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县看守所先进经验材料
**省**县看守所始建于****年,现有民警**人,平均年龄***岁。长期以来,**县看守所以确保监所安全为中心,坚持严格管理、依法管理、科学管理和文明管理,大胆探索创新,不断增强工作的针对性和实效性,积极创建科学、规范、文明的看守所,充分发挥看守所的职能作用,实现了自建所以来连续**年安全无事故,监管民警队伍无违法违纪事件的“双安全”。该所自****年以来,连续十年被评为“全*一级看守所”,先后荣立集体一等功一次、集体二等功两次、集体三等功两次;先后被省公安厅评为“全省先进看守所”、“全省公安系统模范集体”、“全省公安机关廉洁从警、执法为民先进集体”;被公安部评为“市级监管系统信息技术应用示范单位”等称号。监管民警先后有**人次立功受奖,有***人次受到国家、省、市、县级表彰。****年*月,所长韩卫东同志参加了第七届全*公安保卫战线英雄模范立功集体代表大会,受到了*总书记等党和国家领导人的亲切接见。
一、坚持素质强警,打造一流看守民警队伍。**县看守所坚持“以思想教育为先导、以业务培训为手段,以强化监督为辅助”的指导思想,着力提高监管民警队伍整体素质。一是抓民警思想教育。引导民警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追求高尚道德情操,建立纯洁的人际关系;强化民警的爱岗敬业意识教育,兢兢业业、无私奉献,争创佳绩。对民警中出现的苗头性思想问题早发现、早制止;对倾向性问题,有针对性地制定制度措施,予以规范约束;对带有普遍性的问题,超前防范教育,确保不发生问题;对上级通报的各地公安人员的违法违纪案例,组织全体民警反复讨论,举一反三,引以为戒。尽管看守所领导班子换了一届又一届,看守所民警走了一茬又一茬,但对抓队伍政治素质的提高却始终没有丝毫放松。在**年的工作实践中形成了“公正执法、文明管理、开拓创新、争创一流”的**看守精神。二是抓民警业务培训。立足创建学习型看守所,采取集体学习与个人自学相结合的方式,实施“三定”学习法,即定内容、定学习时间、定学习收效。每周六学习,每月考核一次,考核成绩张榜公布于看守民警政治业务考核一览图中,督导激励全体民警勤奋学习,努力提高自身素质。特别是从****年公安部推行看守所等级化管理以后,**县看守所把提高民警的看守业务素质当成一项重要任务来抓,定期组织民警学习公安部和省厅有关文件的精神,使每名民警准确地把握自己的职责任务,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开拓性地开展工作。从****年至今,连续十年被公安部评定为一级看守所。三抓监督约束。及时掌握民警的思想动态,掌握民警“三圈”即工作圈、生活圈、交际圈的活动情况,重点加强法律监督、行政监督和社会监督,重在提高民警的法律意识,自律意识,执法水平,增强抗腐防变能力和组织纪律观念,做到不单独和在押人员接触,不接受在押人员家属吃请,不和有劣迹的人交往。该所在全县范围内聘请了**名执法监督员,每半年开展一次“开门评警”活动,邀请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召开座谈会,主动向他们汇报工作,向社会公开八项承诺和“十不准”。每月**日定为所长接待日,给群众发放意见书,设立意见箱,自觉接受社会各界的监督,对群众反映的合理化建议,***%予以整改。此外,看守所还制定了“人盯人工作法”,即局长监督分管局长,分管局长监督看守所所长,所长监督所班子成员,班子成员根据分工监督监管民警,有效地防止了民警违法违纪情况的发生。
二、坚持以安全为中心,努力创建和谐看守所。安全是监管工作的生命,看守所安全工作的主要任务是确保监管安全。多年来,**县看守所抓住安全不放松,坚持严格管理、依法管理、科学管理、文明管理、围绕安全抓管理、抓教育,收到积极成效。他们因人施教,按照监管工作的法律、法规,对在押人员实行人性化管理,充分尊重在押人员人格、尊严、权利,管理中注重以情感人,以理服人,依法治人,文明管理,像父母对待子女一样,像老师对待学生一样,像医生对待病人一样,以平等的身份对待在押人员,关心、教育、帮助、挽救他们。在押人员感冒发烧,不爱吃饭,民警没忘记给他们送去一碗红枣莲子羹。每到冬季,晚上值班民警都要给各监室烧几壶热水,让在押人员烫烫脚。在押人员尚凡利在日记中写到:“民警送来的不仅仅是一壶开水,更是党和政府的温暖。”通过推行人性化管理,消除了在押人员的敌对情绪和不信任感,使他们能积极坦白交代,检举揭发犯罪线索。引导被监管人员认罪伏法,洗心革面,重塑自我,走向新生。****年,全所在押人员提供有价值的犯罪线索***条,协助办案单位破获各类案件***余起,较好地发挥了监管工作的深挖犯罪职能作用。
对在押人员进行心理矫治是**县看守所为确保监所安全实行的又一项创新性工作。为了全面掌握监情动态,摸清在押人员的心理,有针对性地做好工作,及时化解矛盾,提高监所安全系数,**县看守所积极探索把“犯罪心理矫治”这门学科的理论与监管工作的实际有机地结合,专门派出监管民警到*中科院学习心理测量技术、心理咨询和治疗,大胆地将“心理测量技术”运用到看守工作中,建立了在押人员心理档案,对新入所和重点在押人员,看守所都要进行心理测量,及时掌握在押人员心理特点,及时进行心理预测和心理危机干预,将可能发生的事故和问题消灭在萌芽状态。同时,还专门设立了情绪疏导室、幽默室、心理桑拿室、图书阅览室、健身娱乐场等,对个别在押人员,采取人本主义疗法,让他们把情绪宣泄出来,然后再进行心理调整和矫治。截至目前,共建立在押人员心理档案***份,通过心理测量技术对在押人员进行危机心理干预**人次,均取得了良好的效果。另外,他们还把环境美化、德育渗透与保障在押人员的生存、生活权利结合在一起,营造出一个丰富多彩、文化氛围浓郁而又文明和谐的监管环境,使在押人员在一个轻松的环境中得到美的享受和思想的启迪,收到了潜移默化的教育功效。许多在押人员在这种充满人文关怀的环境下,置身于看守所这个大集体中,灵魂得到陶冶和净化,萌生出对生活的热爱和向往,增强了接受法律处罚的自觉性,很大程度地清除了抵触情绪,有力地保障了监所安全。
三、坚持“四个创新”,扎实推进监管工作科学化、规范化建设。一是创新监管工作理念。强调“德法并举,培育新人”,落实“建学校型看守所,重塑健康向上人格”,“规范化严格执法,人性化文明管理”,“有效地帮教可以改变扭曲的人性,真诚的感化能够净化肮脏的灵魂”等一系列工作方法措施。二是创新监管工作机制。按照公安部《看守所勤务模式改革指导意见》要求,从强化安全性出发,使勤务工作实现了岗位设置科学,职责任务明确,勤务制度健全,执勤行为规范,警力配置合理,科技运用充分,运行机制协调,反应快速灵敏,全方位、全天候地对在押人员实施管理的勤务模式改革总体目标。三是创新监管工作方式。实行了管教、巡视、监控“三岗合一”,**名监区值班民警分为4个值班组,设置监控、巡视、管教、提审四个值班岗位,合理设岗,精心排班,多岗联动,互相制约,巡视监控区域**小时四人巡视监控,管教民警直接管理监室事务,做到警力配置科学合理,确保了监室安全。四是创新监管工作操作程序。制定了《**县看守所在押人员一日生活制度》,完善了监室环境卫生制度,在押人员分工明确、责任到人,做到了一平整、二成方、三固定、四清洁、五整齐,达到了学习制度化、生活规范化、劳动集体化、内务统一化的要求。
四、坚持“四个延伸”,充分发挥看守所社会化功能。**县看守所立足于“对在押人员负责,为社会分忧”的指导思想,探索出“四个延伸”的监管教育模式,拓宽了看守监管工作的内涵。一是“向前延伸”预防犯罪。主动与一些学校、油田单位及部分村镇结成“教育对子”,让学生及社会各界群众到看守所参观,以案释法,双向交流。他们先后与县实验一校、二校、胜利油田滨南采油厂联合在看守所建立了德育教育警示基地,开展了**次青少年警示教育及社会帮教活动,受教育青少年学生达*****余人次。二是“向后延伸”跟踪教育。定期到监狱对**服刑人员进行探视和跟踪教育,鼓励他们好好改造。这一举动得到了监狱部门的高度赞扬。三是“向内延伸” 感化教育。通过高尚的人性美感化在押人员,以民警的言行举止影响教育被监管人员,起到了良好的示范作用。在押人员李振峰文化程度较高,进来后曾一度对生活失去信心,在民警刘国涛和郑立波的带动下,重新唤起了他对古诗词的兴趣,也唤起他对生活的热爱。后来,李振峰自己填词谱曲,创作了《痛改前非改造歌》,词曲健康向上,旋律优美,现在已经成为在押人员每天必唱的歌曲。四是“向外延伸”通过看守所信息平台协助各级部门抓好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工作。建立了在押人员违法犯罪信息分析研判机制,综合分析基本情况和违法犯罪规律、特点等,每月向县局提交一次分析报告,为全县的治安防控大局提供信息服务;每季度给县政法委提交一份当地犯罪新动态及趋势分析报告,供政法部门进行决策时参考。向外延伸的另一方面是开展一封信、家属回访、过特殊生日、歌咏比赛、写回忆录等活动,在重大节日前发动在押人员将自己的学习反省、认罪伏法、遵守监规等情况写成汇报信,由包教民警签署意见后把信寄到单位或家庭。利用社会力量对在押人员进行教育,提高教育效果。
在研究犯罪学规律中,**看守所民警发现这样一个规律:许多在押人员之所以走向犯罪,其中一个主要原因就是他们普遍缺乏谋生的手段,以至于无法维持基本的生活来源,才去铤而走险。基于此,民警决定从实际出发,尽可能地利用在看守所关押期间,让在押人员学到一技之长,出去后能够掌握一门技术专长,自谋生路。民警与县图书馆联系,定期借阅一些农业养殖技术类、烹调技术类、电工手册等科技书籍,让在押人员学习。针对一些在押人员文化程度偏低,自学困难的实际,与县委组织部、宣传部联系,借来电教资料,定期给在押人员放科技录像片。在押人员普遍反映这种形式既直观,又好懂,学到了实用技术。陈新明因盗窃罪被关进看守所,虽然只有短短*个月时间,却学会了种植大棚菜技术。从看守所里出去后,他利用在所里学到的种菜技术,回村承包了一个塑料大棚,种植西红柿、黄瓜,一年下来收入*万多元,靠自己勤劳的双手走上了致富道路。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