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当前基层民警心理压力形成的原因及对策
良好的心理素质和精神状态是公安民警依法履行职责、完成各项任务的重要保证。当前,我国正处于发展的重要战略机遇期,也处于人民内部矛盾的突发期、刑事犯罪的高发期和对敌斗争的复杂期,公安机关维护国家安全和社会稳定的任务日益艰巨。特别是执法环境、执法条件的改善造成一线公安民警的心理压力不断加大。笔者结合多年基层实践和与民警日常交谈经验,简要对当前基层民警心理压力形成的原因及对策进行论述。
一、形成民警心理压力的原因
一是公安工作特殊性,造成工作压力增大。公安民警始终处于直面犯罪的第一线,工作责任重大,亲历抢劫、杀人等各类案件现场,致使民警因经常处于高度紧张状态而导致心理压力过重。加之,近些年来,犯罪手段的多样化、智能化、暴力化,使得公安职业处于风口浪尖,且具有一定的危险性,警察执法权受到挑衅和侵犯的现象比较普遍,有的甚至付出了生命。据公安部最新统计数据,新中国成立至**年上半年,共有**名民警光荣牺牲,**名民警英勇负伤 。特别是近**年来,全*因公牺牲的民警达**余人,负伤**万余人。有人将此概括为:“时时有流血、天天有牺牲”。这些给民警心理上的影响不容低估。与暴力抗法相比,近年来对民警进行诬告、陷害、辱骂和威胁等精神伤害的案件也急剧增加。委屈和冤枉的长期积累给为数不少的民警造成较大的心理压力。特别是目前,在一个整体法治水平还不够高的社会现实面前,我国警察在解决民事纠纷的办案过程中,由于部分群众不了解公安机关的执法办案程序,不熟悉公安机关的职责范围,导致在公安民警处理问题过程中,有些当事人的不当要求得不到满足时,往往不听解释,矛头直指办案民警,到处投诉,甚至谩骂侮辱、殴打办案民警,这种现象在基层派出所表现得较为突出。随之公安工作的繁杂性。工作任务繁重,警力不足,民警不得不长年累月加班加点,超负荷工作,吃无定量,睡无定时,身心健康遭受极大损害。尤其是工作在一线的基层民警,承担着破案、追逃、查处治安案件、处置突发事件等多项工作,还要完成名目繁多的阶段性工作,任务一个接一个,而且有时间、有指标、有考核,民警疲于奔命,休息权得不到合理保障,甚至不堪重负。据笔者对我县基层一线民警统计,一线民警平均每天工作**至**个小时,平均*至*周才能休息一天。常常为了要侦破、查处一宗案子连续几个昼夜无法休息。国家工作人员每年除去节假日约*个工作日,而公安民警除了正常上班外还有节假日值班、备勤、加班,每年每个民警平均工作日在**日以上,有些甚至高达**个工作日,也就是说一个民警一年干了其他公务员两年半的工作。大量的中心工作、阶段性、临时性工作和不确定的工作时间,使我们的民警长期处于超负荷的工作状态。
二是工作的不规律性,造成家庭的压力增大。民警是家庭的一分子,是社会细胞的重要组成部分,无一例外面临着养家糊口、改善家庭关系、婚姻、住房、子女上学、家属就业、赡养老人等问题。但由于民警超负荷工作,经常没时间照顾家庭,难以尽到“人夫”、“人父”、“人子”的义务。加之警察职业的特殊性和生活、休息的不规律性,以及民警的经济待遇偏低,造成家庭生活的矛盾增大,有的可能致使家庭矛盾激化,从而使民警精神压力加重,直接影响工作。
三是工作的严肃性,造成社会压力增大。当前,基层民警面临的执法环境也越来越复杂,执法要求也越来越高。但执法的保障还缺乏统一的规范,执法活动往往受诸多因素制约,一些不得已而为之的非警务活动,经常把基层公安民警推到各类矛盾的旋涡中,基层民警如“老鼠钻风箱——两头受气”。加之一些媒体对公安民警的大量负面报道,扭曲误导,造成一些基层民警甚至错误地认为:“多一事不如少一事,少一事不如不干事”。如端碟子,摔碎的肯定是干事的,不干事的永远摔不碎碟子。群众对民警的歪曲看法和评价,给民警带来了较大的社会压力。
二、心理压力的外在表现
民警心理压力严重损害了民警身心健康,也引发了一系列其他问题,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队伍士气,削弱了公安机关战斗力。长期以来,基层公安机关难以克服的“门难进、脸难看、话难听、事难办、人难找”和警务活动中出现的“冷、硬、横、推、拖”等问题,究其根源除了极少数民警素质不高的原因,但与民警面临的巨大心理压力也有着直接的关系。心理学研究表明,人的需要、动机、本能、行为等受到挫折后会产生消极情绪,给人造成心理压力,如果不能及时排解,心理压力就会转化为行为的反向动力,使人出现反常行为。个别民警粗暴执法、酒后驾车等现象,这里面除了纪律性不强、法制观念淡薄外,心理健康问题也是不可忽视的原因。一些民警遇事“躲”着走,办案“绕”着跑的现象,除民警自身素质、教育不到位的原因外,最主要的原因还是当前民警执法环境不好、执法的正当权益得不到及时、有效保障。
三、缓解民警心理压力的工作对策
(一)落实“从优待警”的各项政策,预防和缓解民警心理压力。人民警察这个职业的性质决定了它的特殊性,有压力是不可避免的,这就要求在工作中树立效率意识,科学指导警务工作。各级领导要切实保障民警正当执法权益,维护民警的良好形象,加大正面宣传力度,争取人民群众的理解和支持。切实解决好“从严治警一本书,从优待警一句话”的问题,提高民警政治、经济待遇,积极组织开展各种经常性文体活动。定期召开民警家属座谈会,与家属多沟通,及时掌握了解民警家庭情况;定期召开民警座谈会,了解民警所思、所想、所盼,帮助民警解决实际问题。同时,注重正确的思想引导,加强忠诚教育、执法为民教育、职业道德教育、革命英雄主义教育、形势政策教育和反腐倡廉教育,坚持以人为本、因人而异、有的放矢地做好每个民警的思想政治工作,鲜活基层思想政治工作的每个环节,使基层民警在工作中切实看到日头,工作有奔头。
(二)形成各级重视民警心理健康的工作格局。要切实把重视民警心理健康、缓解民警心理压力作为落实科学发展观,改进公安思想政治工作的重要举措,自上而下建立民警心理健康档案,定期组织开展民警心理健康调查,形成有领导重视、有专家队伍、有民警参与的预防、咨询、矫治的心理健康工作机制,畅通民警心理健康的服务渠道,并将其作为激励民警斗志的“警心工程”来抓。
(三)着力改善基层思想政治工作,综合施策,减轻民警心理压力。要在政工部门建立民警心理健康专栏,开通民警心理健康热线,建立专兼职的心理健康辅导员队伍,帮助民警提高自我认识能力、情绪控制能力、应急反应能力、人际交往能力、团队协作能力。同时,基层政工干部要经常与民警交心谈心,及时准确地掌握民警心理状况,定期开展民警思想状况调查,及时发现苗头性、倾向性问题,有针对性地加以辅导。切实落实好民警年休假、体检、轮训、抚恤等制度,科学配置和使用警力,加强民警正当执法权益保护工作,严肃查处侵害民警正当执法权益案件,坚决支持民警依法履职,妥善处理警察公共关系,积极争取党委、政府的重视和支持,努力减少非警务活动,最大限度地缓解民警的身心压力。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