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您当前位置:公安文秘网 >> 办公文秘 >> 理论调研 >> 浏览公安
  • 论当代劳教人民警察的核心价值观

    时间:2010年02月04日 来源:其他 点击:收藏此文 字体:
        随着新一轮解放思想大学习、大讨论的深入,我们越来越清醒地认识到,当前制约劳教人民警察队伍建设的发展难题,在于迫切需要建立一种具有凝聚力的文化认同力量。这种凝聚人心、动员队伍、激发创造力的文化力量,就是核心价值观。我们从理论上提出构建劳教人民警察的核心价值观,既是社会发展与时代进步的外在需要,更是这支队伍政治思想建设的内在需求。

        一、劳教人民警察队伍需要有凝聚“警心”的核心价值观

        劳教人民警察队伍的核心价值观,是全*各个劳教工作岗位的人民警察在实践中共同创造的,也是适应各时期、各级党委与政府要求的根本价值观念。这种价值观一旦形成以后,反映出人民警察对自身的存在意义、价值追求的理解和把握,是这支队伍的内在精神和生命之魂。劳教人民警察确立出自己的核心价值观,实际上就是树立出这支队伍的一面精神旗帜,可以号召和动员工作在劳教战线的全体人民警察,为了党和政府改造人、挽救人的事业,与时俱进、勇于创新,知难而上、一往无前。

        二、劳教人民警察的核心价值观具有历史延续性

        劳教人民警察的核心价值观是在继承中发展、在吸收中充实。比方说,1991年司法部召开了全*劳教系统贯彻教育感化挽救方针座谈会暨表彰大会,原司法部长蔡诚总结出劳教工作人民警察建设的“五种优良品质”。他说,“劳教工作干警的好思想、好品质、好作风、好传统,……充分证明了劳教工作干警队伍是党和人民可以信赖的队伍”。《人民警察法》颁布实施,从法律上明确人民警察要以宪法和法律为活动准则,忠于职守、清正廉洁、纪律严明、服从命令、严格执法。从九十年代以来,司法部接连出台的一系列有关加强劳教人民警察队伍建设的规范性文件,要求人民警察必须置于党的绝对领导之下,自觉服从党的领导,听从党的指挥,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牢固树立社会主义法治理念,牢记改造人、挽救人的宗旨,公正文明执法,积极探索教育转化违法人员的规律与方法,爱岗敬业、艰苦奋斗、无私奉献。

        没有历史就没有现在,也就没有将来。从历史的启迪中,我们得到这样的启发:(1)劳教人民警察的核心价值观归根结底就是党中央所倡导、人民群众所拥护的社会主义价值观,具有鲜明的阶级性;(2)这种价值观完全地继承了我党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中的优良传统,体现出改革开放以后“三个文明建设”的最新成就,具有一定时代性;(3)劳教人民警察的核心价值观形成以后,对于加强人民警察队伍的革命化、正规化、现代化建设起到重大的推动作用,具有明确的指导性。

        三、劳教人民警察核心价值观的基本内涵

        人民警察的核心价值观,是指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范畴下,以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为灵魂、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为主题、以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为精髓、以社会主义荣辱观为基础的劳教人民警察价值观。其中,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是灵魂,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是主题,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是精髓,社会主义荣辱观是基础。它的基本内涵具体体现在:警魂观、宗旨观、职能观、荣辱观、和谐观、爱国观等“六观”之中。

        四、培育当代劳教人民警察的核心价值观

        注重教育,在教育中培植共同的核心价值观。组织劳教人民警察反复学习当代马克思列宁主义思想、学习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学习科学发展观与社会主义荣辱观,努力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在核心价值观的引领下,确立“立警为公,执法为民”思想。

        开展形式多样的教育活动,在活动中渗透核心价值观。通过组织开展新一轮解放思想大学习、大讨论,开展社会主义法治理念教育以及开展以“八荣八耻”为主要内容的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让劳教人民警察在形式多样、内容丰富、贴近生活的文化实践活动中明确核心价值观的内涵与实质,从而弘扬正气、振奋精神。

        劳教人民警察的核心价值观是一种特殊的意识形态,支撑着我们的价值信仰和理想追求,影响着每一名民警的思想和行为,是我们这支队伍的内在精神和生命之魂。能不能有效地建立这种核心价值观,事关劳动教养事业的发展,事关劳动教养的性质、事关劳动教养宗旨的实现,事关劳动教养的职能和使命。因此,在新一轮解放思想的大学习、大讨论中,务必紧密结合劳教工作的实际,牢固树立人民警察的核心价值观,努力打造新时期劳教人民警察忠诚可靠、服务为民、秉公执法、敬业奉献、务实创新、廉洁自律的忠诚警魂。

     

     

  • 关 键 词:
  • 免责声明:本站所有资料来自于作者发布、网友推荐和网络收集整理而来,本站文章仅供学习写作参考,请勿原版抄袭、发表!文章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您联系我们,我们将尽快更正。
  • 上一篇:论公安教育与公安职业化建设的游离与耦合
  • 下一篇:农村外流驾驶人队伍安全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及管理措施
  • 相关文章

    我有话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