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您当前位置:公安文秘网 >> 交警管理 >> 安全天地 >> 浏览公安
  • 浅谈交通肇事逃逸案的特点及防范对策

    时间:2009年12月16日 来源:其他 点击:收藏此文 字体:
        交通肇事逃逸案件因其加剧事故损害后果、影响社会稳定、干扰正常工作秩序等严重危害应成为公安交通管理部门的防范重点,研究交通肇事逃逸案的特点及防范对策,对促进今后交通管理工作有重要作用.

        一、交通肇事逃逸案的特点及其成因

        交通肇事逃逸案一般有以下特点:

        一是驾驶员胆大心粗,驾技生疏、职业道德、法律意识、心理素质较差,对道路交通环境适应性较差,发生事故后对自己行为的严重后果认识不足、顾虑较多,侥幸心理也特别重,幻想能够通过逃逸来逃避法律的制裁。二是发生逃逸事故的车辆多为私营个体车辆、承包车辆,其中相当一部分是未参加机动车保险或保险脱期的车辆,还有无牌无证或假牌假证和未按规定参加年检或几经倒手转包、转卖的车辆。三是夜间,凌晨,人少车稀时发案率较高,尤以夜间和凌晨为主,这些时间正是交通管理薄弱的环节。由于车流量小、车速快、视线不良,遇到情况驾驶员来不及采取措施,很多驾驶员是由酒后驾车、疲劳驾车、不按规定超车,不按规定使用灯光等违法行为引发的交通肇事。由于车辆特征和车牌号码难以辩认,肇事者处于这种环境和心理往往就会萌生逃逸的歪念。

        交通肇事逃逸案件的形成主要有以下几种原因:

        一是逃逸者大多数是职业道德不高,技能较差,法制观念淡薄的人员。二是有关部门对肇事逃逸者的打击力度不够,没有达到对广大驾驶员、肇事逃逸者的教育和震慑作用。许多交通肇事逃逸案件久侦难破,有的虽有线索但证据不足,有的因为车辆及司机均逃往外地而难以抓获。三是逃逸者的畏罪心理,有的驾驶员肇事后,自知理亏,怕受到法律制裁;有的怕承担巨额经济赔偿,特别是那些没有参加保险的个体车主;有的怕单位领导和同事责难,影响自己的前途,特别是国家公职人员;有的怕吊销驾驶证,尤其是新驾驶员,怕花了几千元考取的驾驶证因此化为乌有;有的因多年开车安全无事,而一时不慎肇事,怕给单位和亲友造成精神和经济的损失。四是肇事者的侥幸心理,夜间肇事后,由于道路上车流量小,人员稀少,肇事者认为没有目击证人而侥幸逃逸;雨、雪、雾天道路能见度低,现场痕迹易被破坏,肇事者认为有机可乘而逃逸;车牌号模糊不清,肇事者认为目击者在慌乱的瞬间未能看清车号,便抱着抓住了认倒霉,抓不住就算走运的心理而逃之夭夭;有的驾驶员耳闻一些肇事者逃逸后的平安无事,自己肇事后也可能同样平安无事,在这种错误认识支配下驾车逃逸。五是同车人的挑唆纵容和群众中部分人明哲保身的心理助长了逃逸行为的发生。有些同车人,或是车主或是驾驶员的亲友、同事,在发生事故后,不是阻止驾驶员的肇事逃逸行为,而是纵容驾驶员逃逸,与其订立“攻守同盟”。还有一些群众法制意识、是非观念淡薄,存在着“多一事不如少一事”的心理,发现线索不报案不作证,导致一些不该发生的肇事逃逸案发生,一些能侦破的逃逸案由于证据不足而无法告破,在客观上也助长了肇事逃逸者的逃跑“成功率”。六是一些修理厂、修车摊点为肇事者逃避责任开了方便之门。近年来,随着汽车市场的日益火爆,修车业变得大有赚头,一些非正规的个体汽车修理厂、摊点迅速发展起来。这些个体汽车修理厂、摊点缺乏行业管理,一味赚钱,互相抢拉生意,从不过问客户的车辆来源或损坏原因,这就给一些肇事逃逸者提供了毁灭证据、逃避打击的场所。

        二、交通肇事逃逸案的预防对策

        (一)建立高素质、精业务的侦破队伍是侦破交通肇事逃逸案的首要根本。首先是挑选政治素质好、思想作风过硬的同志从事这项工作。实践表明,之所以有许多逃逸案件未能侦破或未及时侦破,与侦破人员缺乏高度的责任感和敬业精神有很大关系。由于工作的马虎草率,不负责任,结果错失了许多破案良机,许多应捕捉的信息未能捕捉到。其次是侦破交通肇事逃逸案件必须以快取胜,赢得了侦破案件时间就是赢得了胜利。事故处理民警接到报案后必须做到接警出警快、勘查现场快、布控堵截快,不给肇事逃逸者毁灭证据和喘息藏匿的机会,达到以快制快的目的,从而为侦破案件赢得时间上的主动权。

        (二)措施得当,及时调查走访是破案的重要环节。在侦破交通肇事逃逸案中,仍要坚持采取公开调查和秘密走访相结合的方式,普遍调查走访和重点排查相结合,综合利用各种方法开展侦查。一是根据现场痕迹物证侦察、调查;二是根据受害人或目击者目睹的肇事车车型、车号等线索进行调查;三是紧急动员联防、追缉堵截;四是全面调查走访,发动群众提供线索,必要时可利用电台、电视台、报纸等新闻媒体公布案情和寻找目击证人,并造成强大的社会舆论压力,迫使肇事者投案自首;五是根据调查情况,依次排出在事故发生前后途经肇事路段的来往车辆,一方面向其搜集线索,另一方面根据车辆所排顺序固定肇事车辆在肇事时所处的时间空间位置,为最终认定肇事嫌疑车取得证据;六是对尸体进行法医损伤鉴定,由于肇事车的撞击、刮擦、碾压等,很有可能在尸体的损伤处或者其他部位遗留有逃逸车辆的一些痕迹或微量物证;七是充分利用技侦手段进行侦察、调查。

        (三)勘查现场细致,判断定向准确是侦破交通肇事逃逸案的关键。交通肇事逃逸案因肇事者仓惶逃逸,除极个别会故意伪造、破坏现场以迷惑警方视线外,一般对事故现场不会进行很大程度上的破坏。因此,必须对现场进行细致全面的勘查,既要作好现场勘查科学取证工作,又要结合现场地理环境、遗留物和各种痕迹冷静全面地分析物证与肇事逃逸事故的关联,反复核对查实,从而准确判断出肇事车辆车种、车型和逃逸时间、方向,及时进行追缉和布控堵截,否则就有可能因判断失误而导致侦破方向发生偏差误入歧途。另外,在对弃车逃逸事故现场勘查时,提取肇事车辆方向盘上的指纹也能为我们确认嫌疑人或者在查找出肇事车辆单位后准确地认定肇事驾驶员会起到特有的作用。

        (四)依靠群众和社会整体联动是侦破交通肇事逃逸案的有力保障。在交通肇事逃逸案件侦破上,我们要始终坚持走群众路线,充分发动人民群众为侦察破案提供线索,寻找突破口。同时,经常通过各类新闻媒介进行交通安全、交通法制宣传教育工作,向群众广泛宣传在遭受车祸或发现交通事故时如何报警、识别和举报逃逸车辆等方面的法规、常识以及肇事逃逸带来的危害性,增强人民群众的举报意识,激发广大民警的工作责任心和积极性,努力形成全社会共同遏制和打击此类案件的社会氛围。另外,交警部门应主动与医院联系,可在医疗机构设立社情网点,要求医院在收治交通事故受伤者时,把送事故受伤者的车辆牌号、驾驶员姓名、单位记下来,防止肇事司机送完受害者后谎称“做好事”或编造其他理由而溜走。

        (五)建立完善各类车种查询资料信息库是侦破交通肇事逃逸案的坚强基础。要逐步建立起各种机动车、非机动车车种、车型、颜色、油漆、玻璃以及轮胎花纹、轮距、轴距等技术资料档案,并配备各类技术信息和图片资料。不同的车型有不同的特征,以方便基层单位查询或比对,为侦破案件快提供有效的技术服务和资料信息,同时也可为侦破案件赢得宝贵的时间。

        (六)加强驾驶员职业道德教育和法律知识的普及是预防交通肇事逃逸案的前提。在交通肇事逃逸案中,机动车驾驶员是主体,要通过各种形式,不断提高他们的思想道德水平,增强法制和安全观念,从根本上清除导致交通肇事逃逸行为发生的思想因素,使其认识到,肇事逃逸对受害人、对肇事者本人乃至全社会造成的危害。让驾驶员们知道,一些交通事故如果及时停车抢救伤员可能减轻事故的损害后果,并直接影响到对自己的处罚辐度。通过案例分析,增强驾驶员对人民生命财产高度负责、以安全行车为己任的责任意识和法律意识,时刻提醒自己别干聪明一世、糊涂一时的蠢事。同时要积极推行机动车强制保险政策,解决驾驶员经济上的后顾之忧,时刻提醒自己安全行车,减少逃逸案的发生。

        当前,交通肇事逃逸案的侦破形势还相当严峻,只要我们充分发挥职能部门管理作用、相互配合、协同作战,防范措施落实到位,同时争取社会各界广泛支持和理解,交通肇事逃逸案的上升势头就一定能够得到有效的遏制,道路交通秩序就会更加安全、畅通、有序,人民群众的生活就会更加幸福和谐。

     

  • 关 键 词:
  • 免责声明:本站所有资料来自于作者发布、网友推荐和网络收集整理而来,本站文章仅供学习写作参考,请勿原版抄袭、发表!文章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您联系我们,我们将尽快更正。
  • 上一篇:浅谈交通安全宣传教育工作的几个误区
  • 下一篇:浅议当前农村道路交通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 相关文章

    我有话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