罪。
6、整合社会资源,优化青少年成长环境。首先要积极做好校园周边环境治安秩序整治工作,坚持不懈地开展“扫黄打非”斗争,共青团、公安、文化等有关部门应联合行动,对学校周边的各种娱乐场所按有关法律法规的要求进行彻底的清理、整治,严厉打击危害学校正常秩序,侵害青少年学生的各类违法犯罪活动,保障学生有一个安全、和谐、健康的学习环境。二是要进一步联合公、检、工商、文化等有关部门继续深入开展创建优秀青少年维权岗活动,严厉打击侵害未成年人合法权益的行为。要联合文化、工商等有关部门,组织青年志愿者监督队,强化对文化市场、娱乐市场的管理和监督,努力消除精神“污染源”。重点开展好“青少年网络文明行为”活动,教育、引导青少年自觉远离网吧、游戏厅、录像厅等不宜进入和涉足的营业性娱乐服务场所和服务网。鼓励青少年文明上网,遵守《青少年网络文明公约》,营造青少年成长的良好氛围,以丰富多采、健康向上的活动吸引青少年,满足青少年素质全面发展的需要,积极营造适合于青少年健康成长的生活环境、学习环境。
7、要提高家庭生活质量。社会的文明离不开家庭的文明,家长要注意自身素质和修养的提高,为子女树立良好榜样。正确处理婚姻、家庭、事业与子女的关系,尽量不要出现“问题家庭”;对子女的教育要掌握正确的方法和手段,切忌不问青红皂白就采用打骂等暴力手段。青少年他们生活上依赖父母,思想上又有独立的见解,家长要善于处理与子女之间的关系,成为子女的知心人和朋友。良好的文化氛围,是预防和减少青少年犯罪的主要途径之一,带子女去野外郊游,去博物馆参观,下棋对奕,散步聊天等等都能促进相互之间的交流。
8、要发挥学校教育功效。
一是加强义务教育,对不能升入高一级学校的学生要进行就业前培训。对于外来青年,劳动部门也可以进行相应的岗前培训,充裕的就业机会能够有效缓解社会管理压力。
二是加强法制教育,把法制教育纳入学校工作为计划。要切实可行地开展各项法制教育活动,如讲座、参观、报告会等,让青少年心灵得到震撼,从而达到预防和减少青少年违法犯罪的目的。
三是坚持智育德育并重,坚持教书育人并重,减少教育失误;坚持全员育人,让每一个教师都成为教育学生的行家和高手;坚决杜绝校园不正之风的蔓延,对违反校纪校规的青少年要严肃处理,绝不姑息,同时要教育到位。
青少年违法犯罪的现状已到严峻地步,社会各界应引起高度重视,要通过全社会共同努力,群策群力,把预防和减少青少年违法犯罪工作作为一项为民办实事、为民造福的工程来抓,使青少年更加健康成长。
相关文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