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强和改进公安党建工作的几点思考(二)
新形势下,如何加强和改进基层公安党建工作,更好的服务社会经济发展,笔者结合公安工作实际进行了认真思考,笔者认为,加强和改进公安党建工作,必须要牢固树立科学的发展观,坚持以人为本的理念,在工作机制、工作内容、工作方法上有所突破,有所创新,有所发展,有所提高。
一、坚持以人为本,不断创新和丰富基层思想政治工作的有效方法 工作方法决定工作效果。实践证明,如果忽视对“人”的关心,满足于用计划经济体制下的老形式、老办法来教育管理民警,就事论事,必然导致工作的针对性不强。要在基层政治工作中不断创新工作方法,在理论学习上采取诸如组织征文比赛、演讲、辩论会等多种有效形式充分调动广大民警参加理论学习的积极性,变民警由学习中的被动教育为主动参与者,采用一些民警欢迎、家属接受的有效办法。要把解决思想问题与解决实际问题有机结合起来,在坚持政治建警、从严治警的同时,强调以情待警,从解决民警工作和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入手,去研究分析产生思想问题的根源,从个别现象中分析把握事物的一般规律,切实帮助民警解决工作、生活、学习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积极创造条件,落实从优待警的各项措施。特别是在公安工作任务繁重的情况下,要把关心民警生活作为加强思想政治工作的新举措,多为民警办实事,使民警真正受益,激发和调动基层民警的工作积极性。 二、以教育训练为突破,不断增强党员民警依法行政的工作能力 要在充分调查研究的基础上制定教育训练工作的中长期发展规划,把基层在职民警的教育训练工作纳入系统化、科学化的发展轨道,有效避免教育训练工作中的低水平重复和资源的浪费,使教育训练活动做到经常化、制度化、科学化。同时,设立教育训练专项资金帐户,实行专款专用,确保教育训练工作循序渐进,有条不紊的顺利进行。要通过建立健全民警教育训练档案,加强对教育训练工作的量化管理,并把民警的教育训练水平作为衡量和考察民警综合素质的重要参数,与绩效考核工作挂钩,落实奖惩措施。要本着抓两头带中间的工作思路,把教育培训工作的重点放在培养公安工作急需的专门人才和解决少部分民警“追不上、打不赢、说不过”的问题上,通过划定合格标准,严格考核测试,摸清基层队伍的实际状况,开展分类培训。要把提高民警的健康素质,组织开展群众性的警体锻炼活动作为教育训练的重要内容,作为警营文化建设的有机组成部分,定期组织全局性的警体训练、比赛活动,促进基层警体锻炼活动的开展。 三、以绩效考评为依托,不断提高基层队伍科学管理水平和能力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人才工作的决定》中提出,“要坚持德才兼备原则,把品德、知识、能力和业绩作为衡量人才的主要标准,不唯学历、不唯职称、不唯资历、不唯身份,不拘一格选拔人才”,这为我们提供了人才选拔使用的原则标准。要将党员干部的管理使用纳入动态考核、评价、使用过程。建立健全与公安工作相配套的科学、合理的管理评价体系。建立健全科所队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目标责任制、跟踪考察、定期轮换、诫勉警示谈话、引咎辞职制等制度,把对党员干部的品德、知识、能力、业绩作为考察考核要素,实现定量与定性的有机结合。同时,按照现代人力资源管理科学的要求,建立健全基层民警人才管理、评价、使用系统,实现适时动态管理,使广大基层民警人尽其才,才尽其能,实现人才管理使用上的制度化、科学化,形成培养人才的良好氛围,努力为优秀人才的脱颖而出创造有利的条件。 四、发挥典型标杆的榜样作用,进一步增强队伍的凝聚力和战斗力在树立典型工作方面,首先要贴近实际、贴近群众、贴近生活,把忠实履行职责、工作兢兢业业,严格、公正、文明执法作为衡量典型的主要标准,更多地树立任长霞式的可亲可敬可学的先进典型。其次,建立选拔机制,明确工作责任,为先进典型的脱颖而出提供制度、机制保障。把培养树立典型作为衡量队伍建设水平的重要标准,注意充分挖掘平凡岗位上和平凡工作中所蕴涵的闪光点,加以提炼升华。树立新型警察公共关系理念,落实宣传责任制,强化内外部协调与沟通,弘扬正气,鼓舞斗志,进一步增强队伍的凝聚力和战斗力。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