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主城区入室盗窃案件多发的原因分析及治理措施探讨
近年来,**主城区(主要指*镇城区)入室盗窃案呈多发态势。据统计,仅20**年就发生入室盗窃刑事案件**起,至于盗窃价值较小、仅够作治安处罚的入室盗窃案件,则大量存在。这类案件的多发,不仅使辖区单位和群众的财产安全受到损失,还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居民安全感,给平安*建设带来负面作用。因此,认真分析*城区入室盗窃类案件多发的原因、案件的特点、防范工作存在的问题,研究治理措施,对于深化冬季严打,严厉打击犯罪,切实增强群众安全感,显得尤为重要。
一、*城区入室盗窃案的发案趋势、规律及特点
随着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建设步伐的加快,*城区在短短的几年内迅速扩大,人口大量增加,社会财富大量集中在城区,这给侵财类犯罪带来的极大的“机遇”,入室盗窃案件呈逐年递增趋势。20**年,立入室盗窃案**起,20**年,立入室盗窃案**起,20**年立入室盗窃案**起。通过对几年来*城区发生的入室盗窃案进行认真仔细的分析、梳理,发现这类案件主要存在以下一些特点和规律。
(一)案件发生的主要地区、部位和场所
从发案地点来看,*城区的入室盗窃案大多发生在居民小区,商铺,城乡结合部的简易、老式住房,以及一些行政机关、企事业单位。
1、居民小区发案较多的是:攀钢小区、春天花园、*新村(农民安置房)、宝灵小区、新街烧烤城
2、商铺发案较多的是:*街、宝兴路、农贸市场、土城街、大和南路(大河中学初中部一带)
3、城乡结合部发案较多的是:年代久远的简易、老式住房,农民出租房,农民自建房。
4、单位发案较多的是:个别行政机关、私营企业等。
(二)案件发生的时间
从接到报案的时间和破获的案件情况来看,绝大多数案件是在清晨7—9时报案,而在夜晚很少有报案。由此分析,入室盗窃案的发案时间大多在凌晨2—5时。
(三)作案手法及人员
1、从现场勘查的情况来看,绝大多数案件犯罪分子是采取撬门溜锁、攀爬入室、破坏防护设施等方式入室。
2、从侵害对象来看,被盗物品以现金、金银首饰、手机等轻巧、易于携带的财物为主,有时也有微机、电脑内存条、影碟机等被盗。
3、从作案人员数量来看,根据现场勘查情况、调查走访和已破案件情况分析,多数案件系2人以上结伙作案,以便互相支持、协助、照应,方便逃避。
4、从抓获的犯罪嫌疑人来看,多数入室盗窃案的犯罪嫌疑人系成年男性、身体素质较好、流窜作案、具有较丰富违法犯罪经验的职业犯罪人员。
(四)发案季节
从接到的报案来看,冬、夏发案较多(特别是春节前是发案高峰),春、秋两季发案较少。
(五)发案的气候特征
根据对**独特的气候特点和接到报案时的气候时间的分析,凡是一段时间内干燥少雨,一旦突然发生雨雪天气或气温骤降,当晚必定发生入室盗窃。
二、*城区入室盗窃案多发的原因分析
造成入室盗窃案多发的原因是多方面的。通过对案件的分析,发现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的原因:
(一)经济社会快速发展、社会财富大量增加是案件多发的根本原因
从犯罪发展规律来看,随着*主城区近年来的高速发展,经济日益繁荣,商业日趋发达,群众日渐富裕,社会财富大量集中在面积狭小的主城区内,这给盗窃犯罪分子提供了“大展身手”进行犯罪活动的经济条件。
(二)城乡犬牙交错、交通四通八达是案件多发的地利条件
*城区位于**主城区外围,周边均系农村,又是川滇交界之地。近年来城区征地拆迁、城市建设力度大,城区不断扩大。新旧城区、城乡结合部、城中村等互相交织,出租房屋、居民住宅、企事业单位、商铺混杂其间。东西干线改造完成,省道、县道、乡村道路发达,交通方便迅捷。这些经济建设的成果,在促进社会发展、改善人民生活的同时,也给犯罪分子作案提供了极大方便。
(三)小区设计不科学、不合理,功能不完善,建筑设施落后、老化是案件多发的客观条件
1、*主城区的许多居民小区,存在着明显的设计不合理、功能不完善的问题。如攀钢小区,四通八达,出入口无控制设施,人员随意进出,靠公路一侧、河边一带人员攀爬容易,楼栋之间互相遮挡视线、楼顶无防护设施等;如春天花园,居民住宅不允许安装防护拦,楼房的外柱、放置空调的台子、楼梯间的窗户等靠近阳台,易于攀爬入室,楼房间绿化植物选择不当,树木过于高大、花草过于繁茂,易于犯罪分子藏匿作案;*新村周边均系城乡结合部和工地,小区无任何围墙;宝灵小区过于开放,无围墙、无大门,出入通道多。以上列举的这些问题,由于小区在设计上未能从安全防范角度认真考虑,以致防范明显滞后,给犯罪分子以可乘之机。
2、一些商铺和老式住宅设施落后、建筑老化,不具备防范能力。如有的商铺大门采用玻璃门,关门后仅用一把锁链锁住大门,又无人值守,犯罪分子轻而易举作案。有的单位门卫离办公场所较远,如*区政务中心,门卫在侧门口,而办公大厅后门及院墙在另一侧,值班人员视线不能及。有的改制企业住宅建筑老化,如“五交化”仓库,犯罪分子进入很容易。如*街的一些老式住房,安装的仍旧是许多年前的老式门窗,犯罪分子进出非常容易。
(四)粗心大意、疏于防范是案件多发的内在原因
通过对发生的案件进行现场勘查和询问受害人发现,多数案件的发生,主要原因还是防范意识不强、防范手段薄弱、防范措施不落实。主要表现在:
1、防范意识不强,防范知识匮乏。在对许多受害单位和受害人进行调查询问中发现,许多人根本就没有加强防范的思想,粗枝大叶、粗心大意,防范意识薄弱。如一些居民在家中存放大量现金,一些商家把大笔货款放在柜台内,不上锁。同时,还有一部分人由于自身经济条件好,对少部分财物损失满不在乎,也在一定程度上疏于防范。此外,不少受害人缺乏必要的防范知识,不知道如何防范。一些单位和居民在发生被盗案后,不是从自身存在的防范问题上找原因,而是动辄归责于公安机关侦破打击不力。
2、缺乏邻里防范。新时代城市居民之间感情淡漠、关系疏远造成邻里防范,相互照应、提醒不足。由于城市居民数量大,生活方式不同,彼此往来少,缺乏感情,造成邻里之间的初级社会关系日趋淡化,邻里守望、互助等传统防范已不奏效。如有的居民发现对面邻居家被盗,既不报案、也不阻止,事不关己,高高挂起。
3、物防设施落后,防范硬件不硬。一些小区、房屋建筑缺乏必要、管用的物防设施。如春天小区普遍没有安装防护拦,窗户、阳台均系开放式,虽然美观,但存在严重的安全隐患。一些居民楼的防护栏质量不好或年久老化,多次发生被犯罪分子扳断、损毁。一些居民家的防盗门质量不合格,徒有其名,易于被破坏,一些楼院无围墙、无大门、无楼门,人员进出繁杂。
4、人防力量严重不足,流于形式。从自身防范来看,如攀钢小区,没有专门的防范力量,仅有几名守门老人分散在若干内小区内,后半夜多数在闭门睡觉,无人巡逻、守护,致使违法犯罪分子大摇大摆自由进出、案件屡发。如宝灵小区,夜间仅有1名老人守夜,而小区范围大、通道多,无围墙,根本无法防范。又如春天花园,面积大,地形复杂,安全死角多,而保安力量跟不上,尽管有保安24小时值班,但案件仍然多发。再如宝兴路的一些商场、商家,夜间仅雇佣1名老人守夜,无防护装备、无犬防,防范精力不济,防范能力不强。从单位防范来看,一些单位不重视防范工作,安排一些闲杂人员从事防范工作,值班人员责任心不强,工作不负责任,敷衍塞责。从社区防范来看,*城区社区群防力量数量少、质量差(如六个社区联防队皆为失地农民或城市低保人员组成,没有专门经费予以保障),发挥作用有限,远远不能覆盖整个城区。从专业防范来看,派出所作为基层综合性的战斗实体,警力有限,承担了大量的治安秩序维护、社会矛盾纠纷调处化解、维护稳定等工作,任务繁重,牵扯了大量精力和资源,在一定程度制约了派出所的犯罪预防和打击工作。*城区夜间仅有派出所的几名(一般是3—4人)值班民警。派出所辖两乡一镇,面积242平方公里。值班民警既要接处警、开展巡逻、调解各类纠纷,又要进行各种案件、事故的先期处置、对一些紧急情况进行处理、为群众提供咨询服务。专业防范力量严重不足。(2008年1月1日 成立巡警中队后,情况有所好转,但因力量不足,仅局限于主干道、主要街道、重点地区的巡逻)
5、技术防范十分匮乏,推广应用程度不够。目前,*城区技防设施应用较好的仅有*花园,建成使用了一套较为先进的红外线视频监控系统,发挥了较好的作用。而其他单位、小区、商场,大多没有采用技防设施。
(五)公安机关打防力度不够是案件多发的外在因素
从古至今,盗窃案件的侦破历来是难度很大的警务工作。近年来,*公安机关为打击盗窃犯罪,采取了许多行之有效的措施,也收到了明显的成效。但是,冷静、理性、客观、认真地分析公安机关现有的工作方式、模式和运转机制,确实存在一些不足之处和值得改进、加强的地方。
一是公安机关运转机制不适应犯罪预防和打击犯罪的需要,猫鼠不同步的问题比较突出。现有的工作机制仍然是八小时工作制,八小时外仅有少量值班民警应付运转。而在深夜盗窃案件多发的时段,却不能保证足够的警力从事巡逻防范、打击现行等工作。在案件发生后,也没有足够的警力在第一时间迅速开展相关案侦工作,而是由值班民警出现场后,第二天再移交侦查员,有时失去了破案的最佳时间。
二是串并分析、蹲坑守候、打击现行的工作没有充分开展。面对案件高发的势头,由于任务繁重、警力不足、精力不够以及警务理念、责任心等诸多因素,公安机关在对案件进行串并分析、蹲坑守候、打击现行上显得明显不够。现在破获的案件,多数是“捡死耗子”,很少有通过串并案、打现行破获的。
三是控制销赃、阵地控制、刑嫌调控、情报资料、特情耳目等刑侦基础工作不扎实,服务现实斗争的作用发挥不够。长期以来,公安机关一提到基础工作,往往强调的是治安基层基础工作,而对刑侦基础工作重视不够,抓得不够扎实,一些基础工作流于形式,个别单位甚至为应付检查搞花架子,在一定程度上削弱了服务侦查破案的作用。从侦破盗窃案件的经验来看,发挥控制销赃、情报资料、特情耳目等刑侦基础工作的作用尤为重要。
四是基层公安机关刑侦工作科技含量不高,刑事技术手段落后,很大程度上影响了案侦工作。作为打击犯罪主打力量的基层公安分县局和派出所,没有技术侦查的手段和权限,很多能应用技侦手段侦破的一般性盗窃案件,因案件本身性质和影响程度又不能争取技侦部门使用技术手段,而大多靠传统的方法进行侦破,以致入室盗窃案的破案率较低。同时,目前基层分县局的刑事技术特别是盗窃案件现场勘查中的刑事技术工作程度不够、水平不高,很多时候仅起到了对案件情况的证明作用,未能较好发挥为案侦工作提供有价值线索的作用。
五是宣传发动群众、组织开展安全防范力度不够。突出表现在社区民警深入辖区开展群众工作、组织安全防范的工作不扎实,发动群众不够,安全防范宣传不够,推广防范措施、提高辖区单位、群众的防范意识和水平不够。在案件发生后,协助开展摸底排查、收集案件线索方面作用发挥不够好。
三、治理入室盗窃案件多发的措施探讨
*主城区作为*区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作为富有朝气、人气旺盛、发展前景优越的新兴城区,作为**的城市后花园,拥有一个安全、稳定的治安环境尤为重要。为了切实预防和减少入室盗窃案件的多发,增强群众的安全感,大力推进平安*建设,针对现实中存在的诸多问题和薄弱环节,建议今后在工作中加强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
(一)牢固树立防范胜于救灾的思想,多措并举,狠抓犯罪预防工作
一是切实加大防范宣传力度,增强群众的防范意识,提高防范水平。
二是坚定不移地走群防群治之路,强化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健全治安防控体系。当前,要重点狠抓群防组织建设,健全单位、社区、街面“三张网”建设,充分发挥群众自防作用。
三是积极推广、落实人防、物防、技防、犬防相结合的防范措施。特别是要以“天网工程”建设为契机,大力推广技术防范;以城市店铺、居民小区社会化防控机制建设,强力推动社会治安防控向产业化发展,确实减少可防性案件发生。
(二)加大打击防范力度,切实侦破一批案件
一是切实加强基层基础工作。特别是夯实情报资料、控制销赃、特情耳目等刑侦基础,通过基础工作破获一批案件。
二是加大蹲守力度,打击现行。对付入室盗窃案件,侦查部门和民警必须发挥不怕吃苦的精神,采取“笨办法”“土办法”,对高发案地区开展坚持不懈的蹲守,从而抓获一批现行、破获一批案件。
三是改进警务运行机制,科学布局警力,强化专业防范。按照警力跟着警情走的要求,改革警务运行机制。特别是要做好巡逻防范,使巡逻不局限在主要街道,而要在重点时段深入到易发案的居民小区、内街小巷、城乡结合部等。
四是加大科技投入,加强刑事技术建设。针对现今入室盗窃案被盗物多有手机的特点,建议适度扩大技侦手段的使用范围,以及时侦破一批入室盗窃案件。同时,大力加强基层公安机关刑事技术建设,提高为案侦工作服务的水平。
(三)加强对出租房屋的清理检查,尽力消除犯罪分子的藏身落脚点。从*派出所抓获、打击、处理的入室盗窃作案人员来看,多系流窜人员,大多临时暂住于市内各地的出租房屋。为此,政府和各相关职能部门以及公安机关要坚持不懈地加强对暂住人口和出租房屋的管理,加大清理检查力度,并形成长效机制。
(四)党政主导,各部门齐抓共管,扎实推进平安创建。近年来,随着*城区规模的飞速扩展,基层政府和村居组织及相关企事业单位把重心放在了发展经济建设上,而在城市管理、环境营造等方面显得薄弱,没有建立与城市发展相配套、相适应的城区管理机制,对安全防范和犯罪预防重视不够、投入不足,认为只是公安机关的事。为此,要积极争取党委政府切实把平安创建和社会治安综合治理纳入基层政府和各级组织的工作目标,把发案情况作为各单位、各部门抓防范、保平安的重要考核内容,严格逗硬奖惩。
(五)积极建言献策,在城市规划、小区建设等方面充分提出犯罪预防和安全防范建议
结合*城区的建设步伐,公安机关要主动、超前工作,主动向党委政府汇报,主动与城市建设、规划部门和建筑设计等部门联系协调,从犯罪预防的角度,积极提出安全防范建议、意见、要求,敦促政府和这些部门多从安全角度综合考虑,进行城市规划、小区建设和房屋设计,以优化环境,减少犯罪机会。
相关文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