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安以“三项建设”为载体统筹推进“三项重点工作”
三、抓好信息化建设工作,实现公安信息化建设与社会管理创新有机统一
加强公安信息化建设,是推进社会管理重要举措之一。要围绕“建成一个平台、形成一套机制、培训一支队伍”三个环节开展建设,为应用提供环境、制度、素质的保障。要强化应用重点,推进建设创新。
要以“立足当前、着眼发展,总揽全局、科学规划,开拓创新、规范管理,突出重点、整体推进”的发展思路为重点,力争以最少的资金投入、最短的建设周期产出最大的效益;以应用为核心,全面整合信息资源,努力实现一个平台录入、全警查询、全警采集、全警共享、全警应用;以实战为目的,充分发挥信息化作战威力。不断拓展情报信息应用领域,开展“网上作战”,推进公安基础建设新发展。 要强化工作重点,推进机制创新。一是要认真做好治安视频监控“天网”工程建设,把健全完善社会治安防控体系作为推进三项重点丁作和“三项建设”的重要载体来抓,全面建成社会治安防控网络和警务运行机制。二是要以加强和改进人口管理为重点,抓基础,积极推进公安机关社会管理工作创新。提升流动人口服务管理水平,加强特殊人群的帮教管理.实现社会帮教的“无缝对接”。三是要进一步严密对枪支弹药、爆炸物品等危险物品的安全监管,坚决杜绝涉枪涉爆等安全事故发生。四是要集中整治突出治安问题。要紧紧抓住容易发生治安问题的城乡接合部、复杂社区等重点地区,容易为犯罪分子藏身落脚的中小旅馆、出租屋等重点部位,容易滋生“黄赌毒”等丑恶现象的歌舞娱乐、洗浴按摩和发廊等重点场所,适时集中开展专项整治行动。五是要解决好网络虚拟社会建设管理问题。网监部门要充分发挥职能作用,将网上巡控触角向QQ群、微博客等管理薄弱空间延伸,着力提高网上发现、侦查、控制和处置能力,依法保证互联网健康有序发展。六是对公安机关重点部门加大机制创新力度。刑侦部门要认真总结行之有效的“网上作战”工作机制,积极构建打击犯罪新模式。 四、加强执法规范化建设,实现执法规范化建设与公正廉洁执法有机统一 要树立“五种意识”(政治意识、职业道德意识、大局意识、形象意识、法律意识),完善“五项制度”(勤务督察制度、法制员制度、执法现场督察制度、人大、政协监督机制、考核制度),锻造公正廉洁执法民警,确保执法行为规范。教育民警在执法工作中要牢固树立执法为民、公平正义、理性平和、文明规范执法的理念,切实用法律观念来端正执法思想,促进执法公正。要落实“七条措施”,打造公正廉洁执法队伍。七条措施主要指:1.民警法制教育:深入开展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社会主义法制理念教育、人民警察职业道德教育等活动,不断解决“为谁掌权、为谁执法、为谁服务”的思想认识问题,坚决扭转重打击、轻保护,重处罚、轻教育,重管理、轻服务的错误执法倾向。2.法培训力度:要组织民警开展集中轮训,通过举办法制讲座、专题授课、案例点评、闭卷考试以及每年不少于十五天的“战训合一”轮值轮训等形式,不断提高民警的法律素养和执法水平。3.完善规范执法制度:要进一步完善《取保候审、监视居住案件管理规定》、《涉案财物管理制度》等规范性文件,继续推行法制员、主办警官制度和重大疑难案件研究制度、刑事案件五级把关和执法质量考评等制度。4.开展专项执法整治。要重点组织开展受理、立案、五种对象监管、查处卖淫嫖娼、赌博案件和涉案财物管理等专项整治活动,切实解决执法办案中个别人存在的执法不公正、不文明、不规范和不作为、乱作为等问题。5.是加强执法质量考评:法制部门要建立集中考评与突击考评相结合、执法质量与数量相结合、现场考评和网上点评相结合的新机制,强化㈠常考评、动态考评和适时考评,增强考评的针对性、操作性和实效性6.推进执法公开:要运用政府网站、新闻媒体等多种平台,依法公开执法依据、执法权限、执法程序、执法标准和执法结果,有效保障相关当事人的知情权、参与权和救济权,促进执法公平、公正。7.监督机制:法制部门要积极推行执法办案网上流程管理、网上审核审批、网上考核评议,从网上录入、办理到结案等各个环节实现对民警执法办案的全程监督。同时健全完善特邀执法监督员制度,拓宽和畅通执法监督渠道。通过内外监督,实现全局民警执法的规范、公平、正义、理性、平和、文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