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您当前位置:公安文秘网 >> 办公文秘 >> 理论调研 >> 浏览公安
  • 警民关系现状与前景探究(二)

    时间:2010年09月18日 来源:其他 点击:收藏此文 字体:
        ****年,公安部在全*公安厅局长会议上提出了以执法规范化建设、信息化建设、和谐警民关系建设为内容的“三项建设”,一段时期以来,各级公安机关在“三项建设”工作中投入了大量的人力、物力、财力,取得了一些成功的经验,也走了不少的弯路。

        **县地处**东北部,与**市中心城区相接,下辖**个乡(镇)、街道,***个行政村,**个居委会,人口**余万,现有警力(含交警)***人。****年,全年有效接警量首次突破****起,破获各类刑事案件首次突破****起,刑拘人数首次超过***人,破案率较往年略有上升。去年,根据市局的工作部署,在市局的统一领导下,我局开展了“深化和谐警关系建设,创建人民满意公安机关”活动。在活动的开展过程中,我局也创造性的开展了“办百件实事、帮千名对象、访万户人家”的“百千万”活动,整个活动开展期间,我局共发安民短信**万余条,公开信*万余份,走访对象****余名;在年终的公众满意度测评时,公众对我局的满意率为**.*%,其中四十八、石人等几个派出所获得了***%的满意票,全局的满意度在全省排名由去年的**位上升到**位。从测评结果上看,我局的“创建”活动在成效上有所提高,但离预期的还有一定距离。

        一、和谐警民关系建设的重要性与必要性

        新时期的公安工作面临着各种各样的机遇与挑战,各级公安机关也出台了相应的措施与办法,但纵观全局,从历史发展的角度上看,“三项建设”应是当前乃至今后相当长的一段时期内我公安机关的中心工作,其中“信息化建设”是基础,“执法规范化建设”是手段,“和谐警民关系”建设是目的,是整个活动的灵魂。特别是在当前改革开放的关键时期,构建和谐的警民关系显得尤为重要,它对于强化公安职能作用、提升公安工作水平、促进社会和谐稳定,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和谐的警民关系是推动公安事业发展进步的力量源泉。****年,为了遏制盗窃案件频发的势头,我局花厅派出所在辖区内文昌阁村组建了一支治安巡防队。刚开始,派出所长为经费问题伤透了脑筋,当把这一信息在村委会一公布之后,辖区群众就对此事表现出极大的兴趣,纷纷表示要参与到巡防队来,即使不发工资也行,这使得困扰派出所的巡防队经费问题一下子迎刃而解。“警力有限,民力无穷”这句话在这里得到了充分的证明,所以以说公安事业的发展进步离不开群众的支持,要想得到群众的支持就必须建立良好的警民关系。首先,和谐的警民关系可以提高公安机关的刑事打击能力。解放初期,新生的人民政权面临着国内外各种各样敌对势力的威胁,而当时的公安机关不公装备落后,而且人员也很少,但他们却侦破了大量的敌特破坏案件,很好的保卫了人民民主专政的政权,靠的是什么?就是依靠广大人民群众的支持。现在,以我县公安局的警力对比来说,是解放初期的**倍,装备与以前相比更是无法相提并论,但破案率与以前相比却有所下降,这是为什么?这就是群众支持率决定之下的天壤之别。其次,各谐的警民关系可以提高公安机关的行政管理能力。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社会治安的管理任务越来越重,对公安机关的考验是越来越大。从我局的统计报表上看,我局去年全年行政案件*****起,主要以交通违章、殴打他人、赌博等案件为主,而这些案件从性质上来看都不是很严重,是通过普法教育、宣传劝导等手段可以避免的。但是我局在普法教育、宣传劝导等方式上的投入不可谓不大,****年,仅交警大队一年的宣传经费支出就有**余万元,我局各派出所在辖区内派出法制副校长**名,开展法律知识讲座**余场次。从处罚力度上看,我局罚得不可谓不重,关的不能说不多,去年一年,仅行政拘留就有***人,与往年相比上升了*.*%。但效总是不明显,行政案件还是呈上升趋势,究其原因还是因为我们的普法宣传没有让群众入心入脑,群众对我们的宣传有一种抵触、排斥的心态,我想这除了因为宣传方式及劝导方法的原因之外,关键还在于民警与群众的关系不密切,俗话说知心交底,萍水话长。是真心的朋友不用多说,一两句就可把话说明白,就能听得进去;萍水相逢的你我说的再多也没用,人家根本就没把你说的当回事。

        (二)和谐的警民关系是促进公安工作顺利开展的基础保障。公安工作从根本上说就是群众工作,人民群众是公安工作的重要依托和力量源泉。长期以来,坚持群众路线、密切警民关系,是公安机关的优良传统和工作优势。在新的历史时期,建设和谐的警民关系,是公安机关适应新形势新任务的客观需要和必然选择。首先,公安工作的开展离不开群众的支持。有了群众的支持,公安干警工作起来就会有如鱼得水的感觉;缺了群众的拥护,警察的工作就犹如夜临深渊之忧,在实际工作一点底都没有。如果一个责任区民警与辖区群众有深厚的感情,那么他在辖区内无论遇到多大的事情,他都可以做到镇定自如的处置,这份自信就来源于群众对他的信赖。否则,再小的事情他也会拿捏不准,即使能够匆忙应对,小事情也会引发大变故。其次,公安工作的开展就是为了取得群众的支持。周总理说“国家安危公安系于一半”。共产党执政的目的在哪里?就是为了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取得人民的支持与信任,使整个中华民族在世界上更有尊严。公安机关是行使刑事管辖权与治安管理权的机关,每一个警察的每一次执法活动或具体行政行为都是在代表党和政府的形象,警察每破一个案子、救助一个对象都是在向群众诠释我党的执政初衷。然而当我们为此付出了大量的心血之后,却还是难以得到群众的认可与理解,有些时候甚至事与愿违呢!如今警民之间的关系现状在有的地方好转不敢说,能保持不恶化就已很不错了。

        二、当前警民关系的现状

        (一)警民之间有隔阂。这种隔阂不是短期内或是一两件事上形成的不理解,是我们警察长期没有主动的与群众沟通所造成的彼此之间的敌视状态。群众说警察是老爷,警察说群众是刁民,进而就形成了警察执法不被群众理解,群众诉求不被警察重视。当年我在基层派出所的时候,有个群众来找到我说他儿子的年龄错了要纠正过来,求我帮他出个面跟户政窗口的民警说说,顺便还带来了两条“金圣”香烟,我当时还以为他有什么不可告人的目的,就让他把更改的理由和证据给我看看。当我看了之后,我发现他完全具备了更改的条件,就问他为什么要这样做,是不到窗口申请过了。他说没有,是直接来找我的,我让他说的哭笑不得,在他看来到公安机关要办事不托人是不行的,这是一个最朴实的村民对我公安民警的看法。

        (二)警民之间有误解。为了改善警民关系,各地公安机关出台的措施有很多,办法也不少。但做来做去能够得到群众拥护和理解的廖廖无几,每出台一项措施群众要么说公安机关想搞钱,要么说公安机关在作秀,下去做工作的民警很难被群众认同。比如说在“冬季行动”期间,为了取得实实在在的行动效果,我局派出了大量的警力上街巡逻、设卡、清查。整个行动期间取得了一些令人满意的战果,侵财性案件也大幅度下降了,但群众说是年关到了,公安局要发奖金,所以出来抓人搞罚款。

        (三)警民之间有距离。如今是网络空间发达,在这个信息高速流通的时代,人与人之间的距离也越来越小了,即使陌路相逢的人也可能在瞬间成为知已。以前基层警察上班是没事辖区转转,有空找人唠唠。现在的基层警察一下班就想往家跑,到网上找乐子,以缓解心灵的空虚与寂寞,与群众的距离是越来越远,在派出所呆上个两三年,连村干部认不全的都有,更别说是一般的平头小百姓了。以前派出所民警是周一上班到周五下班,一部“边三轮”,几部摩托车就可以让民警在辖区内跑来跑去,现在每个派出所交通工具更好了,下村的机会却越来越少,小轿车上午*点从县城出发,*点左右到单位,吃完中饭休息三小时,下午*点下班,几乎很难有时间下责任区。

        (四)警民之间有偏见。偏见就是彼此之间的优点与成绩很难被对方认可,缺点与错误极易被对方接受。现在的警察一看到群众上访就说群众为了钱想要挟地方政府,遵纪守法的群众被说成是傻冒,调皮捣蛋的说成是刁民;群众看警察也一样,奉公守法、原则性强的被认为是笨蛋,吃拿卡要、胡作非为的就是败类。在这种偏见思想的引导下,警民之间就很难进行沟通,群众的诉求不能引起警方的重视,警察的辛苦难以取得群众的谅解。

        三、造成警民关系紧张的原因

        近些年来,通过一系列的宣传教育与纪律约束,虽说会在局部的地方有所改观,但要在短期内从整体上扭转这种局面却很难。之所以会产生这种覆水难收的局面,除了我们民警自身的素质提高缓慢之外,客观上也有一些不利的因素。

        (一)少数警察的不良形象被媒体恶意放大。当前,狗咬人不是新闻,人咬狗才是新闻;警察被打--活该!警察打人(不管好人坏人)--不该!大报、小报、电台等媒体的记者只要一听说有警察伤人的事立马就会在现场出现,一件极小的肢体冲突也会被炒作成弥天大血案。可以说媒体为了抓住公众眼球,提高自身的知名度是不择手段,如果警察有正面的素材要宣传报道,他们肯定会说---拿钱来!一个版面多少多少,可以讨价,不能还价。甚至有的小报记者拿报道公安机关的负面新闻来要挟公安机关,极尽敲诈勒索之能事。

        (二)少数警察的不良行为被公众故意传播。在肯定我公安机关的主流时,我们也不否认在少数警察身上确实存在着违法乱纪的行为,如:窗口单位卡、管理单位拿、审批单位要等等,随之也应运而生出一种特殊的职业—掮客。这种人以与公安干警关系好,在公安局能办事为招牌,专门为他人到公安机关说情办事,且堂而皇之的向当事人索取不菲的活动经费。长期以来就在公众的心里形成了一种“规距”,到公安机关就是送钱办事,送小钱办小事,送大钱办大事,不送钱就不办事的错误认识。

        (三)多数政府的不良措施被群众当然曲解。公安机关是在地方政府领导下的专政机关,是一个特殊的部门,警察也是一个特殊的群体。一些地方政府为了维护社会治安的稳定,也出台了各种各样的措施,提高警察履责的效能与积极性。如罚没收入返还,允许公安机关将罚没款项用于购置装备与提高警察的福利待遇等。当然这些措施的初衷是好的,在实际操作中却极易被公众曲解,警察办案处罚当事人说是利益驱动;在不罚款的前提下拘留当事人又说警察没有人情味,不以人为本;如果不罚款、不拘留,以教育为主,又说警察不作为,说到底是让警察左右为难,里外不是人。

        四、当前有利于改善警民关系的因素与条件

        当然,在现实中影响警察在公众心目中的良好形象的因素有很多,在此很难一一道全,但我想上述三条应该是主要的。然而当前的社会是个多元化、开放型的社会性,影响警察形象的因素有很多,有利于改善警民关系的条件也不少。

        (一)公众法制意识的不断增强有利用警民之间的沟通。法制社会的好处就在于对个性自由的约束和人与人之间在公正的法律面前可以互相谅解。随着宪法与法律的基本常识的普及教育,现在每一个社会个体都具备了一定的法律知识,可以在法律的框架范围内沟通相互之间对某件事的认识。以前一件很简单的事情要让群众了解是很困难的,民警做思想工作说上半天也无济于事。比方说在农村有很多的拐卖妇女案件,为了解救一个被拐卖的妇女,民警不管说啥也没用,老百姓就认为我花钱买老婆和花钱取老婆是一回事,不犯法,如果民警要强行解救就极易引发群众围攻警察的事件。而这种现象随着社会的进步,法律的普及是越来越少了,这就是有利于改善警民关系的意识前提。

        (二)公众对警察依赖性增强有助于警民之间的了解。十年前,可以说警察这个职业对公众还是比较神秘的,群众都知道警察是抓坏人,却不知道警察也服务好人。“有困难,找警察。***就在你的身边”。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进步,公众对警察的依赖程度是越来越高了,这是公安机关在公众面前展示自身良好形象的大好时机,是扭转警民关系被动局面的绝好机会。公众有求于警察之时就是警察改变公众对自身看法之机,警察要善于利用这种机会让公众了解之自已,展示自身的良好形象,这就是有利于改善警民关系的机遇基础。

        (三)“创业服务年”活动的开展是改善警民关系的大好时机。****年是市委、市政府确立“创业服务年”,各县(市)争相出台了各种各样的便民服务措施,服务经济发展是每一个公安民警义不容辞的责任。经济发展好了,百姓生活好了,就是对共产党执政合法性的最好证明,所以说发展是解决一切困难的手段。在这个大好时机面前,我公安民警应该有个清醒的认识,用发展眼光对待自身的缺点与不足,理清工作思路,出台切实可行的措施,实实在在的为群众办好事、办实事,扎扎实实的解决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这就是有利于改善警民关系的现实平台。

        五、改善警民关系的几点想法

        建设和谐警民关系,是实现警民和谐相处、相互理解、相互支持的重要举措,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组成部分;只有建设和谐警民关系,才能更好地推动公安机关依法履行职责、维护群众合法权益、实现社会公平与正义、创造良好的社会治安环境,为构建和谐社会提供有力的保障。改善警民关系的办法与措施有很多,但每一个措施与办法都需要人支执行,说到底要改善警关系首先要从民警的思想认识和公众的道德意识上着手。

        (一)加强民警的宗旨意识教育,培育民警对寻常百姓的感情。一个有特权思想、漠视群众疾苦的民警是不可能与群众搞好关系的,这种民警只会损害警察的良好形象。在警察这个群体里也存在着不少的民警,一遇见群众就烦,看到群众来办事、报案、投诉能推则推、能躲则躲,心情一不好就骂,这样的人群众怎么会有好感?所以说要强化对民警的宗旨意识教育,在每一个民警的心目中牢固树立以人为本的理念,坚持立警为公、执法为民的理念,始终把维护和实现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作为公安工作的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让每一个民警带着对群众深厚感情去执法、去工作,坚决维护好人民群众的合法权益。

        (二)加强公众的法制道德教育,增强公众对民警工作的认同。在实际工作中有许多的同事反映说群众不讲理,不能办的事就说警察为难他,甚至有的群众在窗口上就大喊大骂。以我县的***接警来说吧,平均每天的接警量在***起左右,有效接警平均只有**起左,大部分是骚扰电话,甚至有的在电话里调戏、辱骂接警人员。当前,少数人员的道德素质、法制意识低下也是影响和谐警民关系建设的一个重要因素,因为警察也是个自然人,有血有肉有感情,遇到影响工作情绪和个人情感的事情多了,靠心理疏导是很难解决问题的,特别是窗口单位的民警,本来工作量就大,又怕出差错,工作起来小心翼翼,还无怨无故招来一顿痛骂,心理上会很难平衡,控制力弱些的就会当场与群众吵起来。因此,我们要在平时的工作当中加强与公众的交流,向公众普及法律知识,对一些蛮不讲理,严得影响公安机关正常的工作秩序的要依法严惩,因为道德教化有些时候也是需要一些暴力手段的。

        (三)加快监督制约体系的建立,加大对违纪民警的问责力度。从公安机关的内部管理上看,监督体系不健全,问责力度小也是一些民警屡教不改的重要因素。不可否认,公安机关的职权确实很大,是唯一的一个拥有限制人身自由权的行政机关,这种公权用不好对群众的祸害也相当的大。我们要加快建立一套操作性强的监督制约体系,要做到事前监督有警示,事后监督有问责,要从财务监督、纪律监督、执法监督方面着手,细化环节,分工负责,相互制约,大幅度的提高问责力度。“五条禁令”的效果之所以明显,就是它有极其严重的问责后果,在惩治民警违法乱纪上就是要小题大做,要让每一个民警知道老百姓是得罪不起的。

        新时期的公安工作面临着各种各样的机遇与挑战,构建和谐的警关系是根本,当前,警民关系的现状不容乐观,改善过程任重道远,但前景还是光明的,只要我们每一个警察确实把老百姓事办在手上,话记在心中,情暧在怀里,就一定能开创一个警民之间互相尊重、理解、支持的新局面。

     

  • 关 键 词:
  • 免责声明:本站所有资料来自于作者发布、网友推荐和网络收集整理而来,本站文章仅供学习写作参考,请勿原版抄袭、发表!文章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您联系我们,我们将尽快更正。
  • 上一篇:建立基层警务协作机制的实践与思考
  • 下一篇:开展“三项建设”之我见(二)
  • 相关文章

    我有话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