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您当前位置:公安文秘网 >> 交警管理 >> 安全天地 >> 浏览公安
  • 实施开展 “文明交通行动计划”宣传工作

    时间:2010年09月03日 来源:其他 点击:收藏此文 字体:

        近年来,随着我国经济的持续快速增长,机动车发展迅速,中、小城市也逐步进入汽车时代,由此带来“人、车、路”之间的矛盾也日益突出,道路交通事故呈现不断上升的趋势。据统计,我国每年因交通事故死亡人数在10万左右,虽然近年来有所下降,但驾驶非机动车、步行、乘车等“弱势”交通群体在交通事故中伤亡比例仍一直居高不下。根据调查了解,事故伤亡人员中,农民、外来务工人员、学生等“弱势”交通群体占交通伤亡比例较大,合计约占60%。在所发生的交通事故中,因为驾驶机动车不文明行为导致交通事故的比例较大,合计约占事故的37.6%。这些不文明的交通行为不仅造成交通事故居高不下,损害人民生命财产,而且影响道路通行。对此,中央文明办和公安部综合人们的交通文明素质与现代交通文明的要求不相适应的因素,以及传统的不文明交通陋习,决定自2010年起至2012年,在全*实施 “文明交通行动计划”这一计划。对此笔者谈谈以“五进”为载体,实施开展“文明交通行动计划”宣传之我见:

        一、积极争取政府重视、部门配合

        以继续开展好“五进”工作为契机,争取当地党委、政府的重视和部门的配合是开展实施“文明交通行动计划”的关键。一是要及时向当地党委、政府汇报“文明交通行动计划”情况,积极争取党委、政府的重视和支持,与当地文明办及宣传、教育、司法、建设、交通、安监等部门密切配合,建立健全“文明交通行动计划”领导机制,切实加强对这项工作的组织领导。二是要紧紧围绕中央文明办、公安部印发的《文明交通行动计划实施方案》要求,结合本地实际,着力解决一些普遍性问题,确保各项工作协调推进。结合开展“五进”交通安全宣传,创建“畅通工程”、“平安畅通县区”工作,进一步推动道路交通安全工作中职责任务的落实,从根本上解决长期制约道路交通安全发展的实际问题,从而实现好“文明交通行动计划”。

        二、完善宣传硬件、创新宣传形式

        1、营造道路周边文明交通宣传氛围。紧扣公路沿线安全宣传这个“关键点”。在国、省道、县乡道路设置固定宣传牌、宣传标语,悬挂交通安全宣传横幅,设置交通安全检查服务站,并张贴交通安全宣传画,在乡村主干道设置预防交通事故的提示警语和安全口号。

        2、营造服务窗口文明交通宣传氛围。在交管大队车管科、违法处理中心、事故处理中队等窗口摆放交通安全宣传展板,张贴交通安全宣传挂图、标语,同时播放交通安全宣传片,以当地典型事故案例和血的教训教育警示交通违法人员和广大驾驶员,使他们了解交通事故的危险性与危害性,提高交通安全意识,远离交通事故,并让来窗口办理业务的群众感受到实施宣传“文明交通行动计划”强大氛围。

        3、提高民警自身素质,助推文明交通行动。实施“文明交通行动计划”,民警要从我做起,充分发挥表率作用,坚持公正廉洁执法,文明执勤执法,改进执法方式,规范执法行为,规范执勤执法用语,学习执法标兵工作法,大力提升自身素质和执法形象,提高法律素质和执法水平。按照严格、公正、文明和理性、平和、规范的要求,扎扎实实地做好窗口的服务,推进交通管理服务进社区、进企业、进乡镇、进学校,深入走访群众,征求意见,提高管理服务水平,以顺利深入实施“文明交通行动计划”、积极构建和谐的警民关系。在路面执勤执法时,发放宣传资料,让群众在接受处罚的同时,进一步增强交通安全意识,正确处理教育与处罚的关系,把执法效果落实到促进社会和谐上。

        4、同新闻媒体长期合作,开展文明交通宣传。引导群众自觉倡导文明交通,摒弃不文明交通行为,抵制危险驾驶行为,最大限度的营造群众理解、支持和响应文明交通行动氛围,一要紧扣新闻媒体安全宣传这个“关键点”。在电视台定期制作播放公益广告、典型的事故案例,用事实说话,提醒广大驾驶人时刻紧绷交通安全之弦,使交通安全宣传的履盖率不断延伸。二要加大对重点违法行为的曝光力度,邀请记者随警作战,现场采访,及时报道实施“文明交通行动计划”各个阶段的交通安全整治活动情况,切实发挥社会舆论和监督作用,加大震慑力度。

        三、宣传对象上要有针对性

        1、深入社区开展文明交通宣传。一是注重社区老年朋友、儿童、家庭主妇等弱势群体的宣传教育,要在社区活动室,摆放各种交通安全警示动画图片。或用浅而易懂的通俗语言编写交通安全“顺口溜”、“歌谣”,张贴上墙、录音播放,开展倡导文明交通行为娱乐活动。二是引导老年人、儿童、家庭主妇提高对安全出行的认识,提醒他们在出行时要尽量走人行道,在没有人行道的道路上行走时,要靠近路边行走,避开机动车和非机动车,横过马路时要走人行横道,文明遵守行车、过街信号。晨练和晚锻炼一定要把握时间和锻炼场地的选择,远离道路。

        2、深入客运企业开展文明交通宣传。一是深入到客运站播放客运车流因超速超载等违法造成的重大交通事故案例,提醒驾驶人远离超速行驶、酒后驾车、疲劳驾驶、超员超载等,增强了客运车辆驾驶人的道路交通安全意识,确保安全文明行车。二是深入辖区召集各客运站负责人进行座谈,通报交通安全形势,培养客运驾驶员自觉养成抵制酒后驾驶、超速行驶、疲劳驾驶、闯红灯、强行超车、超员/超载等危险驾驶行为的良好风尚。

        3、深入农村开展文明交通宣传。一是深入辖区人口集中的行政村对农民进行交通安全宣传教育,依托村委会的力量,给群众发放宣传材料,张贴交通安全宣传挂图,不断提高村民的交通安全意识;二是适时组织农民开展“进警营”活动,提醒农民朋友外出时注意交通安全,拒绝乘坐“超速、超员”车辆,自觉摒弃机动车随意变更车道、占用应急车道、开车打手机、不系安全带、驾乘摩托车不戴头盔、行人过街跨越隔离设施等交通陋习,确实把交通安全送到广大人民群众的心里。三是组织民警、协管员把交通安全知识送进农村、送进农家,在农户集中的村落设立宣传点,摆放典型交通事故动画图板,悬挂宣传标语,教育广大农民朋友遵守交通法规,安全、文明驾车。四是针对农村人口多,摩托车辆多,驾驶员交通安全意识淡薄的现状,加强对广大农村摩托车驾驶员的宣传教育,提高他们的交通安全意识,确保群众出行安全。

        4、深入学校开展文明交通宣传。推动“文明交通行动计划”,积极拓展创新措施,要把中小学生作为模范、传帮带文明交通行为的重点对象,充分发挥“小手拉大手”的辐射作用。携手教育行政部门,制定可行的措施,辖区中队负责和本辖区中小学校作为合作单位,积极开展交通安全“进警营”活动,让学生们在交警的带领指导下,深入辖区主干街道和红绿灯路口、中小学校门口等地,与民警同站岗,体验横过马路,乘坐车辆,遵守红绿灯信号,纠正行人和非机动车的违法行为,疏导交通,从而了解交通违法行为的危害。同时在中小学校大力开展“倡导六大文明交通行为”和“摒弃六大交通陋习”以及“抵制六大危险驾驶行为”的演讲、征文比赛,以及开展万人、千人签名活动。

        总之,实施“文明交通行动计划”这一计划,是一项社会系统工程,是提高全民文明交通素质、促进社会文明和谐的重要举措;是保障广大群众出行安全,积极顺应人民群众的愿望;是提升全民法治意识、安全意识和文明意识手段;是推动交通管理创新、保障道路安全畅通的客观要求。我们要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从统筹文明建设与社会建设、统筹人车路协调发展、统筹城乡道路一体化发展的高度,深刻认识实施“文明交通行动计划”的重要意义,按照中央文明办、公安部的统一部署和要求,切实将这一行动作为促文明、促和谐、保安全、保畅通的有效载体,以全面带动交通管理工作再上新台阶。

     

  • 关 键 词:
  • 免责声明:本站所有资料来自于作者发布、网友推荐和网络收集整理而来,本站文章仅供学习写作参考,请勿原版抄袭、发表!文章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您联系我们,我们将尽快更正。
  • 上一篇:浅议当前农村道路交通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 下一篇:在全市道路运输行业安全工作现场会上的讲话
  • 相关文章

    我有话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