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交警如何在奥运期间更好展现交通执法语言艺术
一、运用执法语言艺术的必要性
前公安部部长周永康曾提出:“人要精神、物要整洁、说话要和气、办事要公道”。这十八个字深刻而精辟地阐述了执法语言在公安工作中的重要性。
作为一名交通管理者,交警在执勤执法过程中会遇到形形色色的交通参与者,对待违法的交通参与者,说话冷漠、生硬、剌耳等,这些都很容易引起交通参与者的反感,进而产生逆反心理,不愿配合交警工作。更严重的是,甚至有些交通违法者还会故意挑衅执勤民警,用随身携带的刀具或木棍等威胁、攻击执勤民警,从而引发警民冲突的不良后果。
要防止此类不良后果发生,把警民矛盾降到最低点或是消除,需要我们民警在执勤执法过程中充分发挥执法语言的魅力和艺术,用恰当、合理、巧妙、规范的语言与交通参与者进行友好的交流。交警通过巧妙而灵活地运用执法语言艺术,营造了良好的交通执法环境,既达到了教育交通违法者的目的,又能够轻松自如地处理好交通事故,从而扎实而有效地推进了交通管理工作的开展。
二、运用执法语言艺术的方法
1、做到微笑执法
交警在面对交通违法者时面无表情,或是态度冷漠、语言生硬,就会使交通违法者本能地产生抵触情绪,或是惧怕心理。相反,交警面带微笑,一方面可以缓解紧张气氛,减轻交通违法者的心理压力,另一方面可以拉近警民之间的距离,化解交通违法者的抵触情绪。
2、采取人性化执法
在构建安全和谐的交通执法环境中,人性化执法的作用尤为关键。通常情况下,不管是严重的交通违法行为还是比较轻微的违法行为,交通违法者都免不了受到各种各样的处罚。这样做在很大程度上确实可以减少交通违法行为的再次发生。然而,如果交警采取人性化的执法,在执法过程中有的放矢,则更能够营造出了一道“法理情有机统一,人车路和谐发展”的亮丽风景。比如,尽管某些车辆停放在禁止停放车辆的路段,交警采取“告诫式”执法来替代过去的罚款处罚。又如,在交通执法过程中,遇到运送子女参加高考的考生家长违法时,在处罚违法者的同时,如果交警能够站在违法者的立场,帮助违法者把子女送到考场,同样可以感化违法者,营造警民和谐的良好氛围。
3、充分发挥语言魅力
交警在面对交通参与者时应该注意使用语言规范,切忌冷言冷语引起违法当事人的不满和难堪。运用规范的语言,才能够让交通参与者,特别是交通违法者感受到被尊重。对待不同的交通违法者,交警要运用不同的执法语言艺术,比如对待老年人要心平气和,对待女同志要注意语气平和,对待领导要不卑不亢,对待货车、农用车驾驶员要发自内心地关怀。
4、展现交警形体语言魅力
在奥运会举办期间,交警执法时的形体不再是个人形象问题,而是代表着整个中国的警察群体形象。交警执勤执法过程中与人昂首斜视、目光游离、双手后背、双腿抖动等,会给人一种傲慢、没教养的感觉。当外国人看到这种形象的中国交警时,会一杆子打翻一船鸭子,认为中国警察都是这么傲慢、没教养的。
如果交警在纠正违法行为时,能给对方一个标准的敬礼,站立时能够身板笔挺,坐立时双腿平放,说话时手势幅度适中,就会给人一种文明礼貌、富有修养的感觉。执勤时身体动作刚劲利落,一方面向广大老百姓乃至外国游人展现了我国交警特有的阳刚美,另一方面在展现爱岗敬业、忠于职守的工作态度的同时,也展现了我国交警的形体语言魅力。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