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谐警民关系建设之我见
三、推进和谐警民关系建设的主要措施和建议 笔者认为和谐警民关系建设要立足于当前的复杂局势、立足于具体岗位、立足于业务工作,更要立足于当前警民关系现状,以规范化执法促和谐警民关系为抓手,找准切入点,突出创新、措施得力,抓出实效,力求做到“七抓”,最大化地推进和谐警民关系建设进程,不断密切警民关系。 一抓思想观念建设。思想决定观念,观念决定行为。要通过一系列的教育整顿,加强民警的执法为民思想建设,真正解决为谁执法、为谁掌权、为谁服务的认识问题;还要牢固树立群众利益无小事思想,要有常怀为民之心,从群众的切身利益出发,想群众之所想,忧群众之所忧,急群众之所急,力求小事做细、实事做实、好事办好;还要转变思想、创新观念,不要固守传统、陈旧的观念和思想,要走出去、引进来,勇于承认自己的不足,敢于学习借鉴,不断提高自己。 二抓能力建设。要把能力建设作为和谐警民关系建设的动力器和稳压器,一是要不断提升打击能力,最大限度地多破案、快破案,最大限度地保障群众的人身、财产等权利,最大限度地打击各类违法犯罪活动,最大限度地为群众追缴损失,全力维护社会稳定,提高群众的安全感;二是进一步提高规范化执法能力建设,按照“理性、平和、文明、规范”的执法要求不断改进民警执法方式,不断规范执法各个环节的行为和动作,细化量化执法考评、日常管理的细则及开展执法教育和执法监督,坚决杜绝发生伤害群众感情的行为,坚决杜绝损害群众利益的行为发生,坚决杜绝涉法涉诉案件的发生,坚决杜绝执法安全事故发生,提高群众的满意度;三是要培养“善变”能力,变则通、不变则退,要顺应时代的要求和发展,要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善于谋划大局,善于改变工作方法和思路,大胆地破旧立新,敢于改革,勇于创新,敢为别人所不为,走出创新之举;四是强力推进做群众工作的能力,力求达到“三懂四会”的要求,最大化地疏导群众的不满情绪,最大化地为群众做实事,最大化取得群众的理解和支持,进一步密切警民关系。 三抓和谐警营建设。和谐警营建设是构建和谐警民关系建设的组织保障,警营不和谐就无从谈起警民的和谐,要坚持从优待警、从严治警双管齐下,要在励警上下功夫,多措并举,要更多地关心、爱护、信任、理解民警,要多为民警解压舒困松绑,多做得警心、暖警心、稳警心的好事实事。同时还要更多地关注民警的心理健康,及时解决心理问题及不稳定的苗头性思想性问题。还要丰富警营文化生活,积极开展各种积极向上的文体娱乐活动,丰富民警业余生活,陶冶民警思想道德情操,建立一种健康、积极向上的精神风貌。 四抓机制建设。和谐警民关系建设不是短期行为,它将是公安工作的一项长期系统工程,一是要成立专门负责机构和人员,建立健全一系列的工作机制,明确工作措施及任务目标,落实工作责任和奖惩办法;二是要建立健全警民联系日常工作规范,明确民警深入基层、联系群众的具体工作规定;三是要建立警民联系保障机制,让民警有充足的时间和精力去做群众工作;四是要对侵害群众权益、伤害群众感情的案事件,严厉查处,以儆效尤,确保和谐警民关系建设更加具体化、制度化、规范化、常态化。 五抓工作创新。和谐警民关系建设要立足辖区实际和具体的公安工作,要以常谋为民之举全盘谋划具有地方特色的举措,要坚决摒弃口号常喊,措施不变的工作做法,要把大走访活动当作和谐警民关系建设的抓手和渠道,因地制宜地找准突破口和切入点,研究分析当前本地影响警民关系建设的突出问题,创新举措,并下大力气进行整改。 六抓舆论引导。要把让群众了解公安工作、了解民警的工作风貌,作为和谐警民关系建设的重要方面,要切实提高公安工作的透明度,不断公开执法的程序和规定、执法为民的举措,时刻接受群众监督,虚心听取群众的意见和建议,提高群众参与、支持公安工作的热情,要通过报刊、广播、电视、网络等媒介大肆宣传公安工作所取得的成绩及民警的工作,反映民警的疾苦,让群众真正了解公安民警,信赖公安民警。特别是当发生一些不利于公安机关形象的案事件,公安机关要适时向社会澄清案事件的相关情况,正确引导群众,防止产生恶意炒作,扩大事态,影响警民关系建设。 七抓民心工程。要以落实便民利民措施为前提,以转变服务态度,提高服务水平和质量为工作目标,由坐等服务向主动服务,由我等群众服务向我要为群众服务的转变,主动深入群众中,问需于民、问计于民,不断丰富和创新大走访活动,开展民心工程建设,了解民意,改善民生,提高为民服务能力和水平,不断密切警民关系。2009年**县公安局着眼于化解“小纠纷”、 侦破“小案件”、 优化服务“小环节”、 防范“小隐患”、 消除执法“小漏洞”、 解决队伍“小问题”为重点的“六小”工程建设,全力推进和谐警民关系建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