留守儿童道路交通安全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农村留守儿童,在作为当前正处于经济社会发展重要战略机遇期的中国,其名称背后是一个脆落的群体,代表着一种酸楚的生活状态。他们,由于父母出于生活的抉择,在成长的道路上缺失了亲情、缺失了关爱,他们的群体随着农村经济结构调整和城市经济发展而逐步壮大,也逐渐发展成为影响我国社会安定和经济发展的重大问题。突出表现在:由于缺少关爱,他们的安全事故居高不下,尤其是道路交通意外的发生,加剧影响了社会和谐稳定。笔者结合**县近几年农村留守儿童道路交通安全存在的一些突出问题,分析做好该项工作对当前我们公安机关积极化解社会矛盾,探索社会管理创新的重大意义,并对加强农村留守儿童道路交通安全管理提出建议。
一、**农村留守儿童现状
据资料统计,目前我国有*.*亿农民常年于城市务工经商,产生"留守儿童"已超过****万人。**县作为*省一个边远山区国定贫困县,有着相对特殊的县情:总人口**.*万人,有近数千家物流企业散布于全*各地,外出经商务工人员近*.*万余人,占总人口的**%,留守儿童约有****余人。经我们了解,这些留守儿童的监护形态有以下几种:首行是隔代监护型,即随祖父母或外公、外婆生活,约占留守儿童的**.*%;其次是亲朋监护型,即随亲朋好友居住生活,约占**.*%;然后是社会监护型,即寄宿在学校,约占*.*%;此外还有不确定的占*.*%。这些留守儿童年龄层次为*岁、*岁的幼儿到**、**岁的少年不等,生活自理能力差,自我控制能力更弱,而身边的监护人由于大部分是农村**岁以上的老人,文化程度较低,又习惯于溺爱孙子,正确的家庭教育在留守儿童身上几近缺失,安全教育则更近乎是个盲点,导致儿童的生理,心理乃至安全状况都存在着诸多隐患。
二、**农村留守儿童道路交通安全存在的问题及成因
据载,中国每年有超过*.**万名**岁以下儿童死于道路交通事故,死亡率是欧美的*.*倍以上。**县在近几年加大中小学生道路交通安全事故防范工作上有了一定情况的好转,但仍然不容乐观。
据我们统计,留守儿童发生交通事故存在着三个高峰时段:即上午*时、中午**时至**时,下午**时至**时,这是儿童上学、放学的标准时段。事故形态也以以下三种为主,分别是:机动车撞行人(留守儿童),占**.*%;留守儿童自身骑自行车事故,占**.*%;机动车撞留守儿童驾驶的自行车,占**.*%。
农村留守儿童道路交通事故屡屡发生,其成因主要有以下方面决定:
1、儿童自身的生理、心理特点。生理方面,儿童的身体发育尚未完全,如视力夹角不到**度(成人超过**度);看到行驶车辆需*秒钟(成人仅需*/*秒),不能准确目测车速。心理方面,儿童好奇心强、活泼贪玩、懵懂无知,喜欢在路边上玩耍、打闹,甚至在车辆临近时横穿公路。****年*月**日,**县甘竹镇罗家村刘某(*)岁,在昌厦公路边玩耍时突然穿横公路,被宁都县某公司一辆轿车撞飞**余米后当场死亡。
2、一些驾驶员没有养成良好的行车习惯,开车前没有检查车下,四周是否有障碍物。由于儿童玩耍时风险意识差,有时在车后玩,有时甚至捉迷藏趴在车身下。****年*月*日,**县盱江镇莲乡停车场内发生过一场惨剧:驾驶员李某开长途货车在家休息了一天,下午一到停车场刚启动车辆驶离停车点,便听到边上有人惊叫。当他停车后才发现有小孩躲在他车下捉迷藏,已经被车轮碾压致死。
3、监护人疏忽大意造成意外惨剧。因为留守儿童在家的代理监护人多为爷爷辈,行动缓慢且容易忘事,加之儿童活泼好动,极易脱离他们的监管。****年*月**日,**县杨溪乡杨溪村陈某(*岁)在家门口玩,爷爷在边上剥莲子。一辆载满木料的农用车往家门口路过,爷爷一下子没看住孙子。眨眼间,农用车的车轮就从孩子身上碾过,惨剧发生……
4、公众安全意识的缺失。一些群众只顾自身方便,漠视公德、占道经营,占道堆料等现象屡禁不绝。****年*月**日,头陂镇居民郑某家在街道边上建房,把大堆的沙子倒在了街上,把本就狭窄的的街道又占了*米多。*某(*岁),骑自行车经过,车轮陷在沙里,致使自行车身一歪倒了下去,旁边一辆农用车经过,后轮正好从*某的头上碾压过……
此外,还有现行学校交通安全教育体制的不完善,公民交通安全意识的相对薄弱等,都成为影响留守儿童交通安全的消极因素。
三、**防范农村留守儿童交通安全事故的对策与措施
当前,我国正处于经济发展转型的关键期,同时也处于社会矛盾凸显期,随着利益格局的不断调整,诱发社会矛盾的触点增多。其敏感性、关联性、对抗性明显增强,如果得不到及时有效地化解,这些矛盾将进一步转化为治安、刑事案件。农村留守儿童出现交通意外,对农树家庭是一个巨大的打击。一些担职监护的老人在伤心、自责的同时甚至选择了自杀,让本就难以处理的事故更加错综复杂,有时甚至造成群体性事件。因此,预防留守儿童道路交通事故的发生无论是从化解社会矛盾、创新社会管理层面出发,还是从维护群众根本利益出发都有着无比重要的现实意义。为此,**县近年来采取了一些应对措施:
1、加大财力、物力投入,优化留守儿童成长环境。**通过国定贫困县这一政策资源,想方设法向上要资金,改善校舍建设。近几年共投入***余万元建设学生公寓,全县**个乡镇(场)已有**个中学拥有学生公寓,让无人照看、学习和安全得不到保障的留守儿童入住学校,由老师统一管理其学习、生活,保障了留守儿童的交通安全。
2、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加快县域经济发展,多吸引一些劳动密集形的产业到**落户。近三年来,**工业园区新进企业**家,鞋业、电子、服装等劳动密集形企业为**提供了数千个就业岗位。同时,兴建了近千套经济适用房、廉租房提供给低收入者,为留守儿童的父母亲回乡就业生活创造了条件。**留守儿童绝对数近年均以数百人的速度下降,父母亲的回归让这些留守儿童的交通安全重新得到家庭的呵护。
3、充分发挥了相关部门的职能作用。县道路交通安全领导小组协调各成员单位,以交警为主力军,加大宣传力度,完善学校交通安全教育制度,以乡镇为为依托延伸农村交通安全管理链,全面推行农村学生上下学"小黄帽"路队制,并加大了重点驾驶员、车辆的管理,对校车管理施行专人负责,确保了涉及学生道路交通事故发生率持续下降。
4、注意从留守儿童交通意外的特点找应对措施。近年来,**交警通过农村留守儿童的交通事故进行分析,从中找出一些规律,积极应对。一方面,要求责任民警在学生上、下学高峰期对校门口学生途径的主要路口做好安全控制;另一方面,加大了民警进学校的宣传工作力度。通过各部门的共同努力,留守儿童的交通意外在**得到了一定程度的遏制,其交通事故四项指数近年来持续稳定下降。
四、对农村留守儿童道路交通安全管理的建议
1、上级财政要有更大的投入。"十年树木、百年树人",农村留守儿童代表着我国农村的未来,要能在普及农村初中学生寄宿的基础上达到农村小学有需要的也能提供寄宿。同时提高教师待遇,增强其责任心,充分保障留守儿童的生活、学习和身心健康成长。
2、解决城乡发展不均衡的问题。留守儿童问题表现在农村,但解决问题的关键在城市(镇)。如果说解决"三农"问题根本出路是减少农民,那么解决"留守儿童"的根本目标是结束留守。要尽早解决城乡二元户口的不合理性,让农民工子女的教育和城市人享受同等的待遇。这尽管无法一蹴而就,却是诸多农民工朋友的希望所在。
3、强化社会交通安全意识,推进农村法律援助。要通过各种手段让农村群众包括儿童知法、懂法、守法、用法,要创新机制让法律服务者的脚印多停留在农村道路上,通过开展农村巡回法庭、律师下乡咨询等活动,并以某种形式让此类活动常态化、规范化、考绩化,从而让农村群众包括留守儿童的法制意识、交通安全意识得到增强。
4、加大交通安全管理力度,严处道路交通违法行为。所谓"管理",首先是对违法者"管",然后才是把乱了的"理"顺。因此,我们交通民警执法一定要把握一个"严"字,这一点欧美国家先进的交通管理经验对我们有着很强的示范作用,完全值得我们的借鉴。
5、发挥基层组织作用,构建中国特色呵护网络。可以在乡村两级建立留守儿童档案,全面掌握相关情况,针对不同儿童的具体情况,组织各职能部门有针对性地采取应对措施,乡镇交通安全领导小组可协调成员单位会同学校、村委会、志愿者等给予留儿童"*+*"的扶助,培养其良好的生活习惯,远离道路交通事故的阴霾。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