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派出所社区民警某某(二)
在*市公安局*分局,有这样一位普通的民警,他对自己所从事的事业始终兢兢业业,对身边的群众一贯怀有真真切切的感情,身为一个警察,他在真正的意义上做到了与老百姓心连着心、手牵着手、情系着情。他就是被社区群众誉为“社区全职管家老陈”的社区民警、*市公安局*分局*派出所*社区民警*。
今年**岁的*,干上警察这一行可说是“半路出家”。****年他应征入伍,成了一名光荣的解放军战士,在部队,*同志经受了无数次血与火的考验,在****年对越自卫反击战中,*同志荣立三等功,显示出一个军人的赤胆忠心和铮铮铁骨。部队的生活使得*同志对人民群众的感情刻骨铭心,他常说,比起那些牺牲的战友,我实在是幸运的,我的生命其实已不属于哪一个人,而应该用来全心全意地为人民服务,惟有这样才对无愧于这一身警服。
回到地方后,*一直在*市公安局*分局*派出所担任社区民警,二十多年来,他始终战斗在社区警务工作的第一线,无论形势发生什么变化,出现什么情况,遇到什么困难,他始终牢记执法为民的宗旨,努力用自己实实在在的行动,团结和依靠社区群众,构筑起让居民群众放心、满意的平安社区。他陆续荣获了政法先进个人、社会综合治理先进个人、双文明建设先进个人、优秀社区民警等称号、多次荣获嘉奖。几十个春秋,世间不知要承载多少大事。*怀揣着一颗赤子之心,默默地沉在社区,沉在群众中间,本色依然。
“社区就是我的家,我的岗位在社区”
*自从穿上警服,就一直对社区工作怀有深厚的感情,这么多年来,眼看他的荣誉越来越多,他也有好几次变动工作的机会,可他舍不得辖区的居民。他常说:“社区就好比是我的家,我的岗位在社区,生活、工作在这里的上千户家庭、数千个居民,是我服务的对象,时时刻刻我得替他们着想!”
****年*月,*派出所进行了整合,*来管辖*警区,这是一个出了名的“老大难”社区,原是老工业城区,辖区内有社区有常住人口****户,****人,清水塘办事处暂住户口登记****人,仅私房出租户就有***多家,这里以前一直是各类刑事案件的高发地段,没有谁没在这儿“拌过式样”。不少熟悉*的人都劝他“找个轻省点的社区养老”。但*却说:“在这个社区工作,是领导对我的信任,只要给我时间,我一定改变*社区现状!”
为了尽快熟悉情况,赢得群众,扭转局面,*用了整整两个月的时间,走遍了辖区内的大街小巷。那段时间,他一边深入宣传实施社区警务战略的重要性,争取社区群众的理解和支持;一边广泛走访群众,征求社区群防群治的意见和建议。那时,*社区由于城市人口和农村人口混杂,居民户口错重的现象层出不穷,不但给群众的联系带来了很大的麻烦,对治安管理也十分不利。*到任后,立即着手上门登记核对住户基本情况,了解群众对社区工作的意见和建议。不少居民不配合,以为老陈是上门找茬的,老陈可说是磨破了嘴皮,跑断了腿。那时正是炎热的夏天,*背上挎包、挽条毛巾,一家一户地上门收集意见和建议。将群众说到的问题一条一条地记录在自己随身携带的小本子上。居民们见老陈这样能为百姓吃苦,打心眼里把他当作自己人。
*常说,社区工作是做人的工作,做人的工作是要靠感情作为纽带的。作为一名社区民警,面对群众更要有诚心、细心、耐心和责任心,只有做到亲民、爱民,人民群众才能愿意与我们打成一片,与我们结交朋友,交流感情,互通信息。在*的管段里,几乎每户居民家里都会有一张他送上的“警民联系卡”。可别看这张卡片小,它却把老陈和广大居民的心紧紧地连在了一起。那上面的电话号码也不仅仅是一串简单的数字,而是老陈数十年如一日为民服务的承诺。“有事请打我电话,我一定会尽快赶到。”每次送出一张“警民联系卡”,*都会对群众作出同样的承诺。时间久了,居民不但遇到有什么急事、难事,如水、电、煤发生故障,下岗待业、夫妻不和、家人患病、住房紧促、子女就读等第一个想到的都是他,就是遇到什么喜庆事,也都爱找他。因为将心比心,因为设身处地,居民群众把*当成了自己的亲人。其实,*在心里,又何尝不是每时每刻将社区的每一户居民当作自己真正的亲人啊。
“社区居民都是我的亲人,关心他们不需要理由”
社区是个大家庭,不管贫贱富贵,不管常住暂住,*都把他们当作是大家庭的一分子,全心全意地去关心其中的每一个居民。多年来,*总是这样告诫和要求自己:无论任何时候,都要以鱼水之情善待社区居民群众,自觉摆正同群众的关系,努力做到民有所呼、我有所应,民有所忧、我有所虑,民有所求、我有所助,民有所难、我有所救。就拿他现在管辖的*社区来说,社区内每家每户的情况,他都了如指掌。谁家有孤寡老人需要特殊照顾,谁家有什么困难需要及时帮助,甚至连谁家的电路老化、存在隐患,他心里都有一本详细的账,人们都亲切地称他为“全职管家”。
前年秋天,*到农药厂的下岗职工老宾家走访,见老宾卧病在床,同老宾一起下岗的老伴也精神不振,老陈心里感到十分难过。此后,他就把老宾家的事当成是自己的事,不怕跑腿,不怕磨嘴皮,同居委会干部一道与民政部门打了不少的交道,最终为老宾家争取到了社会最低生活保障金,解了老宾的燃眉之急。老宾含着眼泪,握着*的手,半天说不出话来。社区里有户姓周的人家,父母都长年在外打工,家里只有爷孙两人。小周原在技校的是机械装配,但因一时没有找到合适的工作,脾气变得有点古怪,加上社会上一些不三不四朋友的拉拢,逐渐地滑上了歪道。爷爷管不了孙子,内心非常着急。*了解这个情况后,三番五次,主动上门做小周的思想工作,教会他做人与处世的道理,并帮他在铜藕路口找了一家轮胎修理店做事,终使小周悬崖勒马,改过自新。感动得小周的爷爷逢人就说老陈做了一件积德行善的大好事。春节前夕,在*社区有姓王的兄弟两家,由于长期家务纠纷而积怨太深,兄弟两人发展到了拿菜刀互相威胁的程度。分别与王家兄弟促膝谈心,并会同司法所、居委会的有关同志一起出面加以调处,最终使矛盾化解,兄弟二人握手言和。邻居们得知后,都笑着说:“要不是陈警官,怕是我们这个年也过不安稳。”
*有这样一段肺腑之言:“老百姓的事,有些在我们看来是小事,在他们的眼里就是关系切身利益的大事。”有一次,老陈在对轴瓦厂一家张的人家进行户口项目核对登记时,发现张家一个小孩登记为“城市户口”,而户口底册上却为“农村户口”。老陈当即告诉张家有关户口的常识问题,并细心讲解了更正户籍资料的必要性和变更户籍所需的材料和程序。张家人感动地说:“不是你这次上门核对户口,我还不知道户口薄上有问题,感谢你及时的提醒,要不一旦用到可就要误事了!”像这样的事,老陈遇到过不少回,每次他都以对人民群众高度负责的态度,帮助解决。
这些年,不论刮风下雨,*每星期都坚持几晚到社区里转上几圈,有时一直到深夜。平时,不管在哪里,老陈只要看见摩托车或电动车的主人不重视防盗,他都不忘提醒几句。有一次,老陈在*株化工四卫门巡查时,发现有辆红色摩托车停在门口,没有上锁。他好不容易在家属区找到车主,却得了开门的小伙子一句“烦死了,还让不让人休息”的呵斥。老陈只是笑笑,耐着性子同那个小伙子谈起防盗的常识,直到他心服口服。当老陈帮他将摩托车推进了院子,那小伙子终于不好意思地笑了,连声说“感谢”。
*就是这样尽心尽力地为老百姓做事情,但对自己家里的事情,却照顾很少,特别是对自己的事显得十分马虎。多年辛勤的工作使得老陈患上了高血压,一年总要发作好回。有几回正碰上所里的专项行动,领导不安排他参加,他却主动请战。有一次在值班时,病情突然加重,他只好请同志替一下,吊了*天水,硬是没请一天假。曾经有人问*:“为了老百姓这些家长里短、鸡毛蒜皮的小事,你整天这样激情似火地忙碌,到底图个啥呀?”老陈听后,呵呵一笑说:“其实你想想看,有什么能比每时每刻分享每家每户的快乐,更让人感到开心的呢?社区居民都是我的亲人,关心他们还需要理由吗?”
“守护社区的安全是我的职责,让群众满意是我的心愿”
身为一名警察,首要职责是保护人民群众的安全,这个“安全”在*的眼里不仅仅是生命财产的安全,他从一个社区民警的角度出发,把确保社区群众的安居乐业作为永恒不变的追求。近年来,*会同所在社区居委会进行实地考察,共同探讨加强社区治安工作的措施和办法,形成了“人防、物防、技防三位一体”的创建安全社区工作思路,目前。老陈所管辖的社区有**家单位已经安装了电视监控系统,为预防涉企犯罪起到了良好的效果。
在走访居民和采集治安信息过程中,*发现辖区内人户分离、房屋租赁及外来人口愈来愈多,对人口的管理也愈来愈复杂。于是,他利用业余时间对地区人员住户进行了汇总分析,并用不同的标志将每户人员按照常住、人户分离、房屋租赁和外来人口等情况进行分类收集整理,建立了便于管理的一整套基础手册型资料,形成了人人皆知的老陈的“红宝书”。这“老陈的红宝书”,得到了分局领导的充分肯定,如今已成为*社区民警学习的一块“样板”。这些看似简单却又精巧科学的方法,使*社快速、全面地了解了社区,为社区长效管理打下了扎实基础。不少人半开玩笑地说“只有有了‘红宝书’,才能成为社区的‘全职管家’。”
到*社区工作后,*针对社区往年刑事案件高发的态势,为了确保社区的安全,他想方设法,积极开展群防群治。在争得辖区内老党员、老干部、老同志的支持下,他落实了**多名信息员,组建了*支群防群治队伍和一支专业巡防队,共有队员***人,将他们*人一组,对社区进行切块负责、承包防范。除不断对巡防员进行防范知识和防卫技巧培训外,老陈还在警务室门口采用黑板报、下社区发放宣传单提醒等方式,及时报道发案情况和预警信息。他自编、自写的黑板报内容每月都要换上两三次,通俗易懂,老百姓很是爱看。他还大力推行白天重在“看”、晚上重在“巡”、深夜重在“守”的**小时“全天候”防范模式,收到了良好的效果。
细致工作,不仅增进了警民之间的感情,改善了警民关系,在感情上得到了群众的回报,同时也使*在工作上得到了辖区内群众的信任和大力支持,辖区内一有什么情况,群众都争着向老陈反映。许多居民说:“老陈做事认真,为民负责,这样的警察,我们信得过。有了他,我们睡觉都感到安稳!”****年**月的一天晚上,有两个男青年提着一个编织袋,在*路口游荡。*路口一家废品收购店的业主见此情景,想起平时老陈的叮嘱,顿时提高了警惕。他不动神色,悄悄地拨通了老陈的手机。*闻讯后,立即带领几个联防队员赶到现场,对那可疑青年进行盘问。那人自称是收废品的,但编织袋竟然是起子一把、钳子一把、手电筒一只、钢板*块和电缆线一捆。老陈抓住疑点不放,紧紧相逼,最终使那家伙无法抵赖,彻底坦白。原来他们是*萍乡的两个流窜盗窃案犯,已经在多个县市连续作案**多起。听说*区是工业区,于是想在这个社区里捞上一把,没想到刚踏上*社区的土地,还没“开张”,就一下子栽倒在老陈的手上。
做好辖区内刑满释放、劳教人员等重点对象的帮教工作,使他们逐渐转化成对社会有用的人,是*作为社区民警长期重视的又一项工作。唐某因为强奸被判了*年,****年刑满释放后,生活上一直没有着落,加上对以前所犯的事有点其他的想法,他情绪低落,整天无所事事,借酒消愁,还时常扬言要上访、要报复,甚至与以前所谓的朋友发展到用刀威胁的地步。*知道后主动上门与他交谈。尽管吃了不少闷,但老陈却毫不气馁,仍耐心地与他掏开心窝讲真话,开导他要自尊自立自强,重新做一名对社会有用的人,而且还协助他跑起了运输。平时,*还不断地鼓励他,告诉他要珍惜这个机会。经过一段时间,唐某不仅自己学好了,而且还经常教育别人跟着做好人,像变了一个人似的。像唐某这样的例子,老陈遇过不少,在他的辖区内共有**名重点人口,老陈在他们身上倾注了大量的心血,把他们当作家里人对待,千方百计帮助他们走出困境。多年来,这些人中已经有**人彻底走上了正路,他们对老陈是感恩戴德,但老陈却觉得没什么,他说:“守护社区的安全是我的职责,让群众满意是我的心愿!”
*就是这样的一个人,一颗心,为着人民而跳动,自己却感到习以为常。已年过半百的他,自己家里有妻儿老小,但在妻子眼中,他从不顾家;在儿子的记忆里,他的身影又总是那么忙忙碌碌。对于这些,*也常常感到不安和愧疚。但是,只要想到自己身上肩负的职责,想到社区群众对他的那份信任,想到组织上和同事们对他的关怀和支持,他就会在不安和愧疚之余,越发感到一种无形的力量,不仅增添着他强烈的责任感,也激励他更加坚定决心做好今后的工作。他常对自己说,舍小家,为大家,造福千家万家,这才是警察的本色,为了人民群众对自己的那份沉甸甸的信任,就是一辈子钉在社区民警的岗位上,也无怨无悔!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