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您当前位置:公安文秘网 >> 办公文秘 >> 理论调研 >> 浏览公安
  • 以“大走访”推动公安群众工作的新思考

    时间:2011年03月14日 来源:其他 点击:收藏此文 字体:

        公安部党委部署开展的“全*公安民警大走访”爱民实践活动,是对公安群众工作的发展和创新,深刻揭示了公安机关的政治责任、价值取向和根本要求,具有现实意义的针对性、特色鲜明的实践性和高瞻远瞩的战略性。

        一、当前公安群众工作的“三个缺乏”和“四个失去”

        在全*县级公安局长培训班上,不少县级公安局长认为,目前,基层公安机关做群众工作存在“三个缺乏”。

        首先,少数民警对群众工作缺乏真情实感。虽说公安机关与群众的关系应该是鱼水关系,但是在基层公安工作中,不顾及群众利益,甚至侵害群众利益,伤害群众感情的事屡有发生。有的对群众冷硬横推,有的在处理涉及群众利益的问题上,特别是在征地拆迁、市容整治等工作中,自觉不自觉地站到了群众的对立面。一些基层民警不愿近距离接触普通群众,而与企业老板等特殊群众打得火热,所以有人形象地说现在公安机关与群众的关系是“油水关系”。

        第二,缺乏公安机关与群众的沟通渠道。思路不宽,只是简单以为帮群众做好点事,逢年过节,给困难群众送点钱物,平时搞点活动,开开座谈会,填些征求意见表等;方法不多,只是通过强调民警下社区,搞搞治安宣传来做群众工作;措施不实,在服务群众中做好群众工作,进而服务公安工作方面收效不大,取证难、追逃难、追赃难的现象普遍存在。

        第三,缺乏对新形势下群众工作特点规律的研究。少数单位和民警凭老经验办事,依老套路服务,观念陈旧、方法呆板、手段滞后、重管理、轻服务,素质能力难以适应新形势下群众工作的要求。

        这样的“缺乏”,直接导致了群众工作的“四个失去”。一是公安机关在打击力度和防范效果上与群众的期望值还存在一定距离,一些该破的案件破不了,该防的案件防不住,公众失去安全感;二是少数民警服务意识淡薄,以管人者自居,群众失去了亲切感;三是部分民警独立执法办案、处置各项警务活动和做群众工作的能力薄弱,方法简单粗暴,使群众失去认同感;四是极少数民警执法不公、为警不廉、以权谋私、贪赃枉法,甚至成为恶势力的保护伞,严重败坏了民警整体形象,使群众失去信任感。

        二、走出群众工作困境——大走访的重大实践意义

        “全*公安民警大走访”爱民实践活动虽然开展时间不长,但效果十分明显,为群众解决了一大批实际困难,化解了一大批矛盾纠纷,整治了一大批治安隐患,侦破了一大批刑事案件。实践证明,大走访是公安机关在用实际行动学习贯彻科学发展观、推动公安事业长远发展,具有重大的实践意义。

        (一)大走访使公安民警的思想进行了一次大的转变。大走访活动不是恻隐之心,而是政治责任;不是策略安排,而是价值取向;不是权宜之计,而是根本要求。

        首先要融入群众。融入群众就要求民警在做群众工作时,主动放下架子,注意一言一行,言语上客气一些,举止上得体一些,态度上和蔼一些,多和群众交流沟通。其次要服务群众。服务群众就是要从感情上多感受群众的酸甜苦辣,把自己当成群众中的一员,用真心、动真情,带着对群众的深厚感情去做工作。第三要体恤群众。只有民警切身体会到了群众疾苦,思想就能发生质的变化。在这次大走访活动中,我局民警形成了全警动员,全警参与,全警受教育的良好氛围。共走访群众****余户,结对扶帮***户,征求意见建议***余条,为群众办好事***余件。

        (二)大走访使公安民警与人民群众的关系更加和谐。我局积极回应人民群众的新期待,努力构建和谐警民关系,牢固树立“群众至上”的理念,教育广大民警深刻认识到公安工作的根基在人民、血脉在人民、力量在人民。每名民警都自觉成为和谐警民关系的缔造者,真正“想群众所想、急群众所急、帮群众所需”。准确把握人民群众对公共服务的新要求。在治安、户政等方面,推出便民利民惠民的政策和措施,普遍实行社区民警警民联系卡、主动送证上门、一站式服务等服务制度。保证“能让群众一趟办完的、决不让群众跑第二趟”让群众实实在在地感受到公安机关执法为民带来的实惠。准确把握人民群众对工作作风的新要求。大走访活动中,我局大力开展“结识一批群众朋友、帮扶一批困难群众”、“创和谐警营、为群众做好事”、“听民意、解民忧、办实事”等活动。不少群众形象地说,过去是“有困难找警察”,现在是“警察找困难群众”。

        (三)大走访使公安民警解决矛盾纠纷更加得心应手。我们在大走访时深刻体会到,有些小事,对于民警来说,可能不算什么事,可从老百姓的角度去看,就是大事、难事。要想赢得群众对我们工作的支持,理解,就要从群众关心的一件件小事、难事做起。在大走访中,重点排查化解土地纠纷、房屋拆迁、建设用地、中小企业生产经营困难和劳资纠纷等经济社会领域中可能影响社会和谐稳定的苗头性、倾向性问题。通过走访,先后化解各类矛盾纠纷**多起,消除社会不稳定因素,促进了社会稳定。

        (四)大走访使公安机关打击违法犯罪的力度加大。作为县级公安机关,我们始终把维护社会安定和政治稳定作为第一要务,认真倾听民情民意,切实把维护群众安全、治安稳定作为关注民生的具体举措,精心组织开展打击“两抢一盗”、命案侦破、打黑除恶、扫黄禁赌禁毒等专项行动,大力营造对严重暴力犯罪、涉黑涉恶犯罪,破坏重点工程建设犯罪、吸贩毒、聚众赌博等违法犯罪的严打高压态势。“大走访”活动期间,我局共破各类刑事案件***起,刑事拘留犯罪嫌疑人***名,逮捕***名,移送起诉***名,抓获各类逃犯***名;并先后查处行政案件****起,处罚违法人员***名。

        三、由大走访引出的公安群众工作新思路

        实践证明,大走访活动是一项实实在在、具体有效的群众工作,是公安民警尽职尽责的重要法宝。如何做好新形势下公安群众工作,大走访的实践意义带给我们以下三点启示。

        (一)从群众满意的事情做起,从群众不满意的问题改起,是公安工作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必须坚持的重要原则。通过这次“大走访”活动,我们进一步感受到,老百姓关注什么,我们就干什么;老百姓痛恨什么,我们就打击什么;老百姓反映什么问题最突出,我们就集中整治什么。要深怀爱民之心,带着对群众的深厚感情去从事警务活动。把群众的呼声作为第一信号,把人民的需要作为第一选择,把人民的利益作为第一考虑,把人民的满意作为第一标准,不断回应群众的新期待,拉近与人民群众的感情距离。要为民多办实事,要从解决一些群众最关心、反映最强烈的问题入手,坚持办多数群众受益的事,办力所能及的事,办群众看得见、摸得着的好事实事。

        (二)警民联手共筑“钢铁长城”,专群结合打造一方平安,是公安工作不会改变的定律。在大走访中,我们更加明确认识到,任何违法犯罪活动,都脱离不开群众生活的领域。广大人民群众知道最直接、最广泛,在深度上和广度上都是公安机关远远不及的。因此,深入推进公安信息化建设,首先要从信息采集源头上注重群众信息的通畅,广泛发动、组织群众打好信息战。实际上,很多群众都有同仇敌忾的正义感,都有参与社会治安管理的积极性。只有广大民警的走访工作做到家,并且具有群众喜爱的亲和力、公信力形象,民警在群众心目当中才能真正高大起来,群众也会发自内心地支持公安机关和群众工作。

        (三)真心关爱和体恤每个民警,积极满足每个民警的合理需求,是新时期公安思想政治工作的有效途径和必要手段。从世界范围来看,警察属于高危职业,在全球十大危险行业中排名第三,仅次于矿工和战地记者。从我国来看,公安民警也始终承受着高强度、高负荷、高风险工作的严重压力。因此,在从严治警的同时应始终坚持把关心和爱护民警,为民警办实事解难事作为党委的重要议事日程,推出并落实一系列从优待警的举措。例如:成立“人民警察正当执法权益保护委员会”,有效维护民警的正当执法权益;建立因公负伤民警快速救治绿色通道,使负伤民警能在第一时间得到最好的救治;始终重视民警的身心健康,坚持体检、疗养、休假制度,建立民警团体医疗保险机制和保险基金制度;提高优抚标准,加大优抚力度;开设民警心理咨询室、心理健康驿站网站和心理咨询服务热线;不断加大对警械装备和基础设施的投入,基本保障体系逐步完善,进一步促进队伍凝聚力和战斗力的提高。   

     

  • 关 键 词:
  • 免责声明:本站所有资料来自于作者发布、网友推荐和网络收集整理而来,本站文章仅供学习写作参考,请勿原版抄袭、发表!文章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您联系我们,我们将尽快更正。
  • 上一篇:浅议在社区警务中如何执法为民(二)
  • 下一篇:浅议如何提高接处警中语言技巧
  • 相关文章

    我有话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