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您当前位置:公安文秘网 >> 办公文秘 >> 理论调研 >> 浏览公安
  • 论公安机关在群体性事件的预防和处置

    时间:2011年03月30日 来源:其他 点击:收藏此文 字体:

        当前,“群体性事件”成为了影响社会安全的最不稳定因素之一,其危害性严重危害了国家、社会、和人民群众的安全,**年,全***县公安局长来京培训,很大一部分原因也正因如此。很多人在分析群体性事件的时候,认为经济、政治、文化等是群体性事件发生的根本原因,甚至是本质原因,在这里我不做可否。作为公安机关的一份子,我想,关于群体性事件我们能做的也只有两点:“发生前的最大限度预防”和“发生后最合理有效的处置”。下面我详细的谈谈公安机关如何有效的预防和处置群体性事件。

        什么是群体性事件?群体性事件的构成有有哪些?群体性事件是指:“聚众共同实施的违反国家法律、法规、扰乱社会秩序,危害公共安全,侵犯公民人身安全和公私财产安全的行为”。日常生活中,群体性事件不过以下几种:非法集会、游行示威、罢工罢课,聚众围堵,冲击党政机关以及在公共场合姿势闹事,较大规模的聚众斗殴等…**年*月*日,发生在西藏自治区拉萨的打砸抢烧事件想必我们每个国人都有所耳闻,藏独分子煽动喇嘛和无知民众进行大规模的破坏活动,致使拉萨的经济严重受损。从犯罪的构成要件上来讲:*.*事件的主观原因是:参与事件的喇嘛和群众受到藏独分子思想上的教化和引诱,而这种内驱力也是决定这场破坏的主观因素。这这种外界世界的刺激也促使他们采取了这种非法的方式来发泄,同而,客观方面也就造成了危害社会、危害国家的不必要损失,同时也其危害性也比较严重的触犯了法律。

        群体性事件的特征。群体性事件的爆发常常由一些偶然因素引起,因此具有较强的突发性,另外,参与的群众往往因为涉及到某种共同的利益,而产生了共同的思想情绪,因此事情一旦发生,很容易形成人员聚众,所以其具有聚众性。在群体性事件的发生过程中参与的群体和旁观者之间会发生频繁的互动,大批群众的聚集也自然而然的导致了事件的失范性、和演变性。**年**的**事件就是一个很好的说明,笔者提出一个很简单的问题,一个小女孩的死亡能否直接引发几百人对县级公安局和政府的暴乱以及打砸抢的事件吗?答案是:不可能,**事件的根本原因在于**地区长期警民关系的不协调以及政府和人民群众的矛盾、积怨等,当这种矛盾积聚到一定得程度,而恰巧女学生死亡也成为了根本的导火索,最后**事件爆发了,这也体现到了事件的突发性!本来是少数人,而其对民众的广泛联系导致了大批群众的参加,最后事件严重升级,这也体现了群体性事件的:聚众性、互动性、失范性和演变性。

        群体性事件的预防和处置。事件的突发性决定了早期预防的极端重要性,只有尽早防范,才能以较小的代价获得较大社会效益,只有立足于“早”才能摆脱被动局面,夺得运筹时空和人力、物力的主动权,因此公安机关应强化信息工作,及时和掌握那些带有苗头、倾向性的问题,及时做好疏导工作,消除可能引发群体性各种因素和条件。

        处理群体性事件有以下几个思想原则:一,防止矛盾激化原则,二,依法果断处置原则,三,慎用警力,强制措施和武器警械原则,以其作为指导思想,具体情况具体分析。**年,**省**市某公园发生大批法轮功人员聚众事件,**市公安局接到报警电话迅速组织力量,赶赴现场。首先,对其进行了宣传教育,疏散了现场群众。对个别不听劝阻的人进行了强制措施,果断品平息了事态,同时做好了取证工作也及时的清理了现场,后期进行了时间调查,对幕后操中者、首要分子等进行了处理,成功的处理了群体性事件。

        笔者个人对公安机关有以下几点建议:首先,获得事件发生信息后,首先选择便于观察全局,利用内外联系,易于机动力量隐蔽和出动有利地形,建立现场指挥。

        第二,到现场后首先通过直接和间接观察现场,了解事件主体的情绪、状态、类型、摸清事件的来龙去脉。

        第三,管制现场,控制局势。首先封闭现场和相关地区,未经检查批准,任何人不得进入。第二,设置警戒线,划定警界区域,第三实行区域性交通管制,第四,查验现场人员身份证和嫌疑人携带的物品,第五,任何人不得在现场录音,拍照等,对正在进行违法犯罪人员设法调离现场进行拘捕。

     

  • 关 键 词:
  • 免责声明:本站所有资料来自于作者发布、网友推荐和网络收集整理而来,本站文章仅供学习写作参考,请勿原版抄袭、发表!文章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您联系我们,我们将尽快更正。
  • 上一篇:树立执法为民思想 大力推进公安法制建设
  • 下一篇:加强法制宣传教育,全面提高公安执法水平
  • 相关文章

    我有话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