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科技+信息化打造执法品质——公安局科技强警经验交流材料
今年以来,**省**县公安局紧紧围绕“三项建设”这一主旋律,结合公安队伍建设和辖区社会治安状况的实际情况,积极探索规范执法工作的长效机制,将“科技强警、信息化建设、规范执法”进行有机结合,并在实践中不断改进和完善,社会效应逐步实现“1+1+1>3”。该局执法规范化步入“快车道”的同时,科技强警工作和公安信息化建设也取得了丰硕的实战效果。
“胸卡式摄像机”从源头上规范执法行为
**县公安局在资金十分紧张的情况下,严格按照《公安部单警装备配备标准》,坚持从接处警执法源头抓规范,为一线实战单位和民警配备了信息警务装备和个人防护装备,为基层一线民警配备了**台胸卡式摄像机,并配备专用电脑储存视听资料,对储存的视听资料建立电子台帐,科学分类,实行数字化管理,规范调阅、使用,方便了民警执法工作需要,同时在很大程度上规范了民警的执法行为。
首先是制定《**县公安局关于在执法活动中实行同步录音录像的规定》,要求民警在接处警时,必须佩戴胸卡式摄像机,在处置有可能引发冲突的各类案(事)件时,必须进行同步录音录像。通过现场同步录音录像,不仅震慑了违法犯罪,还规范了民警的执法行为。自胸卡式摄像机配备以来,民警的执法行为得到进一步规范,被投诉次数和信访量明显减少,投诉量、信访量与去年同比下降**%、**%。现场摄录的图像资料,让纪委、督察部门在调查恶意投诉和信访时提供有力的佐据。不仅还了民警清白,还保障了民警的合法权益。
其次是科学分类,建立电子台帐,对储存的视听资料实行动态管理。按照“日毕周清”的工作要求,每天接处警结束后,处警民警将接处警过程中的音像资料以时间和案(事)件命名归档,将音像资料统一存储于单位的物证专用电脑,建立电子台帐,科学分类,实行动态化管理,明确专人负责管理,规范调阅、使用,进一步拓宽固定证据的手段和方法,提高了纠纷调处率和案件破案率。
“监听摄录系统”从环节上加强执法监督
**县公安局为进一步规范办案活动,调整民警执法行为,有针对性地加强办案安全防范工作,杜绝办案场所发生变相体罚、刑讯逼供等行为,防止发生涉案人员自杀、自伤、被刑讯逼供致死等非正常死亡事故,同时也为了保障民警合法权益,结合《**县公安局审讯、押解违法犯罪嫌疑人暂行办法(试行)》,该局在城区三个派出所的办案场所率先建立监听摄录系统,该系统运用数字录像技术,实现了长达**小时的不间断录音、录像。
首先是通过专线专网,将各询问、讯问室的摄像、录音设备相连接;局领导和所领导可以通过客户端同时对所有正在进行的询问、讯问工作进行实时监督,规范了民警询问、讯问行为,杜绝发生变相体罚和刑讯逼供行为,保障了民警的合法权益。
其次是在指挥调度室和办案场所之间建立文字指挥系统;使所领导能够在指挥调度室检查、指导讯问、询问等办案活动,并通过系统实现文字交流,指导执法办案。
通过执法活动的同步录音录像,为办案民警固定证据提供了极大的便利,规范了民警的行为,所获取的各种视听证据对于侦破翻供案件发挥了重大作用。自该系统建成以来,城区派出所因讯问、询问而被投诉量、信访量显著减少,同比下降**%、**%,并成功处置**起恶意投诉民警打人、刑讯逼供案件。
“警务信息系统”从理论上完善执法机制
**县公安局还充分利用警务信息系统,进一步完善执法机制,再造执法流程,并通过网上执法监督服务平台监督执法工作,取得了一定的成效。
一是所有案件全部录入平台,实行网上流转、审批;从立案(受理)、侦查(调查)措施、处理、执行等执法环节都在网上流转,未按规定从网上流转的案件,法制部门一律不予审核、审批,通过规范的执法流程规范民警的执法行为,提高民警的责任意识,限制民警执法随意性。
二是通过警务平台对案件办理实行时限提醒;实行网上执法监督,对采取侦查措施案件进行时限提醒,提高执法环节的时效性,杜绝超时限办案。利用执法监督平台,进行全程网上跟踪监督,最大限度减少民警执法过错
三是对录入警务平台的案件进行倒查,杜绝瞒报、漏报案件现象。对录入平台的案件实行网上巡查,编发《网上执法巡查通报》,提高案件录入质量,增大了源头信息的采集量,为信息研判提供了坚实的数据基础,加大串、并案力度,使破案率大大提升。
“胸卡式摄像机”、“监听摄录系统”、“警务信息、执法监督服务平台”的这些高科技装备的科学化配备、合理化管理、高效运作,进一步提升了**县公安局执法工作的信息化水平,实现了内部执法监督制约手段的现代化,形成了一套新的执法内部制约机制,全局执法规范化水平稳步提高,战斗力明显增强。今年**月,**县实现命案“零发案”,实现了连续**年命案全破的业绩。**月,**县发生的八大类案件破案率达100%。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