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安部党委继抓基层、打基础、苦练基本功“三基”工程建设之后,前年又提出了公安信息化、执法规范化、构建和谐关系的“三项建设”任务,对于促进公安机关的全面发展,积极回应人民群众对公安工作的新期待发挥了十分积极的作用。今年中央政法委提出要深入推进社会矛盾化解、社会管理创新、公正廉洁执法的三项重点工作,推动政法工作全面发展进步,为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提供更加有力的法治保障。三项重点工作既是政法机关面临的重大课题,更是事关党和国家事业发展全局的重大问题。如何把“三项建设”自觉融入三项重点工作之中,以三项建设为载体,推进三项重点工作,是三项重点工作在公安工作的具体体现。本人就如何做到推进三项重点工作与加强三项建设的有机统一谈点初浅的认识。
实现构建和谐警民关系与社会矛盾化解有机统一
构建和谐警民关系,是公安机关“三项建设”的核心,也是党的群众路线对公安工作的本质要求,更是公安机关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维护社会和谐稳定的重要体现。对于强化公安机关的职能作用,提升人民群众对公安工作的认知度,树立公安机关良好形象,具有十分重大的现实意义。构建和谐警民关系是推进社会矛盾化解的重要举措。最终实现构建和谐警民关系与社会矛盾化解的有机统一。
(一)注重走访实践、密切警民关系。公安机关经侦、刑侦、治安、交管、巡防、消防、户政、出入境以及基层派出所等部门要紧密结合本警种工作实际,切实把走访与下访、回访与接访等各种形式有机结合起来,认真做好涉及本警种信访积案的消化处理工作,减少信访积案的存量,增加信访化解的容量,认真做好社会矛盾隐患排查化解工作。要继续以深入开展“大走访”为载体,集中打一场矛盾纠纷排查调处攻坚战,进一步深化“亲民爱民为民”活动。以“走进村居(企业)、深入群众、服务民生”为主题,注重“大走访”、密切警民关系。九江县境内杭瑞高速、城际铁路、西气东输、长江二桥、九马快线等国家和省市重点工程增多,随着两区互动、强工兴城战略步伐的加快,必然带来大量征地拆迁等因大发展、大建设引发的矛盾纠纷日益突出。公安机关作为政府重要的职能部门,要把为党和政府分忧、为民解难为己任,要求全体民警切实深入走访,体察民情,为民解忧,深入企业、学校、农村、社区、家庭,亲手摸、亲眼看、亲耳听,用第一感官与群众拉近距离、建立感情,向群众征求对公安工作的意见和建议。为群众办小事、破小案、化解小矛盾、息诉小信访、送去小温暖。说好第一句话,做好第一个动作,办好第一件事,讲好第一个道理,想人民之所想,急人民之所急,帮人民之所需。 真正做到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权为民所用。
(二)注重接待来访,化解社会矛盾。随着改革的深入推进,许多深层次的矛盾不断出现,不同利益阶段的诉求日益增多,带来大量的人员上访现象,有的涉法涉诉上访现象是因为基层公安机关工作不深不细不扎实造成的,有的是因为极少数民警特权思想作怪,有的是因为随意执法漠视群众疾苦,有的是因为服务工作不到位等引发的。公安机关要畅通民意渠道,就必须做好基层所队和局领导的接访工作,做到小事不出所,大事不出县,将矛盾化解在本级公安机关内部。要以全局正在开展的“讲政治、抓作风、赛技能、比奉献”教育整顿活动为契机,组织开展好“接访”活动,化解社会矛盾。从抓奋发有为入手,接待群众体现亲和力,教育引导民警自觉克服不思进取、因循守旧等不良行为,化解民警在群众中耍特权的矛盾,真正做到为民用心想事;从抓亲民为民入手,接待群众体现感召力,教育引导民警坚决纠正执法思想不端正等问题,化解民警伤害群众感情的矛盾,真正做到为民用心谋事;从抓艰苦奋斗入手,接待群众体现公信力,教育引导民警坚持克服骄奢淫逸、讲排场、摆阔气、超标准接待等问题,化解民警对待群众冷硬横推的矛盾,真正做到为民用心干事;从抓依法行政入手,接待群众体现凝聚力,教育引导民警坚决制止以权谋私、执法不公、执法不严、执法不规范等问题,化解民警随意执法损害群众利益的矛盾,真正做到为民用心办事。
(三)注重社会调解、排除隐患纠纷。要充分发挥治安民警特别是派出所社区民警触角面广、接触面大的优势,组织广大民警深入基层,全面了解掌握社会动态,着力排查化解各类矛盾纠纷。要积极形成人民调解、行政调解、司法调解三位一体的“大调解”工作格局。要更加注重在治安案件办理中运用调解手段,努力实现定分止争、排除纠纷、案结事了、息事宁人的新目标。要通过三位一体“大调解”平台,将全县因征地拆迁纠纷、房屋建筑纠纷、铺路架桥纠纷、山林权属纠纷、水面管理纠纷、水利灌溉纠纷、矿山开采纠纷、债权债务纠纷、邻里争执纠纷、家庭婚姻纠纷等10大矛盾纠纷全面进行大清理、大排查、大调解、大排除。要继续组织实施好“平安夜话”这一广泛听民意、知民情、解民难、得民心的夜话活动,与老百姓广泛互动,加强理解沟通,拉近感情距离,增强化解社会矛盾,调解各类纠纷的实效。
实现公安信息化建设与社会管理创新有机统一
把信息化建设作为加强公安管理基础工作的重要载体。既是在社会信息化条件下做好基础工作的一个重要途径,也是区别于传统公安基层基础工作的一个鲜明特色;既是公安机关“三基”工程建设的一个有效延伸,也是区别于以往社会管理工作陈旧观念的一个创新之举。最终实现公安信息化建设与社会管理创新有机统一。
(一)突出信息重点、推进管理创新。加强公安信息化建设,是推进社会管理重要举措之一。一是始终抓住网上信息应用核心,在普及推广上下功夫。要认真抓好周俊军工作法的普及工作注重保持各种数据信息鲜活有效的同时,加大日常工作中的应用,加强分类指导。二是始终抓住网上信息应用重点环节,在创新发展上下功夫。要围绕 “建成一个平台、形成一套机制、培训一支队伍”三个环节开展建设,为应用提供环境、制度、素质的保障。要在全县公安机关组织开展科技大练兵活动,将网上信息采集比对等应用技能,列入各类人员、各类业务学习培训的范围。三是始终抓住网上信息应用的整体推进,在“两强两促”上下功夫。以网上作战为核心,围绕信息强侦、信息强基、信息促防、信息促管开展应用实践。将信息作为开展网上应用的突破口,形成网上侦察破案工作模式和网上信息查证比对模式。
(二)突出应用重点,推进建设创新。加强信息化建设重在应用,推进信息化建设重在创新。一是以“立足当前、着眼发展,总揽全局、科学规划,开拓创新、规范管理,突出重点、整体推进”的发展思路为重点,力争以最少的资金投入、最短的建设周期产出最大的效益。二是以应用为核心,全面整合信息资源。努力实现一个平台录入、全警查询、全警采集、全警共享、全警应用。三是以实战为目的,充分发挥信息化作战威力。通过实战应用促进信息流与业务流的有机结合,并依托强大的网络支撑,将信息作战平台延伸到基层一线,抓住信息导侦、信息预警、信息促控等主要环节,不断拓展情报信息应用领域,开展“网上作战”推进公安基础建设新发展。
(三)突出工作重点,推进机制创新。要把健全完善社会治安防控体系作为推进三项重点工作和“三项建设”的重要载体来抓,全面建成社会治安防控网络和警务运行机制。大力创新和加强以实有人口管理为重点的治安管理工作。进一步严密对枪支弹药、爆炸物品等危险物品的安全监管。对重点部门要加大机制创新力度。刑侦部门要认真总结行之有效的“网上作战”工作机制,积极构建打击犯罪新模式。经侦部门要加强与派出所在打击经济犯罪方面的协作机制建设,积极探索执法衔接协作新模式。消防部门要大力加强应急救援机制建设,积极建立联系会议制度,着力创新应急救援现场指挥新模式。交管部门要推动交通管理服务进社区、进企业、进学校、进乡镇、进家庭,进一步完善应急指挥处置机制,着力创新应急交通保障和应急交通处置新模式。
实现执法规范化建设与公正廉洁执法有机统一
加强民警规范化执法建设,打造公正廉洁执法队伍,必须树立“五种意识”,完善“六项制度”,落实“七条措施”。从抓政治思想建设入手,带民警进取意识提高;从抓领导班子建设入手,带民警工作积极性提高;从抓学习实践入手,带民警综合素质提高;从抓队伍建设入手,带民警规范执法技能提高;从抓勤政廉政入手,带民警公正廉洁执法水平提高。最终实现执法规范化建设与公正廉洁执法有机统一。
(一)必须树立“五种意识”。公安机关强化执法规范化建设,打造公正廉洁执法队伍,必须树立“五种意识”。一是要树立政治意识。提高民警政治修养是一项长远性教育,要坚持严格依法办事,保持与时俱进的精神风貌,纠正不合时宜的执法观念。二是要树立职业道德意识。针对新形势、新要求的公安工作,开展思想教育,让民警明白新形势下公安工作面临的挑战与机遇,树立民警的进取意识,忧患意识和创新意识。三是要树立大局意识。抓好每一位民警的大局意识是提高执法水平,维护执法公正的关键环节,在执法中要放眼全局,坚持“立警为公,执法为民”的理念。四是要树立形象意识。执法规范化建设很大程度上是要取信于民,服务于民,因此,对队伍中存在的问题,找出问题所在环节和个人,及时纠正,严肃处理。五是要树立法律意识。切实用法律观念来端正执法思想,促进执法公正,民警在执法工作中要牢固树立执法为民、公平正义、理性平和、文明规范执法的理念。
(二)必须完善“六项制度”。公安机关强化规范执法,打造公正廉洁执法队伍,必须完善“六项制度”。一是完善勤务督察制度。以社会治安动态为重点,加强重大活动、专项行动的勤务督察,发现不规范的问题,立即督促整改。二是完善值日警官制度。随时接待群众投诉,对群众反映的问题属于现场执勤执法或窗口服务的,立即督促解决,强化对执法形象、执法态度的动态监督。三是完善法制员制度。建立健全刑事案件、行政案件和突发治安事件的法律审核把关和个案监督机制,严格落实执法过错责任追究制,强化对执法质量的日常监督。四是完善执法现场督察制度。督察、法制部门要加强对执法突出问题的督察。纪委要对问题长期得不到解决的地方,依照执法责任制有关规定,追究有关单位领导责任和直接责任人的责任。五是完善人大、政协监督机制。只有完善监督管理机制,公正廉洁执法建设才能稳步顺利开展。六是完善考核制度。根据民警工作职责,结合辖区社会治安规律、特点,以及不同岗位管理的难易程度,落实对执法程序、执法效果、执法纪律、接处警等重点内容的考核工作,强化结果与过程并重,提高考核评价工作的实效性、科学性。
(三)必须落实“七条措施”。公安机关强化执法规范化建设、打造公正廉洁执法队伍,必须落实“七条措施”。
一是深化民警法制教育。要深入开展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社会主义法制理念教育、人民警察职业道德教育等活动,不断解决“为谁掌权、为谁执法、为谁服务”的思想认识问题,坚决扭转重打击、轻保护,重处罚、轻教育,重管理、轻服务的错误执法倾向。二是加大执法培训力度。要组织民警开展集中轮训,通过举办法制讲座、专题授课、案例点评、闭卷考试等形式,不断提高民警的法律素质和执法水平。三是完善规范执法制度。要进一步完善《五种对象监督管理办法》、《行政许可工作规定》、《物证管理制度》等规范性文件,继续推行法制员、主办警官制度和刑事案件集体审议、治安案件四级把关和执法质量考评等制度。四是开展专项执法整治。要重点组织开展受理、立案、五种对象监管、查处卖淫嫖娼、赌博案件和涉案财物管理等专项整治活动,切实解决执法办案中存在的执法不公正、不文明、不规范和不作为、乱作为等问题。五是加强执法质量考评。要建立集中考评与突击考评相结合、执法质量与数量相结合、现场考评和网上点评相结合的新机制,强化日常考评、动态考评和适时考评,增强考评的针对性、操作性和实效性。六是全面推进执法公开。要运用政府网站、新闻媒体等多种平台,依法公开执法依据、执法权限、执法程序、执法标准和执法结果,有效保障相关当事人的知情权、参与权和救济权,促进执法公平、公正。七是健全执法监督机制。要积极推行执法办案网上流程管理、网上审核审批、网上考核评议,从网上录入、办理到结案等各个环节实现对民警执法办案的全程监督,健全完善特邀执法监督员制度,拓宽和畅通执法监督渠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