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您当前位置:公安文秘网 >> 办公文秘 >> 理论调研 >> 浏览公安
  • 浅谈基层民警与辖区群众“拉家常”的技巧与好处

    时间:2010年02月15日 来源:其他 点击:收藏此文 字体:
        随着公安工作的不断发展,新的工作思想和方法不断涌现,但都离不开群众工作这一传统路线和方法。其中和群众“拉家常”就是一件行之有效的群众工作方法。

        关系密切、相互信任者之间谈些家长里短的事,谓之“拉家常”,“拉家常”是说谈中一种极无功利的交谈形式,“拉家常”的内容十分广泛,通常没有既定的话题。大到时事、政治、科学文化、天文地理,小到街谈巷议、家庭琐事。人们在聊天中交流看法,沟通情感,传播和获取的信念。而这种话题宽泛、信息量大、无拘无束,又正是“拉家常”的真正魅力所在。

        一、与群众“拉家常”的好处

        1、能够改变一些警察不友善的形象,把你的诚笃深印他人脑海。

        人人都有自尊,人人都希望别人能看得起自己。老百姓对一些警察有意见、有看法,主要是因为一些警察的言行伤害了他们的自尊。他们觉得你压根儿没有把我们老百姓放在眼里。如果你能一改过去的做法,经常“混”在老百姓的人堆里和他们拉拉家常,他们会觉得你这人原来很不错,从而改变对你以前不友善的形象,把你的诚笃深印在他们的脑海里。

        2、能够有效地争取协助

        我们常常会看到这样的情景:同样一件事,让某个警察前去处理,老百姓根本不买他的帐。而换了另外一位警察去,老百姓会说:“既然你来了,我什么话也不说了,你说吧,咋办都行!”问题迎刃而解。这其中的奥妙就在于:前一位警察也许平常与老百姓接触甚少,老百姓不太熟悉他,因而也就不会认同和接受他;后一位警察也许平常就有意识地和老百姓接触,老百姓觉得就凭“脸儿熟”这一点,“不看僧面也得看佛面”。现如今,随着经济的发展,各种利益交织的矛盾毫无疑义地会日渐突出,群体性的突发事件会越来越多。处理群体性的闹事等突发事件,仅凭讲讲政策是远远不够的。在未来,谁拥有了群众,谁就能有效得争取到协助。而要拥有群众,经常和他们坐在一起聊天侃得拉家常,则不失为一种简单而有效的办法。

        3、能够避免结怨,与人沟通

        你不能保证你所做的每一件事都会让老百姓乐于接受。有时,由于我们工作中的某些失误,造成老百姓有怨气,如果你不及时地去与他们沟通,这种怨气会越结越多,越结越深。一旦他们对你有了成见,以后你要想让他们改变对你的看法,是很难的一件事。倘若你平时注意勤和老百姓接触,在和他们拉家常的过程中,了解他们的不满与误会,从而给予解释,就能最大限度地取得老百姓的同情和谅解,化干戈为玉帛。

        4、能够获取你所想知道的信息

        一般来说,与人聊天拉家常,没有什么明确的目的。但是,从微观的角度来讲,闲聊未必就是“闲聊”,而是有目的的情感交流。如果你是一个有心人,你就能在聊天中及时而有恰到好处的发问,一方面调节聊天拉家常的内容,另一方面就可以了解到有关的社会治安信息和交通违法信息。有许多时候,我们破案所了解的情况,是通过与别人拉家常时偶尔听到的线索,最后才让我们缩小了侦察范围,使犯罪嫌疑人最终被绳之以法。做一个有心人,带着你的耳朵去和别人闲聊八!这样,你就能不断地捕捉到一些对你有用的社会治安信息交通违法信息。

        二、与群众“拉家常”的技巧

        既然“拉家常”对警察来说是有如此之多的好处,那么我们就要掌握好“拉家常”的技巧,力求提高“拉”的质量,拔高“拉”的境界,这样才能进一步筑牢群众基础,推进公安工作深入开展。

        1、要灌输党的路线、方针、政策

        民警在闲暇之余或工作间隙与辖区群众拉家常要掌握一个“度”,农民拉家常很自然要问问年景、收成、家庭收入,而这些恰巧是农民感兴趣的话题,也自然会涉及到党对“三农”政策和国家对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上来,巧妙宣传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对方就不会认为你是在讲大道理,而会觉得你掏的是心里话,是代表党和政府在说话,他们就会非常信服你,敬重你,把你讲的东西牢牢记在心里,同时也愿意把自己知道情况掏给你。因此,在和群众拉家常时,要根据对象的身份、年龄、文化程度以及对所谈话题的兴趣等不同情况定“基调”,要在心里扯根“弦”,这就是自始至终围绕党的路线、方针、政策这个主旋律去“拉”,把拉家常变成“拉家事、拉国事”的一种形式。

        2、要讲究说话艺术

        民警在与群众拉家常时,切不可象讯问犯罪嫌疑人似的,板着脸表现出严肃的表情。要提高拉家常的质量和效果,必须在交谈时融进讲话艺术,比如一句幽默、风趣的开场白,能一下子抓住人心,活跃气氛,缩短感情和心理上的距离,使群众的心贴得更近,更加无忧无虑地谈。尽量多用群众想听、愿听的语言,站在群众的角度说话,这样,会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此外在拉家常的过程中,深入浅出的语言,和蔼可亲的表情,亲切的目光,甚至每个动作、手势,都容易引起心灵上的共鸣,使群众在不知不觉中受到情绪的感染,在潜移默化中得到提高,使群众喜欢听你说话,愿意与你接近。

        3、要引入工作内容

        俗话说,干啥吆喝啥,三句话不离本行。因此,民警在“拉家”常中引入某一中心或某一具体工作内容,将会收到更好的效果。如果把“拉”的话头与你正在做或正准备做的工作直接结合起来,目标则会更明确、更具体,效果也更明显。在拉家常中引入工作内容,一是便于发现问题。便于掌握群众的思想动向,及时收集到群众对工作的建议和要求。二是便于化解矛盾。在日常工作中出现的矛盾,放置在工作中解决效果就不一定好,但如果通过拉家常、交流谈心,就有利于互相谅解,解决矛盾。三是便于增进了解,联络感情。很明显,通过拉家常,不仅交流感情,而且便于心理沟通,能增进理解,增进友谊,进而达到理解支持、互相帮助的目的。

        4、要注意话题的选择

        通常情况下,与素质较高的恩“拉家常”,可以讲些轻松、幽默的奇闻轶事;与主妇门“拉家常”,可以讲些市场的行情和子女的问题;与老人门“拉家常”,卡仪谈谈养生之道、长寿保健的方法,甚至一些愉快的往事;与年轻人“拉家常”,卡仪共同探讨一些事业、友谊及一切时髦的话题;与孩子门“拉家常”,可以讲讲童话、寓言等;与一般人“拉家常”,可以不必囿于己见,拘于一格,广开言路。

        5、要引导对方谈论得意之事

        任何人都有自觉得意的事情。但是,在得意、在自傲的事情,如果没有他人的询问,自己说起来也无兴致。因此,你若能恰到好处地提出一些对方得意的话题,定使他心喜无比,并敞开心扉畅所欲言,你与他们的关系也会融洽起来。

        6、要坐在对方的身边

        面对面与人聊天,无论是你还是对方,都有一种拘谨的感觉。如果你能坐在对方的身边,自然会比较自在。因为这样即不用一直凝视对方,也避免了不必要的紧张感,而且会很快地亲热起来。

        7、要注意“拉家常”的范围

        一般来说,“拉家常”的范围不限制,但你是警察,是国家公务员,在社会上算市有身份、有地位的人,因此,无论“拉家常”的对象是谁,都要注意避免谈那些庸俗低级、格调低下、无意义、无价值的话题。再如,搬弄是非、贬低他人也是不足取的。另外,对方的缺点和问题也不应作为“拉家常”的话题。

        8、要不断地以笑声支援对方

        与人“拉家常”时,你不要总是在说、在插话,而应该做个忠实的听众,适时地反应情绪,这样,可以使对方摒弃陌生感、紧张感,从而发现他们的长处。要记注发挥笑的作用,即使对方说的话并不很好笑,也应以笑声支援。产生的效果或许会令你大吃一惊。因为双方同时笑起来,无形之中就会产生一种友好亲密的气氛。

        9、要找出与对方的共同点

        任何人都有这样一种心理特性:同一乡、同一母校的人,往往不知不觉地因同乡意识而亲密地连结在一起。如果在你和别人“拉家常”的时候,想得到对方的好感,利用此种办法,找出与对方拥有的某种共同点,即使是初次见面,无形之中也会涌起亲切感。一旦拉近了心理上的距离,双方就很容易推心置腹。

        10、要表现出自己关心对方

        表现出自己关心对方,必然赢得对方的好感。在与他人“拉家常”时,有必要记住对方说过的一些话,下次见面时,不妨再提出来当话题,这不仅能表现出你的关心,而且可以满足对方的自尊,使他感受到你的诚意和热忱。尤其是他的兴趣、嗜好、梦想等,对对方来说,是最重要、最有趣的事情,一旦提出来做话题,对方一定觉得很愉快。

     

  • 关 键 词:
  • 免责声明:本站所有资料来自于作者发布、网友推荐和网络收集整理而来,本站文章仅供学习写作参考,请勿原版抄袭、发表!文章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您联系我们,我们将尽快更正。
  • 上一篇:浅谈道路交通安全宣传工作的现状与对策
  • 下一篇:浅谈基层大队如何开展好交通安全宣传工作
  • 相关文章

    我有话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