队伍建设的思考
队伍是事业的保障,是保证事业发展的基础。队伍建设不仅是保证国家、集体的事业顺利发展的基础性工作,而且也事关事业的兴衰,也事关领导、团体、个体的长远发展。任何社会制度的领导人无不高度关注队伍建设。可以说:队伍建设怎么谈、怎么看都不过分。
人常说:兵熊熊一个,将熊熊一窝。从古到今,确实有许多善于加强队伍建设的典范,如韩信点兵多多益善。但是,在深入研究构建完善的促进事业顺利、健康、快速发展的队伍建设机制方面,我们还缺乏深刻的认识和总结。尤其是在新时期、新的社会环境中如何切实加强队伍建设呢? 我认为:第一、创建公平、快乐、人文的环境。人是环境的产物。对环境的好恶非常敏感,人常说,趋利避害是人的本能,乐不思蜀等,从一个角度说明人对良好的环境的依赖和人本能的追求舒服。但是,对于能称为队伍的一分子的个体,必然是具有一定文化知识、具有一定的个人情操的知识分子,知识分子所具有的追求自由,一定程度上是对公平的追求,因为对于中国的知识分子来说,吃苦耐劳,寒窗十年,吃的苦中苦,方为人上人的思想根深蒂固,待遇对于他们而言,不是不需要,而是相对来说不是必须的。领导们常爱拿待遇太低,来推卸自己在队伍建设不成功的责任。实际上,作为队伍中的个体并不一定非要追求利益的最大化,个体也能够理解、体谅领导的难处,普遍缺乏的是领导对个体意见的尊重,对个体的重视,个体更多的是希望公平环境的创设。如果能创设公平的环境,领导就会关心队伍,队伍就会得到尊重,就会快乐的生活工作,就会保证事业顺利健康的发展。 其二、善于激发队伍投身事业的热情。1、领导要以身作则。既然队伍建设的核心是为了事业的发展,领导必须表现出对事业的热爱和投入,领导喜欢事业、熟悉事业、投身事业不仅会了解事业的进展了质量,更会以己之热情和投入感染队伍和激励指导队伍,调动大家对作好事业的热情和主动性、积极性。2、领导要善于不间断的鼓舞队伍的热情。队伍在进行事业建设时,常常会出现进不了状态,出现弄不明白的思想混乱,就会产生消极的畏难和麻痹思想,情绪上就会出现反复,针对难题、难关就会出现一种追求经济和功利的想法。领导要审时度势,善于通过教师的情绪、语言表现,发现教师发展的状况而予以适时的、充满激情的鼓励,激励教师的斗志,鼓舞队伍的热情,引导教师向积极的方向发展。3、要抓住关键时候予以个别的关怀。古代的许多将军,在为保证事业顺利发展的时候,能为士兵清洗疮口,吮吸脓疮,以致士兵非常乐为他用,甚至牺牲自己的生命。现代的领导当然不会也不需要为士兵吮吸脓疮,但是,在关键时候也的表现自己的关怀,起到尊敬一个,感动一片。 其三、要创设有章可循、灵活的制度环境。人常说:没有规矩,不成方圆。对于一支队伍来说,提供健康的环境是基础,激励热情是过程,制度构建是保证。创造有利于事业发展的制度是必须的,创造适合团体建设,保证事业的发展的宏观的制度也是简单的。但是,当我们构建制度的时候,千万别忘了,制度是为了规范队伍的行动,而队伍的行动是随事业及个体的发展随时改变的。制度必须具有一种稳定性和长效性,但不能一味地、地拼命追求制度的长效性和稳定性。要把制度对个体的阶段性行动特点的约束作为制度建设的重点,突出灵活性和引导性。现在许多制度为了追求长效性和稳定性,几年甚至十几年去用一种制度,以至对队伍缺乏准确、迅速、积极的引导。比如,考勤制度的实施,当队伍中的大部分成员已经按时到岗,考勤就可缓一缓;当队伍中的大部分成员缺乏教科研的热情时,就必须建立一种教科研的激励制度……必须突出制度的灵活性和引导性,只要把握制度构建的本质和目的,才能建立一支保证事业更好的发展的队伍。总之,队伍建设事关领导、个体、团体的前途和命运,事关事业发展的全局,事关事业的兴衰,一定要切实加强队伍建设,把各项事业推向前进。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