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未成年人犯罪的原因及对策
一、未成年人犯罪的原因
通过对我市**区未成年人的犯罪情况进行调研,我们了解到,港口区未成年人犯罪同样是一个比较严重的社会问题。据统计,****年以来港口区法院共依法审判了未成年违法犯罪**件,涉及人员**人,其中****年未成年人犯罪**人,占辖区全年犯罪总人数(***人)的**.**%;****年未成年人犯罪*人,占辖区全年犯罪人数(**人)的**.**%;****年未成年人犯罪**人,占辖区全年犯罪总人数(***人)的**.**%;****年上半年未成年人犯罪*人。从违法犯罪的类型看:****年以来全区未成年人犯抢劫案的有**人,盗窃案*人,故意伤害案*人,贩毒案*人,妨害公务案*人,抢夺案*人。从年龄结构看:**岁以上**岁以下的有**人,其中在校学生占*人;**岁以上**岁以下的有**人。
这些未成年人犯罪的原因有来自社会、家庭、学校等各方面的原因,但归结起来集中表现在主客观两个方面。主观方面:一是法制意识淡泊,平时不注重学习与品德修养,凡事凭兴趣冲动,缺乏对问题的长远考虑;二是只求索取,不讲奉献,更不愿意吃苦,自私自利,贪图享受,凡事只顾自己,不计行为后果;三是缺乏必要的挫折锻炼,意志薄弱,稍有不顺就走向极端;四是知法犯法,在侥幸心理的支配下挺而走险,实施犯罪。这是造成未成年人犯罪的根本原因。客现方面:一是社会不良现象的影响,一些高消费人群的消费行为对未成年人的刺激,致使部分未成年人不顾家庭经济状况盲目攀比,产生非法物欲,直至实施盗窃甚至抢劫,另外还受一些不健康的书刊、网络、影视的影响,未成年人易激情冲动,只管自身享受,不管他人受害,只讲哥们意气,不讲法纪观念,甚至知法犯法,造成暴力伤害、性犯罪等产生。其次,社会上黄、赌、毒等不健康现象的存在和蔓延,也是未成年人犯罪的诱因;二是家庭教育和监管不力,相当一些未成年人从小在家庭的放纵下,走入学校后依然我行我素,听不进别人的批评,想干什么就干什么,目中无人,目中无法,目中无纪,有的甚至产生心理疾病,性格扭曲变态,相当一些“问题少年”从小生活在残缺家庭或者不履行父母义务的家庭中,很少得到家庭的关爱和必要的监管引导,任其个性自由发展,养成放荡不羁的不良性格。一些未成年人受成人说谎或不守诺言的影响,从小养成不尊重他人,不讲信誉的不良习气;三是学校德育教育和法制教育针对性不强,形式不活,内容不新,考核和奖惩力度没有形成与应试教育相对称的地位,这也影响着教育的效果;四是交友不慎,交上一些具有不良行为的人,直至交叉感染、互相邀约、伙同实施犯罪;五是缺乏明辨是非的能力和自制力,上了贼船,做了违法乱纪之事而不知行为后果的严重性,有的甚至已步入犯罪而全然不知。
二、急需解决的问题
在调研过程当中还发现,针对未成年人犯罪的心理和手段,各级党政机关、政法机关、学校等都做了大量艰苦细致的工作,但依然发现还存在着一些尚需加强和解决的问题,集中表现为:
1、对学生的法制教育无论从形式到内容依然还显得单调。条款式的多,贴近身边的个案剖析少;要求方面提的多,落实方面做的少。学生对现行的法制教育有相当一部分不感兴趣。部分法制副校长业务素质有待提高。
2、校园周边环境整治力度不够,坚持性差。许多学校周边的网吧、歌舞厅、游戏室等的存在依然对正常的学校管理工作带来麻烦。一些社会闲散人员和不务正业人员依然游荡在部分学校周围,对学生收取保护费、敲诈等现象还时有发生,净化校园及其周边环境应引起有关部门的高度重视。
3、对网吧、游戏娱乐场所的管理不到位。相当部分的网吧老板利欲薰心、违反有关规定,擅自让学生进入,有的甚至留宿学生,造成一些学生夜不归家,昼不回校。还有少数网吧开放不健康内容,对青少年乃至社会造成不同程度的伤害。
4、部分学生家长对子女的监管不到位。责任心不强,放任自流,方式粗暴、简单化,过度溺爱,对子女的错误不闻不问等均不同程度地存在,对子女的健康成长极为不利。少数家长沉迷于黄、赌、毒,变相助长子女的不良习性。
5、社会、家庭、学校沟通尚需加强。社会各方面要主动关心学校教育,家庭应主动与学校和有关方面保持密切联系,切实掌握子女的学习和日常行为,学校应加强与社会和家庭的沟通,多角度、多层次、多渠道,创造性地探索家庭、学校、社会的联动教育机制。
三、若干建议及对策
综上所述,加强对未成年人的管理和法制教育非常必要,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是社会、学校、家庭“三位一体”的共同责任,核心是一个教育问题,是一个转变教育观念,改变教学方法的问题。因此必须要形成一个家庭、社会、学校一条龙的管理教育体系,全社会形成一股合力,来预防未成年人犯罪。
(一)要进一步加强对预防未成年人犯罪工作的领导。各级党委、政府、学校都必须要切实加强对这一工作的领导,列入重要议事日程,纳入年度综合目标管理考核内容,做到常研究、常部署、常检查,责任到人,奖惩分明。同时,要发挥好政法、教育、民政、团委、妇联、工商等众多部门的作用,使预防青少年犯罪工作落到实处。
(二)加大普法力度。认真探索在青少年中开展法制教育的新思路、新方法,使普法落到实处,使广大青少年懂得自己的权利和义务,知道什么行为是社会提倡和法律允许的,什么行为是法律禁止的,什么行为是违法犯罪的,做到依法律己、依法同违法犯罪行为作斗争。在学校,要针对在校生的特点,深入开展法制宣传教育活动:一是充分发挥课堂教学的主渠道作用,对设立的法制教育课要坚持计划、教材、教师、课时“四落实”,并把法制宣传教育贯穿于其他各科教学中,让学生经常受到法律知识的熏陶;二是充分利用课余时间,开展丰富多采的法制宣传活动,如开展法律知识竞赛、法制文艺汇演、模拟法庭、参加公捕公判大会等。在社会,要深入开展“五个到家”活动:一是教材到家,把有关的普法材料发到千家万户。二是宣讲到家,对青少年遇到的突出问题,法制副校长或宣传人员及时入户宣讲。三是服务到家,对青少年遇到的涉法问题,各法律服务机构、普法宣讲员都要适时提供法律服务,帮助他们依法解决实际问题。四是帮教到家,对轻微违法、有劣迹和刑释解教未成年人,基层组织和相关职能部门都要实行结对帮教,明确专人,积极主动地做工作,既帮助他们解决问题,又向他们讲解相关法律法规,坚持正确引导。五是制度到家,根据法律法规的规定,结合各地实际,制定一些自律章程,发放到家,使之行为有规范、办事有章法,逐步养成依法办事观念。
(三)开展深入、持久的常规性道德教育。各级各类学校要切实加强和改进思想品德教育,把传播知识同陶冶情操、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结合起来,帮助青少年树立起正确的世界观、价值观、人生观,培养其优良品德,使他们辨善恶、明是非,形成团结互助、遵纪守法的好风气。家庭要积极参加“文明家庭”创建活动,家长要当好孩子的第一任老师。重视和加强家庭心理学的研究和应用,了解孩子的心理特点和规律,有针对性地进行培养教育;要创造一个良好的家庭气氛,让孩子在健康向上的环境中成长。
(四)加大打击力度,净化未成年人健康成长的社会环境。一是加大净化文化市场的力度。为遏制青少年犯罪的发展,必须采取一系列有效措施,加大清除“精神毒品”污染的力度,坚决禁止含有色情、暴力等音像制品的传播,严厉打击制黄贩黄的谋利之徒,坚决取缔那些有色情内容的录像厅、歌舞厅、洗头房、按摩室及网吧;二是加大惩腐力度。必须通过切实有效的措施,清除腐败现象,优化社会风气,为减少和控制青少年犯罪创造条件。
(五)认真贯彻落实有关法律法规,切实保护好未成年人的合法权益。在打击犯罪的同时,必须突出法律保护,运用法律手段来规范、优化青少年成长的社会环境,预防青少年犯罪或重新犯罪。要认真贯彻落实《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未成年人保护法》等法律法规,对严重违反《未成年人保护法》、《义务教育法》,不履行监护职责,放纵子女违法或虐待、遗弃未成年人使之犯罪的父母,应追究其相应的责任。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