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您当前位置:公安文秘网 >> 办公文秘 >> 理论调研 >> 浏览公安
  • 浅谈如何在现有警力基础上提高工作效率

    时间:2009年12月08日 来源:其他 点击:收藏此文 字体:
        近年来基层交警大队坚持从严治警、科技强警、开展大练兵活动,不断推进交警队伍正规化建设,使广大民警的政治、业务素质和政策法律水平得到普遍提高,广大民警较好地完成了道路交通管理、路面执勤执法、交通事故处理、交通安全宣传教育以及交通警卫等繁重的交通管理任务,有力地保障了道路的安全、有序、畅通,但是随着道路交通建设的不断发展、交通流量的不断增加,道路交通在群众生活中所占的比重日益增大,社会各界对道路交通环境的要求也越来越高,给公安交通管理工作带来了严峻的挑战。而当前影响和制约公安交通管理工作的一大难题是警力不足,且随着形势的发展,工作任务和压力不断加大,随着社会经济的迅速发展,车辆拥有量的增加,使道路交通管理的负担加重,这类矛盾日益突出。现对造成警力不足的原因及如何充分发挥现有警力效能,谈几点看法。

        一、基层交警大队在警力方面存在的问题:

        (一)是社会的发展,交通管理手段的相对落后带来的警力不足。随着经济建设的快速发展,道路通车里程数、机动车保有量、驾驶人的迅速增加,使交通管理工作越来越繁重,特别是近几年各类交通警卫任务、群体性上访事件、各种突发事件发生较为频繁,大大增加了交通管理的工作量,而基层交警大队的警力却增加很少,甚至没有增加,再加上现有的交通设施、通讯手段及管理手段相对落后例如,电子警察覆盖率偏低,无法有效遏制机动车超速等非法行为;如指挥通讯系统,信号差,直接影响接处警及信息传达。

        (二)是警力不足,长期超负荷工作,造成民警身体素质的下降。整个公安系统普遍存在着警力紧张的问题,每年进入公安系统的人员较少,进入公安系统人员能进入交警部门的更是少之又少,以至于形成老同志到了年龄离岗,而新人又不能及时补充,形成警力断层。在此情况下,有些基层交警大队通过上级部门批准从社会上招录部分协管员,缓解路面民警压力,但他们又不具有执法资格,无法独立执法,不能很好地缓解警力不足的矛盾。随着道路的不断延伸,车辆、驾驶人的大量增加,专项整治活动、百日竞赛、交通事故和各类突发事件大量增加。民警加班加点,昼夜作战,连续工作十几个小时的情况已司空见惯。加之长期在室外露天工作,风吹日晒、汽车尾气、噪音等严重地损害着民警们的身心健康,很多民警都患上这样、那样的疾病,导致从事交通管理工作的能力下降,造成了警力的相对不足。

        (三)是素质不高、业务不熟造成警力不足。当前一些大队民警不加强自身的学习,不去主动学习新的事物,只知道去干本职,造成执法效率不高,有些民警年龄偏大,文化素质不高,接受能力不强,对配备的一些新的科技装备不能熟练使用,从而造成工作效率下降。基层交警大队普遍缺乏网络管理、计算机等方面科技人才,同时交管、事故、文秘、财务等业务性较强的专业人才相对缺乏。

        (四)是交通执法环境差,执法成本过高。随着社会现代化程度提高和“执法为民”“以人为本”等思想观念的深化,群众的法律意识明显提高,对民警规范执法的要求也相应提高,但部分群众片面地理解了法律含义,或利用法律法规漏洞,对民警执法管理采取不合作的态度,导致执法成本居高不下,执法效率较低,在工作岗位上发挥作用较小。

        二、立足现实,深挖潜力,进一步优化警力配置,提高工作效率

        (一)是体制改革,强化培训,提高素质。根据“警力要下沉”的要求,按照精简、统一、高效的原则,精简机关科室及基层单位内勤人员,将其充实至一线执勤岗位,保障有足够比例的外勤警力直接参与路面交通管理工作,提高“见警率”。内勤增援,充实一线。进一步加强内勤增援一线的岗位,坚持科室值班警力巡逻工作制,充分使用科室值班备勤力量,加强夜间巡逻和道路管控力度。在现有人员编制不可能大幅度增加的情况下,强化业务培训,提高民警的素质,充分发挥“一警多能”的效能,使每个民警都能在各自的岗位上充分发挥作用,高质量、高效率地完成好本职工作。为此,应多组织有针对性的专项业务培训,学习内容要紧紧贴紧实际的业务工作,延长学习时间,让民警真正能够学懂学透,切实掌握所学知识,避免一知半解的现象产生。培训人员上要做到因材施教,针对年龄较大的老民警要注重思想教育,提高老同志的工作积极性,充分发挥其工作经验丰富的特长。对素质低、业务技能差的民警,不仅要加强业务方面的培训,还要加强其文化素质方面的培训,进一步提高队伍素质。

        (二)是加大科技投入,提高技术水平。坚持“科技强警”理念,提高科技含量改善警用装备,强化一线执勤民警的警用装备,配置警务通、数码相机等装备,改进酒精测试仪、测速仪等设备,将巡逻车逐步升级为“流动电子警察车”,进一步提高道路管控能力;完善路政设施。建立区域性信号灯控制系统和道路监控系统,加大电子警察覆盖率,实施区域交通的自动控制。

        (三)是完善考核制度,提高队伍整体素质。随着民警的管理面扩大,各类教育培训措施要符合形势需要,使警务职能由单一型向一警多能方向发展,确保执勤民警顺利实现角色转变,最大限度的发挥潜能;明确岗位职责,实行目标管理。实行路段承包责任制,执勤民警担负承包路段内交通秩序维护、纠处交通违法行为、处置一般交通事故、突发事件先期处置、交通安全宣传、交通警卫等多项职能;建立实行大队、中队、民警三级考核制度,奖优罚劣,逐步强化民警的工作责任心和工作效率。加强调研创新,建立激励机制。加强基层调研工作,鼓励一线民警开拓创新,实行能上能下的用人措施,增强队伍活力,将工作绩效考核与表彰、晋升挂钩,提高民警的工作积极性和敬业精神。

        (四)是改善勤务运作模式,提高日常管理实效。在当前警力严重不足的情况下,要确保重点路段不失控、各类严重违法行为得到有效查处、保证道路的安全畅通,就要根据辖区道路交通安全的实际情况,合理调整警力配置,不断改进勤务方式。根据形势变化,灵活调整岗位,道路形势在不断变化,警力部署也要随之变化,要减少交通流量和交通结构简单区域的警力,将警力充实到交通流量大、情况复杂、事故多发区域,做到“警力随着堵点走,警力跟着乱点跑”;由于集中整治需要耗费大量的人力、物力,时间不能长久,因此要缓解交通顽症,必须从日常管理上下功夫,一是实行以流动巡逻为主的勤务模式,变被动为主动管理;二是利用新录民警充实基层警力的时机,集中攻克辖区热点、难点问题。

        (五)是提供法律法规支撑,创建良好执法环境。一是结合《道路交通安全法》等法律法规,制定符合地区实际的管理措施,明确管理和制约的手段,便于民警在执法过程中有法可依、有章可循。二是提供舆论支持,坚持正面舆论导向,维护民警的合法权益,对于抗拒执法、屡教不改等交通违法行为加大曝光和抨击力度。三是加强宣传教育,进一步加大交通安全的宣传教育,坚持“五进”宣传,提高整体守法意识,减少交通顽症,创造一个平安、有序、和谐、谦让的道路交通环境。

     

  • 关 键 词:
  • 免责声明:本站所有资料来自于作者发布、网友推荐和网络收集整理而来,本站文章仅供学习写作参考,请勿原版抄袭、发表!文章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您联系我们,我们将尽快更正。
  • 上一篇:浅谈交通警察如何做好文明执法
  • 下一篇:加强警察公共关系建设 构建和谐警民关系
  • 相关文章

    我有话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