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弱势群体火灾常见问题及解决对策
随着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人民群众物质生活水平得到了提高,生活条件得到了改善,用火、用电、用气量也逐渐增多,从而导致火灾的发生率迅速上升。火灾的发生,给人民的生命财产造成了很大的损失,尤其是社会中的弱势群体(老、弱、病、残),受到的伤害更为严重。据统计,20**年,全*火灾中死伤人员多为老弱病残、鳏寡孤独等弱势群体,未成年人和老年人占火灾亡人总数的**%。
一、弱势群体概念及其消防安全方面特征
“弱势群体”一般是指由于某些障碍及缺乏经济、政治和社会机会,而在社会上处于不利地位的人群。一般分两类:生理性弱势群体和社会性弱势群体,从消防安全角度来讲,我们主要侧重于存在明显生理原因的生理性弱势群体,如:年龄、疾病等。弱势群体的具体构成从大体上说包括:老人、儿童、残疾人和精神病人,如何保护弱势群体在火灾中不受伤害,已经成为我们共同关心的一个话题,也引起了社会的广泛关注。
目前我国有残疾人逾**万,在消防安全中最大的特点是行为能力较常人差,面对突发情况无法合理处理,一些有智障的残疾人在用电用火过程中无法自控容易引发火灾。还有老年人及低龄儿童群体,这是一种年龄性弱势群体。特殊的人生经历和性格使一些老人生活节俭,对超期的电器还坚持使用,对老家具、物品依然保存;有的老人习惯在家中用香火供奉神灵,这些都是不安全隐患,也提高了火灾荷载密度。作为低龄儿童,面对火灾无行为能力同样易造成群死群伤,一些儿童玩火引发火灾后惊慌失措,自我保护能力差,不知报警、自救,造成小火成大灾。
二、弱势群体火灾高发原因分析
(一)自我保护能力差,自救逃生技能缺乏
当火灾发生时,处在火灾现场的人应该采取积极有效的措施来逃生和进行自我保护。但是,弱势群体在面对火灾时,缺乏应有的自救和逃生本领,在大火面前手足无措,不知道如何进行自我保护和有效逃生,最终造成重大人员伤亡。一些弱势群体人员在火灾发生时,有的卧床不能行走;有的行动不方便,反应迟钝;有的盲目随从,哪里人多往哪里跑;有的不能及时向户外发出求救信号等待救援;有的面对烟雾不做必要的呼吸防护;有的因惊慌恐惧,甚至选择跳楼等自杀性逃生手段等等。一些老人、孩子、病人及残疾人,在发生火灾后惊慌失措,不报警,不采取任何扑救措施,甚至连火警电话都不清楚,从而导致火灾蔓延扩大,造成较大的财产损失和人员伤亡,如果具备必要的防火常识,将会减少火灾造成的损失。
(二)全社会对老人、儿童、病人和残疾人等弱势群体缺乏应有的关怀
在社会处于转型期和市场经济高速发展过程中,养儿防老的家庭观念以及传统的家庭结构正在发生巨大变化,新的家庭规模越来越小,年轻人在工作、事业和小家庭的多重压力下,他们缺乏更多的时间以照顾家中的老人、儿童、病人和残疾人等弱势群体,导致很多老人、病人及残疾人独居,尤其在老式居民住宅楼,发生弱势群体火灾伤亡的危险性增加,一些年轻人独自生活在新建居民区,家中的老人独自生活或者老人和孩子一同生活,缺少对他们的关心和照顾。
(三)公安派出所、社区和街道等政府相关部门和组织存在失控漏管现象
由于目前公安派出所普遍存在警力不足的现象,因而大多消防民警都身兼多职,未能充分行使其消防监督职能,对本辖区内弱势群体的调查摸底工作不准确、不详细,没有对他们的居住环境进行必要的消防安全检查。社区及街道办事处人员对弱势群体的走访不到位,没有落实好弱势群体的监护人,导致发生火灾后,弱势群体受到严重的伤害。
三、弱势群体火灾预防的几点建议
弱势群体火灾预防是一个社会问题,也是一个系统工程,作为这一系统的重要一环,消防工作者要从“以人为本”的角度去探索如何破解这一难题。
(一)前移消防安全关口,加强对弱势群体的调查摸底和监督管理。
公安消防机构要与政府职能部门协作,加强对对弱势群体进行普查登记和火灾隐患区域的整治。民政部门、公安派出所、居(村)民委员会要掌握辖区内弱势群体人员实际情况,逐个进行登记;对老人、儿童、精神病和智障人员,身体有残疾或行动不便人员等弱势群体,主动上门服务,定期对其居住环境进行消防安全检查,协助消除火灾隐患;对精神病和智障人员需要监护的,必须指定专人负责看护,明确监护责任。
(二)关爱弱势群体,广泛开展献爱心活动。
切实关注生活在我们身边的弱势群体,及时消除弱势群体生活环境中存在的各种不安全因素,为他们创造一个安全的生活环境。在节假日期间,要结合在全社会开展的拥政爱民、拥军优属活动,为弱势群体献爱心,大力倡导关爱弱势群体的活动,亲属子女应该尽职尽责,社会各方面共同努力,把关爱弱势群体作为美德,形成良好的社会氛围,使老人感受更多的家庭和社会的关爱。
(三)加强消防安全宣传教育,为弱势群体提供安全保障。
大力开展城镇居(村)民家庭以及弱势群体的防火知识宣传,切实提高火灾预防能力和应急自救逃生能力。要通过广播、电视、板报、社区专栏、灯箱广告等多种途径,广泛开展家庭防火宣传,将家庭防火须知,包括生活用火用电用气安全常识等,通过居(村)民委员会和社区联防组织,及时送到每一个家庭,以增强家庭和弱势群体的自我防范意识。营造人人关心安全,处处注意防火的社会氛围,努力为我们身边的弱势群体创造良好的消防安全环境。
(四)充分发挥政府职能,制定相关政策保证消防安全。
在解决弱势群体问题的过程中,政府是主导性的力量,为弱势群体提供安全环境是政府的责任。政府部门应该以立法和制度的形式给弱势群体提供消防安全保障,通过法律法规和制度的制定与实施,切实解决弱势群体存在的消防安全问题。消除弱势群体生活环境中存在的火灾隐患,保证火灾形势的稳定,使他们免受其害。
(五)推动社会各界联动,建立完善弱势群体服务机制。
关爱弱势群体仅仅依靠政府方面的力量是远远不够的,我们应该充分发动社会各界,政府牵头,其它各个相关部门联动,建造一些具备良好消防安全环境的服务性和福利性场所,取缔那些条件差的弱势群体聚集场所,使得弱势群体人群有一个良好环境,得到更多的关爱。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