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公安机关如何解决民生问题
民生就是公民的生存状况,就是群众的切身利益,就是让大多数人受益,就是国家最大的政治。关注民生、重视民生、保障民生、改善民生,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是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核心内容,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关键环节,是我们党和政府的根本宗旨和基本职责。解决民生问题是公安工作的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这是公安机关的根本宗旨所决定的,是人民警察的工作性质所决定的,是公安工作的本质特征所决定的。作为肩负“三大”政治和社会责任的公安机关,如何践行为人民服务宗旨,关注和改善民生问题,全力维护社会和谐稳定,是我们当前一段时期内必须面对的一个重要课题。
一、公安机关关注和改善民生问题的现实意义
党的十七大报告直接提到法治、政法队伍、治安、社区警务、人口管理、公平正义的地方就有9处,为公安工作指明了方向。科学发展,必须坚持以人为本;和谐社会,必须坚持民生为先。解决民生问题是最大的政治,改善民生是最大的政绩。作为武装性质的国家治安行政力量和刑事司法力量的公安机关,无论是打击敌人、保护人民,还是惩治犯罪、服务群众,每一项公安工作都与人民群众的工作、生活息息相关。因此关注和改善民生问题,事关人民群众的利益,事关党和政府的形象,事关社会和谐稳定。我们必须清醒地认识到解决民生问题的长期性、艰巨性,清醒地认识到与党和人民的期望相比还存在的差距和不足,进一步增强解决民生问题的责任感、紧迫感,进一步做好解决民生问题的有关工作。
(一)关注和改善民生是建设和谐社会的基础性工作。中共十七大报告将“民生”具体概括为使全体人民学有所教、劳有所得、病有所医、老有所养和住有所居。民生问题源于人民群众的日常生活,直接反映群众的生活水准,关系着人民群众长远的利益,并且在一定程度上直接影响群众心理,左右社会情绪。公安队伍的根基在人民、力量在人民、血脉在人民。公安机关只有通过忠实履行职责,打击非法,保护合法,纾解矛盾,调整关系,改善民生问题,体现人民公安为人民的本质要求,才能实现为构建和谐社会服务的工作目标。
(二)关注和改善民生是公安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关注和改善民生,是贯彻科学发展观的核心内容和本质要求,也是构建和谐社会的关键环节。公安机关要牢固树立以人为本的发展理念,坚持把解决民生问题摆在突出位置,始终把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作为公安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切实把改善民生工作抓紧抓好,务必抓出成效。
(三)关注和改善民生是建立良好警民关系的内容要求。在新形势下,公安机关全面改善民生,必须突出“三真”,切实做到亲民有真感情,爱民有真举措,惠民有真成效。通过履行职责,积极开展便民、利民、为民活动,切实解决群众最为关心、最为直接的问题,让广大群众感受到党和政府、公安机关的温暖,让公安机关和人民群众建立“鱼水关系”,公安各项工作才能得到更广泛群众的支持。
二、公安机关关注和改善民生问题的具体措施
(一)要切实打牢执法为民的思想基础,和群众建立深厚感情。有了感情,才能把人民群众当主人、当亲人、当老师;才能把方便留给人民群众、把困难留给自己;才能了解群众疾苦、体察群众情绪,千方百计地为群众排忧解难。公安机关和广大民警要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深入开展法律练兵和岗位培训,切实提高法律素质和执法能力;加强法治理念教育,打牢民警执法为民的思想基础,真正做到合法合理、平等对待、及时高效,通过公安执法服务带头倡导并实现社会的公平正义。
(二)要充分发挥公安机关的职能作用,全面提升群众安全感。人民群众的安全感和满意度是检验和衡量社会治安工作的根本标准,公安机关要深入研究经济困难加剧可能给社会治安带来的新情况,创新防范、打击犯罪工作机制,使社会治安大局持续稳定,增强人民群众安全感。要关注民生问题,严厉打击群众反映强烈的盗窃、抢劫、抢夺等犯罪,真正做到老百姓最痛恨什么,我们就重点打击什么;老百姓反映什么问题最突出,我们就集中整治什么问题。
(三)要深入开展执法规范化建设活动,全面提升群众满意度。执法是公安机关的基本活动,执法质量是公安工作的生命线。今年是公安部确立的执法规范年,执法规范化建设是进一步规范执法的重要举措,是进一步落实“以人为本”执法理念的具体体现。我们要把执法规范化建设作为树形象、扬警威、让人民满意的着力点,树立“群众看公安,关键看破案;当事人看公安,主要看办案”的理念,提升规范执法意识;开通“群众意见专栏,110受理举报投诉系统”两大平台,方便群众咨询和反映情况;建立“案件考评、案件审核、网上监督、案件奖惩”四大机制,形成规范执法长效机制。要通过采取上述措施,最终实现执法办案水平显著提高、执法质量明显提升、群众对执法的满意度全面提升的工作目标。
(四)要切实推进管理和服务创新工作,进一步密切警民关系。社区民警要结合“民警大走访”活动,与群众结对子、交朋友,从人民群众最关心的小事做起,更多地为群众做好事、解难事、办实事,做人民群众的贴心人。治安、消防、交通、出入境等公安行政管理服务部门要按照孟部长讲的“理性、平和、文明、规范执法”的要求,倡导人性化执法、亲情化服务,提高做群众工作能力,提升服务群众和打防犯罪水平;窗口单位要进一步树立“亲民、爱民、便民、为民、利民”的服务意识,切实做到服务受理“无推脱”、服务事项“无积压”、服务质量“无差错”、服务目标“无投诉”,从事关人民群众最基本的民生问题入手,积极研究,尽快再推出一批便民利民新措施。
(五)要切实解决好人民群众合理诉求,维护好群众合法权益。我们要把维护好人民群众合法权益作为正确处理新时期社会矛盾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促进社会安定和谐。切实加强公安信访工作,不断拓宽信访诉求渠道,采取“开门接访、带案下访、主动回访”等方式,不断加大信访工作力度,集中解决一批群众的合理诉求,努力从源头上、根本上化解一批社会矛盾,预防和减少各类群体性事件的发生。
(六)要着力抓好公安队伍的教育管理,提升解决民生问题能力。以充分发挥各级班子的战斗堡垒、典型示范和模范带动作用为重点,大力加强公安队伍的领导班子建设;以提高民警胜任岗位任职能力为重点,大力加强队伍的业务素质建设;以树立新时期公安机关的良好警风为重点,大力加强党风廉政建设;以积极推动从优待警各项措施的落实为重点,维护好民警合法权益,增强队伍的凝聚力、向心力和战斗力,努力造就一支政治坚定、业务精通、作风优良、执法公正的公安队伍,为提高解决民生问题的能力和水平提供可靠保证。
相关文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