构建和强化社区警务建设 夯实治安根基
我市社区警务建设开展两年多来,在党委政府的高度重视和上级公安机关的有力指导下,各地统一思想、积极探索、大胆实践、狠抓落实,取得了较好的成效,主要表现在四个方面:一是加强了派出所规范化建设,夯实了基层基础工作。二是强化了群防群治队伍建设,严密了治安防控网络。三是提高了广大民警的业务素质,激发了做基础工作的热情。四是密切了警民关系。实践证明,社区警务是加强公安基层基础工作、争取工作主动权的有效举措,是推动新时期公安工作发展的持久动力和战略方向。
在充分肯定社区警务建设取得成绩的同时,我们也要清醒地看到,我们对社区警务的认识、探索还是初步的,实践中还面临着许多新情况和新问题。首先,离省厅要求提出的今年实现城市派出所完成警务室设置,开展社区警务工作达100%的目标还有较大差距,主要原因是认识问题没有解决。其次,社区警务建设本身还存在许多不足,不论是运行机制还是工作成效,离人民群众的要求和现实斗争的需要还有不少差距,迫切需要我们继续开拓创新,使社区警务永葆生机和活力。全市各级公安机关必须把思想认识统一到全*“二十公”会议精神上来,继续坚持和进一步强化社区警务“依靠群众、服务群众、强化基础、管好治安”的正确观念,毫不放松、持之以恒地构建和深化社区警务建设。
一、与时俱进,坚定社区警务建设的信心和决心。
经过两年的探索和实践,我市对社区警务的理念和重要性形成了一定的共识,但是,在一些领导和民警中主要还存在三种思想误区:1,是把社区警务当作一项短期的工作任务来对待。2,是把社区警务简单化、形式化。认为社区警务就是建几个警务室,钉几块牌子,具体工作也就是坐坐警务室,没有多少实际工作。3,是把加强社区警务工作和强化打击力度的要求人为地分割和对立起来,认为强调了打击力度,基础工作就可以松一松了,社区警务也就不那么重要了。存在这些思想误区的同志,关键是没有真正领会社区警务的实质与内涵,没有真正把握社区警务发展的根本方向。要澄清这些模糊认识,(一)是要树立长期经营意识。开展社区警务建设是一项长期的、基础性的战略任务,不是突击式的“一阵风”工作,只有一以贯之、持之以恒、常抓不懈,才能真正抓出成效,为公安工作的可持续发展奠定坚实基础。(二)是要正确把握社区警务理念。不能狭隘和片面地把社区警务理解为警务室的工作,要加强对民警的正确引导,把工作着力点放在真正实现民警工作阵地前移、警务前移上。(三)是要确立打防控一体化观念。公安基层基础工作、社区警务建设以及打防控长效机制建设三者间是紧紧联系、相辅相成的,社区警务工作是加强基层基础工作的重要载体和努力方向,而基层基础工作又是打防控一体化机制建设的强大支撑和必然要求。
二、以服务现实斗争为核心,努力提高社区警务工作实效。
社区警务建设的根本目的是实现社会长治久安和群众安居乐业,因此,工作中必须突出为现实斗争服务,为打击和预防犯罪服务这一重点。(一)是要科学合理配置警力。各地要从促进打防控一体化建设和社区警务长远发展的需要出发,警力安排上要按照不少于三分之一总警力的配置要求向派出所倾斜。要完善社区民警与治安专业组的职责分工,加强工作协作配合,完善派出所与驻片刑警中队的协作机制。(二)是要提高基础信息工作的效用。各地要把推进信息警务建设作为推动公安工作和队伍建设新跨越的战略性任务。(三)是要加强隐蔽力量建设。通过调整充实、合理布局、科学使用,建立起以隐蔽力量为骨干、信息员队伍为基础,覆盖社会面的情报信息工作网络,切实加强阵地控制,有效促进治安防控和打击破案工作。(四)是要着力解决突出治安问题。就当前来讲,重点是遏制“两抢”及机动车被盗和入屋盗窃犯罪。要充分发挥社区警务优势,动员组织群防群治力量,扎实开展人口排摸、强化社区和路面巡逻、落实重点部位控制,及时发现犯罪线索和犯罪嫌疑人。并以此来不断完善社区警务的各项工作。
三、进一步深挖社会资源,夯实社区警务工作的社会基础。
充分挖掘社会资源,动员和依靠社会力量参与治安工作,实现治安工作社会化,是社区警务的本质所在。(一)是要不断夯实群众基础。要进一步明确“为谁执法、为谁服务”的问题,坚持执法为民思想,善于寓管理于服务之中,积极争取群众的支持和配合,提高工作实效。(二)是要不断开拓工作思路。要拓宽视野,善于灵活运用社会的各个组成要素,这是社区警务理念的精髓所在。譬如信息工作,现在除了公安机关,其他很多政府部门和行业协会都有自己的基础信息,这些信息我们可以通过主动协商,实现信息共享、资源共享而为我所用。再譬如流动人口管理工作,要坚决纠正动辄对流动人口进行随意清查、驱赶的简单粗糙做法,应善于通过专门工作,注意排查发现对社会治安有现实危害的重点对象,加强管控力度,有效遏制流动人口违法犯罪活动。
四、适应打防控一体化建设的需要,不断完善治安防控体系建设。
治安防控体系建设既是社区警务的重要内容,又是打防控一体化建设的客观需要,必须努力加强。(一)是派出所可以实行弹性工作制,以增强派出所的工作主动权。(二)是要改进勤务方式方法。尤其是在夜间工作时段,要把主要精力放在组织巡逻、安全检查、防范提醒和重点守候上,提高现行抓获犯罪能力。三是要提高技防和人防工作水平。积极创建技防型社区(小区);大力探索和加强重点路段、重点区域的技防措施,提高社会面的控制力。
五、建立科学合理的考核机制,推动社区警务工作的健康发展。
建立公正、科学的考核评估机制是深化社区警务,推进打防控一体化建设必不可少的内容。(一)是要进一步完善派出所等级评定工作。(二)是要提高考核评定工作的实效。各派出所要根据等级评定要求,研究制定对民警的个体考核办法,以进一步激发民警工作的积极性。(三)是要不断改进考核方法。各地要充分利用现有计算机系统功能,把对派出所的等级考核逐步转向以网上考核为主,更加及时、客观地掌握派出所工作情况。实施社区警务建设,强化基层基础工作是公安工作的一项战略性任务,是推进打防控一体化长效机制建设的重要内容和有效载体。各地要进一步统一思想,振奋精神,扎实工作,全面构筑派出所社区警务,为促进我市公安工作的可持续发展而不懈努力。
相关文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