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您当前位置:公安文秘网 >> 交警管理 >> 交警综合 >> 浏览公安
  • 农村交警中队建设现状及思考

    时间:2010年10月26日 来源:其他 点击:收藏此文 字体:

        随着社会经济飞速发展,道路交通管理工作更为复杂,而农村作为运输流通的主战场之一,加强其交通管理是形势发展的需要。因此,了解农村交警中队的现状,对其分析研究,探索行之有效的管理办法,充分发挥农村交警中队作用,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笔者就农村交警中队现状,浅析其原因及建设对策。

        一、当前的现状与问题

        其一,警力相对不足。农村交警中队的管理职责包括道路交通秩序管理、辖区交通安全知识宣传、危险路段的排查以及交通安全保卫等工作。相对于城镇来说,农村的人口数量虽然显得稀疏,但其分布范围更广,其道路状况更加错综复杂,而农村交警中队的警力的配置相比城镇中队来说显得薄弱。仅就道路管控而言,许多农村交警中队不仅需要担负国、省道的交通管理任务,而且还有数量众多的县、乡道路需要管理,其人均承担的路段较长,一旦中队警力现状无法满足其职责设置,由此导致农村交警中队管理各种职责履行困难,决策指令可能无法真正落实到位,往往会顾此失彼形成管理薄弱环节。

        其二,素质参差不齐。在交通管理工作中,警力素质影响中队管辖面的大小、工作任务完成优劣及组织协作效率,这就要求民警要有较高的专业知识素质、政治思想素质和身体素质。由于工作任务繁重,民警忙于日常工作管理,又无充裕的时间来学习,知识得不到及时更新,使得民警素质与工作要求进一步拉大。农村中队处于交管工作一线,工作任务重,警力少,经常须超负荷工作,民警素质直接影响中队工作发展平衡和队伍的整体形象。加之农村中队远离主管机关,监督管理机制相对薄弱,独立作业机会多,部分造成失管现象。

        其三,物质条件滞后管理要求。物质条件是否充裕,尤其是技术装备是否精良,直接关系到农村中队行使管理职能效率的高低。除统一装备以外,农村交警中队有些硬件建设基本停滞,许多中队无独立办公场所及相关设施。正因为受装备设施滞后的制约,农村交警中队管理方式和手段不容易因势调整,来适应当前对农村交通管理的要求。

        其四,基层基础管理工作薄弱。一是宣传教育工作待加强。虽然很多农村中队也下乡上交通安全课,或发放宣传资料等形式,但群众受教面窄,基本停留在学校、集镇等人口相对集中的地方。由于受中队警力限制,宣传教育工作还没有作为日常主抓工作,学校的交通安全宣传教育工作集中在开学后一段时间,而农村群众的安全教育工作多集中在农忙时节;二是基层管理待加强。由于交通管理线长、面广、点多,农村中队工作一直局限在国省道及其周边,工作难以真正伸展到辖区基层,还不能满足进村入户的要求。

        二、原因分析

        农村交警中队当前存在的影响其自身发展的问题,一类是物质方面的,如警力、经费等;一类是精神方面的。如中队职责目标、责权结构等,二者相互作用影响。农村交警中队作为交管工作的基层组织,二者的发展缺一不可。

        其一,组织目标。要科学制定中队组织目标,首先要分析其在整个管理结构的地位和作用。据统计,我国农村人口仍然占全*人口的大多数,通过对近几年交通事故进行分析,许多都集中在农村。从交管因素来看,无论是道路面积,还是车辆保有量都在急剧增加。另外,近几年农村剩余劳动力大量外出务工,农民生产、生活区域日渐扩大,成为交通参与主要群体。为适应这种外部环境的发展变化,当前交管重心应该由过去以城市为主迅速向农村转移。那么,只有强化农村交警中队职能,加大中队建设力度,才能有效进行农村区域道路交通管理。实践证明,各项具体工作必须由中队承担,才能保障落实。如客运车辆户籍化管理、危险路段的排查、路面的管控等。现中队职责大量增加,组织目标也就相应增高,但目前农村中队并未因为组织目标的变化而重新配置各种物质要素,显而易见,原有的物质要素难以承载管理要求,这也是中队当前问题的症结之一。

        其二,责权结构。农村交警中队设置初期,其职责仅为维护辖区内交通秩序及一般以下的交通事故处理,管理任务单一,警力配置适当,任务分工明确,管辖区域清晰。随外部环境的变化,中队任务日渐繁杂,加之近年来不断强化服务职能和加大管理管控的要求,大队的各个科室都都以业务性质分工设立的,比如办公室、车管所等,而中队却是以地域管辖来分工设立的,内部责权结构稍欠合理。其次,从中队内部责权结构来看。中队警力配置现状为4-5人,其职位设置为中队长、副中队长、指导员和内外勤民警。人员的多少决定着分工精细程度,中队当前警力配置无法与组织任务达到平衡,这制约组织分工,不能保证事事有人负责,人人各司其职,而是有事大家干。中队内部分工不明,责权结构无法搭建,工作效率也就低。从几方面来讲,中队责权结构存在缺陷,这是中队工作发展动力不足的主要原因。

        三、对策

        要加强农村交警中队的发展动力,提高管理工作效率,充分发挥职能作用,必须从宏观和微观分配方面调控,因职设位,因位设人,合理布局中队网络,明确相互责权,形成统一的管理模式,增强中队间的可比性,在统一中求规范,在规范下求发展。

        (一)科学选址,合理布局,发挥中队整体管控效能。中队建设选址是构建大队管控网络的关键,它的合理性关系到中队工作的有效性,中队管辖面积过大,管理就易失控,中队管辖面过小,又浪费有限资源。应遵循如下几个基本原则。1、中队选址应傍国省道或辖区内主要道路,选择交通枢纽乡镇。在平原或丘陵地设立中队。2、中队选址应在管辖区域中心位置,以有利于中队对四周辖区的辐射管理。3、各中队设立应以大队为中心,成为卫星式中队,确保管控能力均衡,不留死角死面,不出现人为的管理盲区,同时也利于大队对中队的管理。

        (二)明确责权,整合资源,建立合适的组织结构。中队职责应统一,制定共同考核、奖惩标准,建立激励机制,便于规范化管理。同时,由中队与辖区内乡镇机构建立紧密协作关系,以地区划分为主,逐步下放各种业务,减少原有车驾管警力,充实中队一线,从而实现中队对辖区驾驶员、车辆的全程管理。在车驾管业务方面,把档案整理、督促年检职责赋予中队,辖区内交通安全教育以及一般以下交通事故处理也交由中队负责。在职责明确的前提下,中队因责设位,配备好警力,搭建责权一致的组织结构。

        (三)借助外部力量,有效推进社会化管理,寻求最佳管理效能。由于农村的道路交通管理具有分散性的特点,必须借助外部力量,有效引导,推行社会化管理。一是借助派出所力量。派出所作为公安部门的派出机构,设置到每个乡镇,有其自身的管控网络、信息收集渠道。目前,我市“队所联勤”经验值得进一步推广。二是借助驾协组织力量。驾驶员协会组织是驾驶员、车主自我教育、自我管理的群众性自治组织。充分发挥其协助、宣传、服务、信息收集等职责,对中队工作量大有缓解。在指导驾协开展管理工作同时,依托驾协有效管理驾驶员、车主和收集辖区交通管理信息。

        (四)科学选任,严格培训,强化制度,提高队伍素质。在组织管理中,必须注重其人事管理,一是配齐、配强中队骨干,选政治素质好、业务精、组织能力强的优秀民警担任中队骨干;二是加强民警的岗位培训,通过提高其管理能力,扩大管理有效面。采取不同方式进行职业教育培训,使民警的知识不断更新、提高,以适应环境变化和组织效率提高的需要。三是合理调配人员。中队必须合理调配,使人尽其才,从而形成能力高低配合适当,分工合理的结构;四是制定和健全管理制度,以制度要求人,塑造人。制定明确的学习制度、警务公开制度、值班制度、内务管理制度、执法责任制度,以培养一支高素质的中队队伍。

        (五)加大投入,按需适时购置,强化组织维持功能。要加大中队硬件建设投入,改善工作环境和管理技术手段,同时要做到合理支配资金,先满足整体需求后局部需求的顺序有计划完善基础设施,按需适时配置,充分发挥物资的最大效用。另外,要保证民警有一个良好的工作、生活、休息、娱乐环境,同时强化大队后勤保障功能和组织协调职能,帮助民警解决家庭生活上的困难。在福利待遇上要向中队倾斜,增强中队岗位吸引力。

     

  • 关 键 词:
  • 免责声明:本站所有资料来自于作者发布、网友推荐和网络收集整理而来,本站文章仅供学习写作参考,请勿原版抄袭、发表!文章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您联系我们,我们将尽快更正。
  • 上一篇:县公安局交警大队车管所年度工作总结
  • 下一篇:交警大队“六下苦功”持续构建和谐警民关系
  • 相关文章

    我有话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