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您当前位置:公安文秘网 >> 办公文秘 >> 理论调研 >> 浏览公安
  • 浅谈社会治安防控体系建设中存在的问题、原因及对策

    时间:2011年01月12日 来源:其他 点击:收藏此文 字体:

        **县地处**省东北部,东与**市**县接壤,南与**市**区毗邻,西与****、**、**、**四县隔江相望,北与*县相依。辖十九个乡镇**个行政村,面积**平方公里,总人口**万,居住着*、*、*、*等**种民族,是**出*入*的交通要道之一。近年来,随着县委、政府要把**建设成为“*江畔明珠,亚热带风光城市”构想的提出,**对外开放的力度不断加大,导致人、财、物大量流动,治安状况尤为复杂。在这一新形势下,加强社会治安防控体系建设,对于深入推进“三基”工程建设,确保全县社会政治稳定和治安稳定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为此,笔者认真分析了**社会治安防控体系建设中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就公安机关如何加强社会治安防控体系建设提出了一些肤浅的看法:

        一、社会治安防控体系建设中存在的问题及原因

        近几年,**公安机关在强化社会治安防控体系建设方面作出了积极的努力和探索。但是,随着形势的变化,治安防控体系建设中存在的问题越来越明显。

        (一)防控工作的重视力度不够。其原因是:第一,思想认识有差距。认为防控工作是软任务,看不见摸不着,投入多见效慢,不愿投入更多的人、财、物做防控。第二,指导思想有偏差。总是习惯把侦查破案和打击处理人犯绝对数作为评价公安工作的主要标准,而忽视了防控工作带来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形成了重打轻防,打不胜打,防不胜防的被动局面。第三,组织领导和人财物的投入无法保证。由于公安工作千头万绪,各项专项斗争接踵而来,加之警力有限,绝大部分精力都集中在解决治安问题,无暇顾及防控工作。同时,**属国家新一轮扶贫开发重点扶持县,在县财政十分紧张的情况下,无法投入更多的经费用于社会治安防控体系建设,从而导致防范标准降低,防控设施落后,防控效果差。

        (二)公安机关内部防控机制不健全。其原因是:第一,缺少专门负责防范工作的机构、人员。由于基层派出所没有专门的机构和人员,加之工作任务繁重,故管理和防范的职能不能得到充分发挥,影响整个治安防控体系建设。第二,作为防控力量的警力资源得不到有效整合,社会治安防控工作的主导作用没有充分体现出来。第三,人防、技防措施尚未形成有效网络,防控格局较分散,防控工作处于松散状态,为违法犯罪活动的产生提供了便利。

        (三)社会面上的防范机制尚未形成,存在公安一家唱“独脚戏”。其原因是:第一,各级各部门及社会各方面的力量未能充分调动起来,群防群治、齐抓共管的局面没有完全形成。第二,由于受经费的制约,基层治保会、保安队、联防队名存实亡,形同虚设,没有充分发挥群防群治组织在社会治安防控体系建设中的积极作用。第三,社会面上治安防控体系的载体和形式五花八门,有的乡镇以创“十星级”文明户为载体,有的以“三创合一”(创安全社区、创无毒社区、创交通安全文明村寨)为载体,不能完全适应新的社会治安防控工作的需要。

        (四)防控工作的运作方式有待改善。其原因是:第一,防控重点不明确。一些地方,对重点人口、暂住人口几乎处于失控状态,给了违法犯罪分子可乘之机。第二,防控工作处于被动。基层派出所警力严重不足,导致治安防控工作存在漏洞,不同程度地存在死角死面。第三,防控工作制度不完善,没有根据案发特点,科学有效地调整防控时空范围,造成防控时间上的空档。

        二、当前社会治安防控体系建设的对策

        当前,我县社会治安防控体系建设必须紧扣“平安**”建设,以维护全县社会稳定为目标,进一步提高对治安防控体系建设的认识;构建大刑侦格局,以打促防;加强公安防控犯罪机制和社会防控犯罪机制建设;不断加强公安派出所正规化建设,充分发挥在治安防范中的核心作用。从而构建严密的治安防控体系。

        (一)进一步提高社会治安防控体系建设的认识。社会治安防控体系的建立和推行,要求公安机关和全体公安民警要高度重视,将防控工作纳入重要议事日程,增强抓好治安防控工作的自觉性和责任感。并舍得投入足够的人力、物力和财力。要按照年初召开的省、市政法综治会议精神,把强化治安防控工作的目标、任务、职责和权限层层分解,特别是要纠正基层派出所“重打轻防”的思想,继续在县城派出所推行“四队一组”、农村派出所推行“一警一区”的警务模式改革,以社区警务为依托,将警力下沉,警务前移,走群防群治道路,真正把管理和防范作为派出所工作的主要任务。

        (二)整合公安内部警力资源,构建大刑侦格局,以打促防,严厉打击刑事犯罪。公安机关各警种、各部门要坚持“严打”方针,充分发挥各自的优势,树立起侦查工作事关全局的意识,进一步加强信息沟通,加大协调配合力度,利用各尽所长的侦察手段,找到最佳结合点,为侦破案件,打击犯罪服务。第一,刑侦部门要严厉打击“杀人、爆炸、放火、抢劫、强奸、绑架人质、涉枪涉暴”犯罪活动;对盗抢机动车、大牲畜和“两抢”等多发性犯罪适时组织开展专项打击;开展经常性的“追逃”斗争,把追捕逃犯的工作不断引向深入。第二,治安部门要在积极开展对管辖的九十五种刑事案件侦破的同时,通过各项治安行政管理发现刑事案件线索,积极为侦察工作服务,要在侦办案件中发现管理中的薄弱环节和漏洞,不断推动治安工作向前发展。第三,经侦部门要把金融、财*、商贸等领域内发生的大要案件作为侦破工作的重点,落实责任,建立和完善经济犯罪防控体系,预防和减少经济犯罪案件的发生。第四,看守、行拘部门要坚持把深挖犯罪、积极开辟侦查破案第二战场作为一项长期的工作任务来抓,要充分发挥“违法犯罪资料库”和特情耳目的作用,依法、合理运用政策、法律,加强对在押人员的教育,努力获取高质量的案件线索;第五,其他各警种、各部门要牢固树立起“我为侦查工作服好务”的思想,切实履行职责,团结协作,自觉为侦查工作提供支持和保障。

        (三)加强公安防控机制建设。要以“110”指挥中心为龙头,构建县城治安防控体系和农村治安防控体系。第一,要充分发挥“110”指挥中心“灵”的作用,紧紧抓住“110”指挥中心快速反应这一机制,建立起各警种各辖区协同作战,快速反应的动态防控体系,真正提高预防和控制犯罪的能力。第二,在县城进一步完善社区民警、交、巡警三警联动,再辅以机关单位保安派驻的"3+1"警务制度,构建严密的县城治安防控体系。就是要充分发挥社区民警、交、巡警及内部单位保安“巡”的作用,将警察摆到易发生问题的场所和地段,采取步巡与车巡结合,着装与便衣结合,巡逻与伏击、守候、跟踪、监视等结合的方式,全面加强对公共娱乐场所、交易市场、商业网点、主要街巷、繁华路段的巡逻控制,实行多层次、全天候巡逻机制,从而减少各类案件的发生。第三,在农村进一步完善以社区警务室为点,乡村"110"为线,社区民警为片,治安联防组织为面的"点、线、片、面"相结合的防控体系。着重加强对重点人口、暂住人口、外出务工人员和外来探亲访友人员及出租房屋的管理,以及刑释人员和违法青少年的安置、帮教工作。工作中,要突出重点,落实监控措施,及时掌握有违法犯罪活动情况,预防和减少违法犯罪。 (四)加强社会防控机制建设。社会治安必须依靠全社会各方面的力量,群防群治,齐抓共管。第一,以落实报酬为核心,最大限度地挖掘社区资源。就是要着重抓好治保会建设,全面落实对治保主任的人事建议权、工资发放权、工作考核权的“三权”管理。将治保主任不低于**%的工资,直接由派出所发放,充分发挥治保会在群防群治中的主力军作用。第二,组建乡镇保安队,建立以乡镇为龙头的农村社会治安防范联动机制。保安人员的组成以各乡村基干民兵为主,其职能是在派出所的领导下,防范各自辖区的社会治安,协助各派出所打击各种违法犯罪活动。第三,组建义务巡逻队,开展治安巡逻防范。要把“创安全文明社区、创无毒社区、创十星级文明户、创平安大道”作为乡、村、社、户"四级"防范网络的有效载体,广泛开展院坝联防、山弯联防、村寨联防活动,增强群众的自防自治能力;要通过建立联防小组等形式,开展“十户双联”(联户致富、联户创安)、屋场联防;集镇要成立护厂(村、校)队,大力开展“行业联防”、“周边联防”、“门栋关照”等多种形式的治安防范工作,把治安防范的根植于群众之中。努力实现“发案少,秩序好,群众满意”的目标。

        (五)加强基层派出所正规化建设,发挥派出所在治安防范中的核心作用。要按照省厅下发的《关于加强全省公安派出所建设的实施意见》,实行局长对派出所建设负总责、分管局领导具体抓、相关业务部门指导的工作责任制,推进派出所正规化建设。第一,强化社区警务,以各社区警务室为依托,将警力按**%以上的标准下沉到层基派出所,实现警务前移,贴近群众。第二,狠抓派出所内务规范化建设。按周部长“人要精神,物要整洁,说话要和气,办事要公道”四句话的要求和全*“二十公”会议提出的公安队伍正规化建设“四统一,五规范”的要求,规范派出所的内务台帐、规范警务公开;推行桌签制,公布民警的姓名、职务、职责、片区、联系电话;规范派出所执法执勤、外观标识等。第三,以派出所等级达标为载体,全面推进派出所建设。第四,加大派出所硬件建设。按照“公用经费里挤一点,当地党委政府争取一点,派出所自筹一点”的办法,多方筹集资金,加大对无房派出所办公用房的投入,改善其交通、通讯和装备条件。通过这四个方面的工作,把基层派出所做大做强,切实担负起在治安防范工作中的核心作用。同时,要深入开展普法宣传教育,运用群众喜闻乐见的形式,大力开展法制宣传教育,增强公民的法制意识,提高公民遵纪守法的自觉性,大力弘扬群众同违法犯罪行为作斗争的见义勇为行为,从而在全社会形成一个全方位、整体化、多功能的社会治安防控体系。

        (六)推进科技强防、提升科技防范能力。一是在全县各重点内部单位安装电子监控设备,增强内部单位的防范能力,从而减少案件和事件的发生,也使案件快速侦破;二是在全县中学、中心学校和幼儿园安装电子监控设备,提升学校的安全防范能力,从而也使涉校涉生案件能力及时破获,打击违法犯罪行为;三是在县城各主要街道、路段、重点部位安装电子监控设备,从而提升城市的防范能力,及时破获发生的各类案件,打击违法犯罪行为,减少案件的发生;四是继续抓好涉爆单位侦破仓库的电子监控设备的维护和安装,杜绝各类涉爆案件和事件的发生。通过几大电子防控系统的安装和建设,从而提升全县的治安防控能力,打造平安和谐**,为**脱贫致富奔小康打下坚实的基础。

     

  • 关 键 词:
  • 免责声明:本站所有资料来自于作者发布、网友推荐和网络收集整理而来,本站文章仅供学习写作参考,请勿原版抄袭、发表!文章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您联系我们,我们将尽快更正。
  • 上一篇:实施社区警务战略的对策思考
  • 下一篇:浅议在社区警务中如何执法为民
  • 相关文章

    我有话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