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您当前位置:公安文秘网 >> 办公文秘 >> 理论调研 >> 浏览公安
  • 浅谈农村派出所如何做好民间矛盾纠纷处置工作

    时间:2010年10月09日 来源:其他 点击:收藏此文 字体:

        在基层派出所的接处警工作中,民间矛盾纠纷占了相当大的比例,而且转变为治安刑事案件的情况日益增多,公安机关承担治安矛盾纠纷调解的任务和日趋繁重。如何有效预防和化解民间矛盾纠纷,成为农村派出所民警的基本素质要求和主要工作任务之一。笔者就当前农村民间矛盾纠纷的种类、特点以及如何有效预防矛盾纠纷发生和调解已经发生的纠纷作些探讨。

        一、当前农村民间矛盾纠纷的主要类型

        (一)邻里纠纷。构建和谐的邻里关系是非常重要的,有利于辖区的稳定。但是,现实生活中特别在农村,邻里之间家常长短的,经常因为一些道路通行、出水、子女问题等引起小口角发生纠纷,影响邻里之间的和睦相处。

        (二)权益纠纷。主要指财物的所有、使用、占有、收益和处分的权利归谁所有。在农村中,比较常见的有建房中发生的宅地基纠纷、房子高度影响采光问题纠纷、房子地基高矮纠纷等等。

        (三)赔偿纠纷。主要有人身伤害赔偿纠纷和财物损毁赔偿纠纷。其中人身伤害赔偿纠纷有故意伤害、过失伤害他人身体的赔偿纠纷、饲养动物伤害他人身体赔偿纠纷和工伤事故引起的赔偿纠纷。如比较常见的有农村建筑工地发生意外伤亡事故纠纷等等。

        (四)家庭婚姻纠纷。家庭纠纷主要指家庭成员之间发生的纠纷,如夫妻之间口角、家庭暴力、抚养权纠纷、赡养纠纷、兄弟分家财产分割继承纠纷等等。在农村,订立婚约时按照旧习俗给付彩礼的较多,在办理结婚登记手续前容易发生毁约纠纷。另外,在农村抚养权纠纷、赡养纠纷等情况时有发生。

        二、当前农村矛盾民间纠纷的特点

        (一)民间纠纷量大面广且数量不断趋于上升。近年来,公安机关坚持群众路线,为维护社会稳定发挥了重要作用,同时,使群众形成了“有任何困难都找警察”的思维,因此,群众有了纠纷不去找基层调解组织,而直接要求公安机关介入解决。在基层派出所的110接处警中,这些纠纷占据了绝大部分,牵扯了民警很大精力,已经成为困扰基层工作的一大难题。

        (二)有转化为治安刑事案件的可能。民间纠纷虽然因小矛盾引起,但是一旦没解决好或者处理不当,就极有可能转化为治安刑事案件。因一些小矛盾引起打架斗殴,造成头破血流的事件在农村经常发生。因此,处理好民间纠纷,有效控制民转刑案件的发生,就能保持农村社会面的稳定和减轻民警的工作压力。

        (三)隐藏着不安定因素。在形形色色的民间纠纷中,隐藏着诸多不安定因素,这些因素又极有可能引发各种群体性事件,这些民间纠纷一旦引发群体性事件,就会发生严重的后果,处置起来非常困难,牵制极大的警力,万一处置不当,就是影响社会面的稳定的大事。

        三、农村民间矛盾纠纷预防和解决的方法

        (一)从源头预防。工作中,要做到“三结合、三熟悉、四找”。“三结合”即:一是走访与管理相结合。走进辖区每一家,熟悉人口情况,拉近群众和民警的距离,实现责任区民警和群众零距离。通过入户走访,和刑释解教人员、重点人口、违法青少年、戒毒出所人员及其家庭成员面对面地开展交流,准确掌握他们的现实表现,促进教育转化,提高防控能力。二是走访与宣传相结合。在入户走访中开展法制宣传教育工作,组织群众联户联防,并公布派出所报警电话和警务室民警的手机号码,以方便群众报警、举报或求助,从而预防和减少案件的发生。三是走访与服务相结合。在走访群众中,及时、直接受理群众办理户口、身份证等工作,既提高了办事效率,又方便了群众,密切了警民关系。“三熟悉”即:一是熟悉自然情况,包括村庄坐落、人口、户数、交通等行政区域情况;二是熟悉经济状况,包括人均经济状况,自然村之间的经济差异、群众收入之间的差异等;三是熟悉治安状况。“四找”即:一是找治安积极分子、群众中有威信的人员和村委会、村组干部座谈,了解掌握基层工作动向,能够及时掌握社会热点问题、治安动态;二是找工作对象,经常找帮教对象,落实各项帮教措施,经常找监管对象掌握其思想动态和现实表现;三是找线索,深入责任区,对未查破案件积极想方设法查找线索,力求破案;四是找漏洞,通过下责任区,随时随地发现工作中的漏洞,通过整改,提高工作。

        (二)强化基层治保调解组织建设。村级治保调解组织是调解民间纠纷的一支重要力量,加强对治保会的工作指导,及时发现掌握群防群治中的不足,提高防范工作的针对性和实效性,研究落实各项措施维护治安稳定。一是正确处理好警务室和治保会的关系。基层警力的不足,必须调动、依靠社会力量的参与,必须加强辖区民警与村治保主任的沟通和联系,拉近彼此之间的距离。二是及时化解干群矛盾。村治保主任作为村干部,因村务工作或者执行某项工作方式方法不当,形成干群矛盾,导致了与村民的对立情绪。这就要求警务室民警在工作中要贴近农村,贴近群众,化解干群矛盾,及时消除对立情绪。三是强化农村治保组织的规范化建设。为有效弥补因派出所警力不足而出现的治安空挡,对农村治保组织进行建章立制,做到统一的治保组织章程,统一的考核标准,适时地开展一些村级治安保卫活动,争取乡镇党委政府的支持,在组织形式、工资报酬、人员编制上给予政策扶持。

        (三)加强派出所民警自身学习,讲究调解方式方法。调解是从根本上解决一些因民间纠纷引发的治安案件的有效办法。责任区民警要持之以恒地学习常用法律法规及公安各项业务知识,不断丰富自己的头脑,提高自己的政治、业务素质。要经常性向村委会和村民小组干部、知名人士和群众请教如何抓好责任区治安的建议和良策,以及调解各种民间纠纷的方法与技巧,不断提高工作效益和调解群众纠纷的水平。坚持经常回顾自己的工作实践,从中总结经验,吸取教训,不断改进和完善自己的工作方法。讲究调解方式方法,正确把握调解的条件,深入调查取证,耐心倾听,注重教育疏导,注重程序,制作笔录,做到实体合法和程序合法,按照法定程序使双方当事人达成合法的调解协议。       

     

  • 关 键 词:
  • 免责声明:本站所有资料来自于作者发布、网友推荐和网络收集整理而来,本站文章仅供学习写作参考,请勿原版抄袭、发表!文章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您联系我们,我们将尽快更正。
  • 上一篇:浅谈基层派出所信息化建设
  • 下一篇:浅谈如何调动基层民警的工作积极性
  • 相关文章

    我有话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