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安预警应急机制建设的几点成功经验和做法
当前,面对交织在一起的传统安全威胁和非传统安全威胁,公安机关在应对和处置诸如群体性事件、各类灾害事故等突发性事件的能力和水平也面临着更高的要求和严峻的挑战。如何在现有条件下加强县级公安机关预警应急机制建设,提高快速反应处置公共突发事件能力,已成为公安机关维护公共安全的内在要求和迫切需要解决的重大课题。近年来,光山县公安局党委高度重视提高对各类突发紧急事件的应急反应能力,树立指挥系统权威,整合应急处置力量,强化处置规范,全面推动预警应急机制建设,妥善处置了泼河营运小客车司机聚众堵塞公路交通、紫水姚围孜村民聚众围堵县行政中心、城区医院医患纠纷等一批群体性事件,有效维护了全县社会稳定。我们的具体做法是:
一、在应急处置理念上,统一思想,坚持一把手负责制
**县公安局党委从建设“平安**”和履行公安工作职责的高度出发,将加强公安预警应急反应机制建设,提高对各类突发公共事件快速反应能力和现场处置能力作为工作的重点抓紧抓好。首先,理清思路、认清形势。光山县在社会经济高速发展的同时,也潜伏着较多的突发不稳定因素。对此,全局上下进一步统一了思想,认识到必须始终坚持从实战需求和工作实际出发,为突发紧急事件的应急处置工作做好充分的思想准备和工作准备。其次,在应急反应机制的建设中,实行“一把手”负责制。明确县局各单位的一把手为应急机制建设的第一责任人,层层落实责任,保证各项工作措施落到实处。
二、在应急处置指挥上,树立指挥中心权威。建立统一、权威的指挥体系是实现快速反应的前提
一是赋予权力,保证警令统一。县局党委赋予110指挥中心先期处置权、检查督促权以及情报信息统一归口上报、集中受理110报警求助等指挥调度权限,并明确了全局各单位各警种不得以任何借口或理由推诿、延误对指挥中心各项指令的执行,以此有效树立了指挥中心指令的高度权威。二是加大投入,提高反应速度。为突破限制应急指挥能力进一步提高的瓶颈,县局于20**年**月起进行110指挥中心的升级改造。在时间紧、任务重、标准高、要求严的情况下,110指挥中心按照“三台合一”和“一级接警、接处分开,分级、分类、分区处警”的模式,仅用三个月的时间,圆满完成升级改造工作。110指挥中心真正成为公安机关接处警的总指挥调度台,在处置突发事件时,打破部门警种界限,及时指挥、调度各方警力和相关单位快速出警处置,切实提高了公安机关驾驭社会治安的能力。三是重视信息,强化信息的主导作用。光山县公安局历来高度重视情报信息在应急处置工作中的重要作用,尤其是今年以来,按照实施“大情报”建设的要求,全面强化了情报信息对处置各类突发公共事件的制导作用。指挥中心按照“发现得早、控制得住、处置得好”的总体要求,进一步强化信息意识,广辟信息渠道,并通过分析研判,做到既有量的分析,又有质的判断,从而准确把握和预测事态的发展趋势,实现提前预警。
三、在应急处置力量上,整合资源,构筑城区治安防控体系
近年来,全县公安机关结合实际,完善了以110指挥中心为龙头,以派出所综合警务为基础,以巡特警大队和专职巡防队为主体,以警务综合查询系统为支撑,以应急救援体系为保障的治安防控体系,公安应急反应能力得到了大幅提升。一是有效整合应急反应力量。县局把整合应急反应力量工作摆在重中之重的位置,在指挥中心的统一指挥调度下,城区5至**分钟内,公安民警、消防官兵都能作为第一梯队到达现场,并开展专业化的先期处置工作。二是大力加强技防建设。建成光山县动态治安闭路监控系统,在城区主要道路路口安装电子监控探头**个,实现了对重要路口、重要场所全天24小时动态监控。在农村逐步推广“平安互助网”技防措施,共安装简易技防设施**个,覆盖全县**个行政村,提高了社会治安防控能力。同时,通过发送《**公安手机报》、派出所通告栏等形式,定期向辖区群众发布预警信息、发案提示,加大防范宣传力度。目前,以县局指挥中心为龙头,以派出所综合警务为载体,以信息化为平台,以人防、技防为支撑的社会治安防控体系已初具雏形。三是积极推进社会联动工作。我们始终高度重视社会联动单位在应急反应工作中的作用,不断密切与联动单位的合作和配合,建立了合成处置机制。
四、在应急处置环节上,强调规范,高效进行前期处置
就应急处置工作来讲,以规范来保证各单位各警种在处置工作的各个环节都能自觉主动、正确高效的开展工作,这是成功处置的关键。一是在接警环节上,强化危机意识和情况通报意识。我们要求全体民警要提高危机意识,对可能危及群众安全的突发性事件要有敏感性,绝不能认为“可能、或许”不会发生而掉以轻心;要提高通报意识,对发现的各类苗头性信息要及时向指挥中心通报情况,为处置工作赢得先机。二是在出警环节上,强化机动性和快速性。要求各单位、各警种在接到指挥中心相关出警指令后,要主动向指挥中心报告当时所处的具体位置及预计到达现场所需的时间。三是在核警环节上,强化自觉性和时效性。快速核实警情,及时报告现场情况供领导决策是前期处置工作的关键。对此,我们明确了最先到场的民警要将迅速核实警情,并在第一时间主动向指挥中心报告现场情况作为其主要工作之一,原则上到场后5分钟内要首报现场情况;处警民警在处警后两个小时内,及时向指挥中心续报工作情况;对正在发生或极可能发生的重大紧急事件,指挥中心与处警民警直接联系,掌握第一手资料,及时向县局领导报告,为领导准确决策提供依据。四是在指挥环节上,强化现场指挥的统一性和前瞻性。明确各业务部门及各派出所的值班领导在获取突发紧急事件相关警情后,必须在第一时间赶到现场,由指挥中心根据事件的具体情况,统一指挥现场所有警力开展处置工作。并根据现场情况报告,由指挥中心协调相关单位进行处置所需力量和装备增援,为快速反应赢得时间。五是在启动预案环节上,强化调动警力的合理性和准确性。对各类突发紧急事件,要求根据事件的性质、规模、紧急程度和危害后果启动相应级别的处置预案,并本着“先近后远,职能优先,整体联动”的原则科学调集警力进行处置。
五、在应急处置基础上,夯实根基,保持一触即发态势
成功应急处置的根本在于平时的准备和训练,只有夯实工作基础,保持一触即发的态势,在战时才能做到有条不紊、快速高效。一是制定和完善各类应急处置预案。针对不同性质的突发公共事件,由警令部牵头制定了相应的处置预案,包括布控堵截、紧急设卡盘查、处置群体性事件等各类应急工作预案。二是强化演练,练就精兵。各单位、各警种结合“大练兵”活动,强化对处置各类突发紧急事件的训练,特别是加强了部门间、警种间的合成演练,为实战中做到密切协作、默契配合,最大化地发挥多警种协同作战的处置优势打下了坚实的基础。三是注重总结、加强研讨。工作中我局切实加强分析研判,及时借鉴经验,吸取教训,改进不足,不断提高处置水平。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