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您当前位置:公安文秘网 >> 办公文秘 >> 理论调研 >> 浏览公安
  • 论“3+X”模式在劳教工作中的地位和作用

    时间:2010年03月15日 来源:其他 点击:收藏此文 字体:
        “3+*”是2006年**市第一劳教所在贯彻落实三种管理模式的基础上,以管理、教育、生活卫生3项为百分考核标准,以安全防控、安全排查,应急处置、警戒护卫、伙房管理、封闭式管理教育等多种考核机制为内容的管理工作化考核目标体系。用公式表示为:“3+*”=管理、教育、生活卫生+安全防控、安全排查、应急处置、警戒护卫、伙房管理、封闭管理教育等多种考核机制。

        随着“3+*”模式的向纵深层次开展,它在劳教工作中的地位愈显重要,作用愈益明显,它对于推动管教工作转型、推进执法工作规范化、提高教育改造工作质量、巩固提升创建成果产生了巨大的效能,以下笔者以四方面进行深入探讨。

        一、“3+*”模式是基层场所在推进三种管理模式改革背景下创办劳教特色的重要举措,是基层场所为管教工作转型提供经验和动力的有益尝试

        对劳教人员的管理教育是劳动教养工作的主要任务,是劳动教养整体工作的载体。随着时代的进步,随着工作形势的不断变化,管教工作不断面临新挑战、新机遇,如何更好地开展对劳教人员的管教工作以适应时代的需要、以应对变化的形势,一直是我所推进整体工作、尤其是管教主业工作的主攻方向和奋斗目标,我们在近期建立形成了“3+*”模式,是积极顺应工作大局、创新管教工作手段的新举措,也是在进行三种管理模式改革的新形势下创办劳教特色的新尝试。

        “3+*”模式是建立在绩效考核机制原理上的考评方式,它依托强烈的人文精神和系统的创新意识,有机地把管教工作涉及的方方面面都量化成一定的分值,使管教工作更具操作性、更有针对性,同时,使劳教民警的执法工作更加容易受到考核、更加容易评判实效。劳动教养制度建立以来,我们一贯的基本做法是强调对劳教人员要管得住、教育好,在这个基本思想的指导下,对劳教人员的管理教育工作基本上是粗放型的,管理上突出抓好了行为管理,教育上把很多精力都放在“三课”课程上,往往忽视、降低或淡化了对劳教人员进行深层次的各种教育,因此,创新管教工作思路,革新管教工作方法成为摆在管教民警面前的重要课题,“3+*”模式的建立顺应而生。在管教工作中推行“3+*’’模式后,无论是管理行为,还是教育行为,抑或是生活卫生、安全排查、警戒护卫、所政后勤等等一系列领域的执法行为,其工作空间都得到了拓宽,工作层次都得到了深化,工作效果都得到了提升。在管理方面,我们把管理工作量化为行为管理、人员管理、档案表簿册管理三大部分,每一部分都涵盖了3-4个项目,每一个项目都赋予了更加充实的内容,都更加注重体现三种管理模式的量化要求。在教育方面,我们把教育工作量化为课堂化教育、辅助教育、出所教育、表簿册及材料管理四大部分,每一部分都细化为3-9个评分项目。管教工作的其他组成部分同样得到细化。我们在开展管教工作中建立了“3+*”模式这种执行方式,这决不是简单的工作方式的增加,决不是口号式的随意创新,而是对管教工作执行方式的递进式的积极探索,是我所在新时期创办劳教特色的重要举措,是基层场所为管教工作转型提供经验和动力的有益尝试。

        二、“3十*”模式立足于通过建立量化考核的主流意识去创新劳动教养执行方式,从而推进了执法工作的规范化,约束了民警的执法行为,提升了民警的执法素质

        在实际工作中,由于劳动教养法律法规体系不尽完善,导致我们很多执法行为容易出现偏差。任何一项法律制度都存在有待完善之处,要克服和消除劳动教养制度不尽完善所引发的问题,关键在于我们如何准确把握其思想精髓,如何创新执行方式,我们一直在努力探索,我们建立了“3+*”模式就是为了力求通过在广大民警中形成量化考核的主流意识从而实现创新劳动教养执行方式的目的,同时通过量化考核创新管教手段,努力消除存在的问题,从而更好地推动劳教执法工作的规范化。

        “3+*”模式启动了规范化的工程。纵观“3+*”模式,其指导思想是十分明确的,它以党的劳教工作方针为指导,准确把握司法部、省劳教局关于推进三种管理模式改革的基本精神,以实现管教工作规范化、制度化、科学化为目标,以构建和谐一所、精品一所为方向,全面实施量化考核。每一项的考核内容都着眼于民警的执法行为是否体现了规范化的要求。纵观整个考核体系,管理工作考核中以民警的直接管理行为为考核重点,引导民警对劳教人员从严管理,各种奖惩措施要公开公平,执行禁闭和使用戒具要严格程序,对各类人员的管理要按各项实施制度严格执行,所有考核内容都体现了规范化的一贯思路;教育考核方面同样对民警提出了严格的要求,要求在教育内容、教育计划、学习人数方面实现三落实,对十四种表簿册和三种点名册要健全记录使用措施,以量化促进规范化;生卫考核方面,以实现环境卫生、内务卫生、个人卫生“三个规范化”为重点,严格考核措施的生卫管理行为,体现生卫管理执法行为的严肃性。这一系列量化考核措施的全面完善,有效地约束了民警的执法行为,提升了民警的执法素质。

        “3+*”模式对于约束和提升民警的执法行为产生了积极的效应,这不仅因为量化考核措施的硬指标和分值要求,更重要的是,民警通过在“3+*”模式框架规范下开展管教工作,深刻地体会到了“3+*”模式是一种具有综合效应的净化心灵和环境的良药,自身的各种行为也受到了感染。举一个简单的例子,“3+*”模式推行之后,劳教大院内环境非常整洁,民警和劳教人员都十分注重搞好内务卫生和公共卫生,这种“干净之风”也刮到了民警值班室,也刮到了民警休息室,民警值班室收拾得更加整齐规范了,休息室中内务也整理得更好了,这其中很大原因是由于民警把对劳教人员的严格要求延伸到自身行为上了。这个例子说明,“3+*”模式可以使人提高行为素质,可以使人提高生活品位,通过民警的深化执行反过来可以提升“3+*”模式的软件品位。

        三、“3+x”模式以其深刻的严肃性和人文性对劳教人员产生了巨大的综合效应,从而提高了教育矫治工作的质量,促进了场所矫治秩序的安全稳定

        “3+*”模式以其执法的严肃性和深刻的人文性对劳教人员同样产生了巨大的综合效应。一方面,在量化考核措施的规范和引导下,劳教人员的学习、生活、劳动都受到非常严格的指引,劳教人员非常注重文明礼貌养成,能够在“3+*”模式的熏陶下以实际行动践行“八荣八耻”的要求。另一方面,由于民警执法素质的提升对劳教人员产生了潜移默化的影响,劳教人员对劳动教养制度有更加深刻的了解和理解,他们更加注重深化服管服教的意识,行动上更加自觉地接受民警的各项管教措施。更重要的是,由于“3+*”模式的深入推行,劳教人员更加深了对这种具有严肃性、人文性的管教工作模式的认识,更加自觉地维护集体的荣誉和稳定祥和的改造秩序,他们深信,“3+*”模式不仅是考核民警的模式,也是考核劳教人员的模式,整个大队的工作上去了,他们也会得到更多的实惠。从这个角度看,“3+*”模式是以其深刻的严肃性和人文性得到劳教人员高度的认同的,它是具有深厚的精神底蕴的,是能够迸发强大的矫治动力的,是能够提高教育矫治工作质量的。

        “3+*”模式蕴涵的严肃性和人文性揭示了它也是一个安全工作体系,这是因为,提高教育矫治工作质量是实施“3+*”模式的重要目标,而教育矫治工作质量的提高又促进了场所矫治秩序的安全稳定。

        “3+*”模式中,管理、教育、生卫所有的量化考核项目与安全工作指标都是息息相关的,体系中包含了几项明显具有执法严肃性的安全工作制度。一是直接管理制度,体系中明确规定严格禁止利用劳教人员代行民警职权的行为,详细列明了违反直接管理措施的扣分情形。二是信息员管理制度,信息员是维护场所安全稳定的隐蔽力量,是挖掘威胁场所安全稳定突发因素的重要辅助力量,把信息员制度列入量化考核凸显了信息员对安全稳定工作的重要作用,使安全防范工作更加巩固。三是劳教人员宿舍和工厂的安全管理制度,“3+*”模式中明确规定,宿舍和工厂务必实现安全设施完整,安全隐患必须得到及时排除,对消防安全、防逃设施、危险品保管、工具保管、违禁品清除等一系列工作作了量化界定,把工作压力通过量化形式化解为工作动力。四是警戒装备管理制度,这项制度敏感性很强,事关执法工作的严肃性,特别是对警具、戒具的使用稍有不慎,就会酿成执法事故,把此项制度列入“3+*”模式,通过考核形式执行评判,将促进基层民警更好地利用各类警戒、戒具设施为场所安全工作发挥功能。五是劳教人员所外就诊安全管理制度,劳教人员所外就诊是对安全管理制度是否到位的极大考验,通过量化考核的形式严格界定所外就诊的警力配置、戒具使用、报批程序、看管行为等环节是否到位,很大程度上确保了所外就诊工作的安全有序。此五项制度在“3+*”模式中的突出地位深刻地说明了“3+*”模式对劳教人员产生了巨大的综合效应,从而提高了教育改造工作的质量,促进了场所改造秩序的安全稳定。

        四、“3+*”模式依托其创新管教手段、建设和谐场所的内涵和促进法制建设、维护社会稳定的外延,有效地巩固和提升了现代化文明劳教所的创建成果

        我所地处改革开放的前沿,敢干敢闯、善于创新的特区精神当然也是我所应有的特质,如果说,被授予部级现代化文明劳教所称号证明了我们是具有敢干敢闯的特区精神的,那么,“3+*”模式的建立、完善则和其他具有开创性的工作措施一样昭示了我所是具有创新特质的。实现创建工作多年来,我们一直在探索巩固和提升创建成果之路,特别是在管教工作领域中我们进行了艰苦的卓有成效的摸索,这当中,管教工作不断面临着复杂的工作形势,新情况、新特点不断涌现,老政策、新思路相互干扰,但我们始终坚持与时俱进,在劳教工作处于转型时期、三种管理模式改革不断深化的大背景下,及时、果断地推出了“3+x”模式,全力实践其创新管教手段、建设和谐场所的内涵和促进法制建设、维护社会稳定的外延,有效地巩固和提升了现代化文明劳教所的创建成果。

        仔细分析“3+*”模式,我们可以发现,其内涵和外延深刻地融汇于其基本理念、考核项目、评判程序中,整个模式的原则目标与现代化文明劳教所的工作思路和创建标准是一致的,是对后者的继承和发展,是着眼于巩固和提升创建成果的。首先,“3+x”模式中,考核项目比现代化文明劳教所的项目前瞻性更强,量化分分得更细,考核标准要求也更高,比如在对教育工作的量化评分标准方面,总共详列了二十六项的扣罚情形,严格规范了教育工作的操作程序,重在处罚不按计划教学、教案不规范、现场教育秩序不规一、考试成绩不达标等行为,从细处推动教育工作向深层次拓进。其次,“3+*”模式中,其考核方式也融合甚至超越了现代化文明劳教所的工作思路。量化考核实行了小组考核方式,每月开展一次整体考核,采取了不定期进行、不预先告知、季度小评、年终总结的形式,不但是评分、总结次数比现代化文明劳教所考核更为频繁、合理,更重要的是,不定期开展和不预先告知的方式更加真实地反映了管教工作开展的详细情况。再次,“3+*”模式非常注重工作实效性和整改效果。量化考核采取定期通报制度和整改验收制度,每次量化考核评分工作结束后,量化考核小组将考核情况进行所内通报,并对各管教大队在量化考核工作中存在的不足提出整改建议,并要求各大队在收到通报之日起五个工作日内以书面形式向量化考核小组汇报整改情况,量化考核小组定期对整改情况进行检查验收。这种注重工作实效性的做法与现代化文明劳教所的工作思路是一致的,同时也巩固和提升了创建的成果。

        “3+*”模式的地位和作用集中体现在以上四方面,这四方面归结起来可以总结为一句话,这就是:“3+*”模式是新的工作形势下提升劳动教养工作特别是管教主业工作的一个重要的引擎。“3十*”模式的建立和不断完善,必将为管教工作实现质的飞跃提供巨大的动力,也将对劳动教养的整体工作产生巨大的综合效应。随着“3+*”模式的不断推进,其在劳教工作中的地位和作用还将进一步得到体现和加强,同时,我们也应看到,当前的“3+*”模式也有一定的局限性,主要集中在两方面,一是“3+*”模式的执行是以分值来评判工作成效的,而这种分值评判结果在准确地反映大队全面的工作成绩方面容易出现误差倾向,特别是在全面评判民警开展管教工作的软实力方面仍有待细化。二是“3+*”模式目前尚不能涵盖管教工作中一些无法量化的工作项目。这些问题的存在,警示我们在下一步的工作中要常怀谨慎之心、深具公正之念、勇行创新之举,要脚踏实地,胸怀新思维,永不停步地去论证、优化、提升、完善这种模式。只有这样,“3+*”模式才能在较长时期内立于管教工作新模式之高处,才能在较长时间内立于提升劳教工作质量新手段之高处。

     

  • 关 键 词:
  • 免责声明:本站所有资料来自于作者发布、网友推荐和网络收集整理而来,本站文章仅供学习写作参考,请勿原版抄袭、发表!文章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您联系我们,我们将尽快更正。
  • 上一篇:强化基层信访工作的实践与思考
  • 下一篇:浅谈交警“暗中执法”的必要性及其作用
  • 相关文章

    我有话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