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您当前位置:公安文秘网 >> 办公文秘 >> 理论调研 >> 浏览公安
  • 浅谈公安民警对心理压力如何进行自我调适

    时间:2010年02月15日 来源:其他 点击:收藏此文 字体:
        近年来,公安民警的心理健康问题越来越引起各级领导乃至全社会的高度重视和广泛关注。适当的压力是产生动力的源泉,对发挥主观能动性、激发人的潜能具有很好的促进作用。但过度的压力则会使人出现心理问题,甚至产生心理障碍,给工作、学习、生活等方面带来不良影响。下面结合公安民警的工作特点,就不健康心理的表现、产生的原因、危害以及如何进行自我调适,谈几点粗浅的看法。

        一、公安民警心理问题的外在表现

        公安民警的心理障碍主要有嫉妒心理、猜疑心理、挫折心理、倦怠心理等几种,由于个体差异和自我调适能力不同,外在表现各不相同,程度也不一样,概括起来如下:有的民警有许多说不清的不适应,情绪抑郁,缺乏自信心,胆小、悲观,对前途感到失望,对自己的现状缺乏改变的信心和决心;有的民警缺乏自制力,纪律性差,自由散漫;有的民警精神紧张、恐惧焦虑不安状态,往往为一些小事而烦恼;有的民警对工作缺乏热情,情绪消极,对工作任务完成与否持无所谓的态度;有的民警眼高手低,既想自己成功,又不积极努力,幻想多,行动少;有的民警不切实际,盲目攀比,产生妄自尊大或自卑心理;有的民警在处理家庭或社会关系中,因长期养成的不良的职业习惯,语言生、冷、硬,难以与家庭成员或他人处理好关系;有的民警判断力差、情绪不稳定,冲动、易怒,有轻躁狂的特征等。

        二、民警心理问题产生的原因

        心理问题向来就被视为一个神秘的领域,而警察由于其所从事职业的特殊性,其心理问题产生的原因某种意义上显得更为复杂。

        (一)社会因素。随着社会的发展,影响公安民警心理健康的因素日益增多。在改革开放、百业兴旺的今天,绝大多数人都在努力追求现实的物质利益,在这种价值取向的影响下,民警很容易将自身辛苦又清苦的处境与社会上部分先富起来的人进行对比,从而因强烈的反差导致价值观的动摇和心理的不平衡。同时随着形势的变化、时代的发展和社会体制的改革,每位警察都感受到了前所未有的压力,有的能适应形势需要,将压力转化为动力,但一些心理本身比较脆弱的民警则往往因压力过度而导致心理危机。

        (二)职业因素:公安民警是国家重要的治安行政管理和刑事司法力量,担负着维护国家安全,维护社会治安秩序,保护公民人身安全、人身自由和合法财产,保护公共财产,预防、制止和惩治违法犯罪的重要任务。长期从事高负荷、高节奏、高对抗、高风险的工作。因此,公安民警随的心理压力远远高于常人。主要表现在五个方面:一是超负荷的工作量,直接影响着民警的身体健康和心理健康;二是职业风险逐步加大,民警在公务活动中遭受围攻、袭击、侵害而受伤甚至牺牲的情况不断增多,民警心理压力日益加剧;三是部分社会成员对公安机关的理解、支持、配合不够,有的人对民警的执法活动无理取闹,甚至暴力干扰,执法环境不良加大了民警的心理压力;四是改革阵痛的冲击、事业与家庭的矛盾,使民警产生巨大的心理负担;五是民警的工作条件、政治、经济待遇与其超负荷的工作强度反差太大,不同适度地挫伤了民警尤其是基层民警的工作积极性,出现心理失衡。

        (三)个人因素。在相同的压力下,有些民警可能会出现心理障碍,有些则能维持健康的心理状态。造成这些差别的个人因素主要有:1、人格特征。研究发现,不能客观认识自我和现实、目标不切实际、理想和现实差距太大或有过于强烈的自我实现和自尊需要的人容易出现心理障碍。2、生活事件。在人的一生中都不可避免地会遇到各种各样的生活事件,这些生活事件常是导致个体产生应激反应的应激源。无论这些事件是积极的或者是消极的,都需要个体作出种种心理调整以适应新的生活模式。3、生理因素。生理疾病和不良的生活习惯往往会影响人的心理。

        三、民警心理问题的危害

        公安民警的个性心理是否健康至关重要,直接影响着警察的工作表现及工作效率,影响到公安机关的整体战斗力。民警存在心理问题,首先会损害民警身心健康,影响民警养成健康、乐观的性格,处世能力降低,处不好上下级关系、同事关系、家庭关系、社会关系,不利于家庭与社会生活的和谐;其次是不能正确处理工作、学习、生活的矛盾,分析、认识、处理问题的综合能力降低;三是工作方面,在工作中极易因偶然因素发生违规、违纪问题,从而影响公安民警队伍整体素质的提高。民警中存在的不少违法违纪现象,如执法办案中的刑讯逼供、粗暴执法、滥用枪支警械以及“冷硬横推”等问题都不同程度地与心理障碍有关。这也是民警心理问题的最大危害。

        四、如何对心理问题进行自我调适

        作为人民警察,应当具有过人的心理素质,具有较强的心理承受能力。不仅能够保一方平安,更能够经得起风吹雨打,磨练出超人的坚强意志,勇于承受警察这个神圣职业应该承受的种种压力。因此,学会释放自己的心理压力,应是每一个民警主动而又自觉的行为。

        一是要加强自我修养,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努力提高自己的业务素质、政治素质、心理素质,提高正确地认识、分析、处理各类问题的能力,培养高尚的个人情操,以乐观、进取的心态,饱满的热情,昂扬的斗志,面对一切困难,个人心理调适能力必然增强,压力自然会得到化解,进而转化为更大的积极向上的工作动力。压力是一种心态。只要以一种健康、正确的心态面对各种压力,就能极大地提高自己的心理承受能力,有效地舒缓和释放各类压力。

        二是要树立崇高的职业观,正确面对工作压力。民警是神圣而又高尚的职业,工作,是每一位民警的起码责任,因此,必须充分认识到爱岗敬业既是我们的道德底线,也是我们最基本的义务。工作本身就是压力,压力始终会存在,决不会自然消亡。有人说:“打倒你的不是挫折,而是你面对挫折的态度。”面对工作,要保持高度的工作热情,掌握科学合理的工作方法,学会高效率地工作,制定出阶段性的工作目标,注重细节,做好每一件小事,不要好高婺远,用一个个小目标去实现大的目标,享受进取和小成功的快乐,那么,工作压力就会成为前进的动力,在无形中自然得到了有效释放。

        三是要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加强人际沟通,分解压力。在平时的工作、学习、生活中,多与领导、同事、朋友沟通和交流,通过讲述、倾诉的方式来分解压力,情绪低落,烦闷苦恼时,借助第三者的力量来帮助自己释放心理压力,克服内心的不良心理因素。

        四是要自觉调控,克服不良情绪。情绪是人的一种态度体验,是人对客观事物是否符合其需要所产生的内心感受。情绪广泛地渗透到民警的一切活动中,不仅与民警的心理健康有关,而且直接影响到民警的心理发展、工作效率和生活质量。实践证明,当一个人处于愉快、乐观的情绪状态时,感到生活有意义,往往乐于行动,愿意与人交往,工作富有积极性。相反,受到不良的情绪困扰,如暴躁、忧愁、抑郁、萎靡不振等情绪感染的人,就会感到心神不安,心情不舒畅,干什么都提不起精神。公安民警应该学会做情绪的主人,根据不同的情境,采取不同的调节方法疏导、宣泄,克服不良情绪,使消极的情绪对身心的伤害降低到最小程度。

        五是要培养兴趣爱好,转移压力。通过学习书法、绘画、练琴、养花等方式对自己进行引导和调适,转移一下注意力,使自己紧张的情绪得到舒缓,再回头处理和面对压力,这些活动既可修身养性,同时还可释压健体。有条件的还可以通过心理咨询师的帮助进行心理咨询,避免引发躁郁症、抑郁症等各种心理疾病。

        六是要加强体育锻炼,保持身体健康。古希腊哲学家赫拉克利特曾经说过这样一句话:“如果没有健康,智慧就难以实现,文化无从施展,力量不能战斗,财富变成废物,知识也无法利用。” 进行体育运动,尤其是户外活动,不仅是保持身体健康的方式,也是简单易行的进行宣泄保持心理健康的有效方式,尤其是进行多人的运动项目,比如羽毛球、篮球等等,可以通过活动,释放压力,来调适自己状态,同时增加与朋友的交往和交流。

     

  • 关 键 词:
  • 免责声明:本站所有资料来自于作者发布、网友推荐和网络收集整理而来,本站文章仅供学习写作参考,请勿原版抄袭、发表!文章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您联系我们,我们将尽快更正。
  • 上一篇:浅谈机动车容易存在安全隐患的时段及应采取的措施
  • 下一篇:论建设“阳光警务”
  • 相关文章

    我有话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