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安工作如何贯彻落实好科学发展观
科学发展观是以主席同志为总书记的第四代中央领导集体治国理政的最重要的核心思想体系,是中国化马克思主义的最新理论成果。在全党开展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其根本目的是推动全党全*在发展的指导思想上实现根本转变。科学发展观,第一要义是发展,核心是以人为本,基本要求是全面协调可持续,根本方法是统筹兼顾。公安工作如何贯彻落实好科学发展观,如何把科学发展观的上述要求贯彻落实到公安工作的各个方面、各项工作之中,这是摆在我们公安机关面前的重大课题。
一、为科学发展创造安全稳定的社会环境和优质高效的公共安全服务,是公安工作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首要职责
公安工作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路径选择和切入点主要有两个,一是为促进科学发展履行好职责,发挥好作用,维护大局稳定,提供优质高效的公共安全服务。二是实现公安机关自身的科学发展,健康持续地提高和增强公安机关驾驭治安大局、维护公平正义、预防和控制犯罪、服务和促进经济建设的总体水平和实际能力,使公安工作始终适应形势任务的变化要求。新形势下公安机关日益重大艰巨的职责任务,对公安机关能力的提高和公安事业的自身发展不断提出新的需求。公安机关要适应新形势新任务,必须顺势而上,不断加强自身建设与科学发展。公安事业的长足进步与科学发展,是提高公安机关履职能力的根本途径。
(一)结合实际,深刻认识不断变化的发展形势。在分析公安工作面临的发展形势时,要开阔视野,扩展思维,把握联系,立足发展看公安,跳出公安看发展。特别是在分析研究公安工作时,一定要站在经济社会发展的全局去分析公安工作面临的形势和任务,从经济社会发展和社会变革开放以及思想精神变化等多方面去分析研究社会矛盾纠纷、违法犯罪产生的深层次原因,增强对形势判断的深度和广度。我们在分析形势时,在看到矛盾凸显、犯罪高发和斗争复杂的总体形势特点,看到境内因素与境外因素相互影响的关联性、传统安全因素与非传统安全因素相互交织的复杂性和“虚拟社会”与现实社会相互作用的互动性“三个更加明显”的特点之外,还要从经济发展、改革开放、社会变迁、思想变化等多个方面以及从收入分配不公、失业、社会保障、贫困人口、司法不公等诸方面问题入手,多视角、多方位分析认识一些我们公安工作必须正视的社会现象,真正从思想深处搞清楚矛盾冲突和犯罪增多的实质与要害。
(二)公安机关要切实增强支持和促进科学发展的能力与水平。公安机关支持和促进科学发展,一是通过依法履行好各项职责,特别是加强预防、打击犯罪的职能和加强公安管理的职能,维护社会治安大局持续平稳,为科学发展创造安全稳定的社会环境和优质高效的公共安全服务。二是在公安行政管理与各项执法司法活动中,一定要处理好维护稳定与改革发展的关系,公安工作与经济工作的关系,执法办案与改善、优化发展环境的关系,经济效果与法律效果的关系。从有利于地区经济健康持续发展、有利于维护市场经济秩序、有利于维护当事人权益出发,积极寻找既能支持和促进经济发展、又能保障利益主体的合法权益,更能维护法制权威等几个方面都能接受的“三赢”或“多赢”的办法,切实实现公安执法管理的法律效果、经济效果和社会效果的有机统一。这是对执法管理工作的高水平要求,也是对一个地方公安机关执法管理水平的高标准检验。
二、把“以人为本”的核心要求,渗透体现到公安工作之中,是公安工作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根本要求
公安工作,本质上是做人的工作。公安工作的每一个部门、每一个环节、每一项任务、每一个警种,都同人打交道,同人的生命、财产、权益和尊严等息息相关。
(一)以人为本是一个重要的指导思想。公安工作坚持以人为本尤其重要。因为公安机关有十分强大的行政执法权和刑事司法权,各项执法活动都“人命关天”,都关乎人的自由与尊严,其作为或不作为,都关系人民群众的切身利益,来不得半点疏忽或懈怠,更不能有丝毫对人权的践踏。坚持以人为本,就必须把这一理念渗透到公安工作的各个方面、各个环节,入心入脑地浸透到每个公安民警的内心深处,成为指导认识、支配行为的思维习惯和自觉意念;就必须把以人为本的理念体现在各个执法管理环节,不仅体现在对待人民群众上,而且也要体现在对待犯罪分子上,不仅体现在法定程序上,而且要体现在一点一滴的日常工作中。
(二)坚持以人为本,公安工作必须把追求公平正义作为最高的价值取向。公平正义是人类本性的追求和人类善良的表现,是社会和谐的基础。好的法律是体现公平正义的法律,好的执法机关和执法活动也必然能够体现和张扬公平正义。公平正义是执法的本质内容,规范执法是形式表现。司法公正是维护社会公平正义的最后一道防线,司法诚信是国家诚信的表现和救济。因此,在当前社会利益多元、利益分化和社会分层加剧、社会矛盾日益增多甚至尖锐的情况下,在总体上执法环境不十分好的情况下,作为掌握行使国家重要执法、司法大权的公安机关,能不能把公平正义作为执法、司法活动的最高价值追求,作为构建和谐警民关系,重塑公安机关形象和增强公安机关公信力的重要途径,就显得十分关键和非常重要。
(三)坚持以人为本,公安工作要更多地关心、关注弱势群体。作为同多数群众和弱势群体打交道最多的公安机关和公安民警,在执法和管理工作中,一定要带着深厚感情,换位思考、将心比心地对待他们的诉求与事情。在强势与弱势的利益对峙中,公安机关一定要不畏强势,敢为弱者挡风,敢为穷人说话,主持公道,伸张正义,对弱势群体或当事人给予更多的人性化关怀。公安工作要坚持法律面前人人平等、管理服务面前人人平等的原则,把强势群体与弱势群体放在同等重要的地位对待,切实纠正和克服执法管理中重强势群体而轻弱势群体的不良现象。这是一个关系到公安机关性质和前途的重大政治问题。
三、大力加强公安机关的能力建设,持续提高公安机关预防与控制犯罪的能力,是公安工作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重要目标
(一)要高度重视公安机关的能力建设。伴随着社会转型,公安工作也有一个在总体上转型的问题。转型期的社会矛盾和犯罪增多,同样转型期的公安工作会遇到许许多多的矛盾和困难。几十年来,我国公安机关在不断增人增费增车的情况下仍然没有改变捉襟见肘、疲于奔波的事实也说明了这一点。改革开放30年来,公安工作与时俱进,在积极履行职责,有效打击预防犯罪的过程中,不断加强与推进公安工作改革,不断加强能力建设,努力提高预防和控制犯罪的能力。但是,总体上不适应的问题仍然十分突出并长期存在,能力建设仍然是摆在各级公安机关面前的一项长期任务,公安机关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必须更加重视自身的科学发展与不断提高,必须更加重视自身能力建设和公安事业的发展后劲。
(二)公安机关的能力建设要突出重点。加强公安机关的能力建设是一个总的要求,也是一个系统工程,需要从各个方面下功夫。但适应快速变化流动社会条件下的犯罪规律,必须首先重点增强快速反应能力、精确打击能力和社会治安管控能力。这三种能力同我们公安机关的性质与职权特点紧密相连,同当前公安机关的薄弱环节紧密相连。30年来,公安机关推进的各项发展战略和改革措施,出发点都在于加强这三种能力,包括110报警台、立体动态防控、科技强警等。加强公安信息化建设,推进公安金盾工程等,其目的也在于此。
(三)公安工作要坚持走内涵发展、集约发展之路。内涵发展,集约发展,是一种相对于外延扩张、粗放发展的发展提高方式,就是在现有基础上,依据科技强警和素质强警,整合警务资源,调整增长结构,改革警务模式,实现情报信息主导警务,提高快速、准确出警能力和打击犯罪的精确度;加强公安工作改革,健全工作机制,进一步解放警力,精兵提效,科学用警,追求以最小的警务成本获取最大的警务效益。坚决放弃传统的追求外延扩张和“摊大饼”式的发展方式,片面追求数量而警效不高的粗放式增长模式,节省警务资源和警力。
(四)要按照全面协调可持续的要求,加强公安工作的全面发展、协调发展和可持续发展能力。公安工作必须放眼未来,从长计议,超前谋划。公安事业是一个有机联系的整体,只有公安事业和工作的各个方面、各个部门、各个警种、各个环节都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整个公安工作才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要注意防止和克服公安工作中的短期行为,要用可持续的思想指导公安机关正确处理好集中严打、专项整治和日常严格执法办案三者的关系,把“严打”精神贯彻到日常工作和执法办案各个部门、各个环节,特别是日常工作之中,尽可能减少以搞运动的形式去组织“严打”和其它执法活动。
相关文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