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您当前位置:公安文秘网 >> 办公文秘 >> 理论调研 >> 浏览公安
  • 关于强化公安基层基础工作的几点思考(二)

    时间:2011年04月04日 来源:其他 点击:收藏此文 字体:

        通过近一段时间科学发展观的深入学习,笔者对基层公安机关如何践行科学发展观,进一步强化公安基层基础工作,推进公安工作跨越式发展,进行了认真思索。现谈点个人粗浅看法:

        一、强化基层基础建设,实现公安工作新转变

        按照公安部和省市公安机关要求,最终实现“三基”工程建设的奋斗目标,笔者认为,只有从强化基层基础建设入手,才能有效推动公安工作的新转变。一是进一步加强情报信息收集工作。广泛收集和录入违法犯罪人员信息、在逃人员信息、被盗抢汽车信息、刑事案件信息、治安保卫重点单位内部涉及稳定信息、邪教组织人员信息、吸毒人员信息,建立情报信息联动机制,促使情报信息工作迈上一个新台阶。二是进一步推广治安、刑事案件网上办理技能。在治安案件实现网上办理的基础上,所队尤其是刑侦民警必须熟练掌握“网上办案”技能,达到刑事案件100%网上办理的工作目标。三是进一步加强社区、农村和校园警务建设。推进社区和农村两大警务战略,在社区和农村警务室普遍建立信息采集、民事调解、情报信息收集、群防群治、服务群众和消防宣传工作制度,充分发挥社区和农村警务室的作用。进一步加强校园警务室建设,使校园及周边治安防控措施得到进一步加强,交通秩序得到明显改善,消防安全得到有力保障,校园及周边治安秩序明显好转。四是进一步加强人口管控工作。实有人口信息及时录入微机,提高对实有人口的管控效能,做到对辖区实有人口底数清、情况明、信息灵。同时,加强流动人口、“社会人”、高危人群、境外在华居留人员的管控工作。五是进一步加强社区科技防范工作。完善以科技防范为支撑的社会防控体系建设,向社区、居民区、乡镇政府所在地延伸视频监控系统.同时,实现专业巡控警力、兼职巡防队伍与社区、乡村群防群治力量的“无缝”对接。

        二、创新警务机制,开创公安工作新局面

        为有效维护社会治安稳定,服务经济发展大局,公安机关必须摒弃传统警务习贯和做法,创新警务机制,有效提升公安机关的执行力.一是构建“大刑侦格局”。为突出打击的主动性和实效性,建设以刑警为主体、以派出所为依托、以诸警种为辅助力量,重点突出、快速反应、先发制人的大刑侦格局,努力形成以“四齐、五制、六快’的刑侦工作运行机制。对已发生的刑事案件突出一个“打”字;对可能发生的案件突出一个“防”字;对前科劣迹等重点人员突出一个“管”字。所谓“四齐”,就是局领导齐抓、各警种齐上、科队所齐心、局内外齐动.所谓“五制”,就是在侦破命案及大要案上,做到以长制胜、以快制胜、以技制胜、以耐制胜、以赏制胜.所谓“六快”,就是出警快、领导到现场陕、外围侦察展开快、确定侦察方向快、追击堵截快、多警种配合快。二是构建“大治安格局”。公安机关与群众路线相结合是治安管理的治本之策,必须构建以公安机关为主导,以群防群治为依托,以信息化为拉动,以“四抓、五化”为保障的大治安格局.所谓“四抓”,就是局领导齐抓,治安大队主抓,派出所直接抓,其他警种配合抓。所谓“五化”,就是防范社会化、管控网络化,监控信息化,管理规范化、责任具体化.防范社会化是指治安营理必须坚持群众路线,真正调动群众参与维护社会治安的积极性,形成专群结合、警民联动的社会化管理。管控网络化是指实现点、线、面相结合的防控网络,对重要场所和部位进行点控制,对易发案地段、路段进行线控制,对全县划分若干区域,根据不同特点进行面控制。监控信息化是指为实现动态管理,坚持“信息主导警务”的理念,在增强人防、物防、技防力量的基础上,利用观代化管理系统广泛收集信息,时时实施监控,提高监控的实效性,实现信息化管理.管理规范化是指治安管理行为必须桉照法定程序规范化进行,治安管理的检查、监督、整治、打处,必须严格依照法律规定开展.责任具体化是指各主体管理部门、各层级领导必须明确责任,并将责任细化、落实到相关人员,切实做到人人有责任、层层抓落实,这是大治安格局的根本保证所在。三是构建“大巡防格局”。构建以巡警为“龙头”,派出所为“龙身”,机关科室为“龙尾”的“一条龙”大巡防格局,做到:领导上一个令,防控上一盘棋,行动上一体化.四是构建“大阵控格局”。构建以治安大队、刑警大队、国保大队为主体,派出所与其他警种为两翼的大阵控格局。做到:局里有人抓,所队有人干,阵地底数清,情报队伍强,分头去工作,信息要共享。

        三.提高服务能力,开辟警民联系新局面

        提升公安机关服务民生的公信力,是十七大赋予公安工作的新要求。公安机关必须站在兴国安民的立场、带着对人民群众的深情厚意去工作、去执法,积极构筑和谐警民关系,提升公安机关的公信力。第一、深入群众,关注民生。始终坚持贴近群众、关注民生不动摇。首先,要充分发挥社区、农村警务室作用,延伸公安工作触角,深入群众,前移警务工作,积极构建公安机关打击犯罪,服务群众的一线平台,架起警民沟通的桥梁。其次,通过采取公安走出去、群众请进来的形式,深入开展公安部统一部署为期三个月的公安民警“大走访”爱民实践活动,切实增强广大民警同人民群众的联系,倾听群众呼声,掌握社情民意,增强彼此的了解和信任,促进警民关系向正常化、和谐化发展。第二、公正执法,保障民生。始终坚持把握公平正义的生命线不动摇。首先,坚持做到严格、公正、文明执法,坚决杜绝“跑、冒、滴、漏”和办理“人情案”、“金钱案”的现象,有力打击各类刑事犯罪活动,着力整治人民群众反映突出的治安问题,全力维护公共安全。其次,准确把握好“宽”与“严”的界限,在严格执法的基础上提倡“人性化”执法,有效化解矛盾纠纷,最大限度地营造和谐氛围。第三、端正理念,改善民生。始终坚持维护人民的权益不动摇。首先,深入组织开展“亲民爱民”学习实践活动,引导民警端正对人民的态度,树立服务理念,坚决杜绝“冷、硬、横、推”和“吃、拿.卡,要”等“伤民心,损民利”的观象。其次,面对人民群众的新要求、新期待,不断完善警务公开、新闻发布制度,坚决执行刑事案件办理“三回告.三告知”规定,公安机关定期向县人大、政协、警务监督员报告工作,接受评议,有效提高人民群众对公安工作的知情度。第四、便民利民,服务民生。始终坚持服务发展大局不动摇。首先,从服务群众、方便群众的角度出发,积极推出便民利民服务举指,减少审批环节,简化办事程序,向人民群众提供高效快捷优质的服务,其次,扩大“双送双优”覆盖面,细化“送平安保护、送法律服务”的具体措施和保障“优化环境,优质服务”的纪律规定,依法保障社会经济发展。

        四、提高民警素质,树立公安队伍新形象

        努力提高民警综合素质,是公安机关“三基”工程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新时期提升警营软实力的有效举措。一是多学习,勤学苦练强素质。首先,创新学习方式,设立图书室、阅览室、训练室,依托公安网建立开辟网上学习园地,收录媒体教学软件、资料,购买一定数量的书籍,杂志、报刊,供民警学习参考。其次,组织培训教育活动,营造学习氛围,鼓励民警利用业余时间接受更高层次的学历教育,提高广大民警学习先进科学文化知识的热情。二是讲道德,文明服务树新风。首先,扎实开展以“社会主义法治理念”、“立警为公,执法为民”和“八荣八耻”为土要内容的思想信念教育,培养民警积极负责的道德观念.其次,加强民警职业道德教育,强化民警的执法为民观念,组织开展“民警重温入党、入警誓词”等专项教育活动,不断培育和大力弘扬新时期的人民警察精神。三是守准则,规范管理明警纪。首先,健全规范制度,完善公安队伍纪律管理体系,加强民警对《公安机关内务管理条例》、《五条禁令》、《公安机关人民警察礼仪规范》等相关纪律规定的学习,使之入脑、入心,增强民警遵守准则的自主性。其次,通过正面教育,引导民警正确看待相关纪律规定,使民警能够自动、自发、自觉地遵守纪律规定。四是爱集体,团结互助顾大局。首先,教育广大民警牢固树立集体观念、大局意识、忧比患意识,培养广大民警热爱集体的主动性,使之能够处处维护公安机关的集体利益,事事维护公安机关的良好形象。其次,通过开展形式多样的集体活动,培养民警积极负责的荣辱观和甘于奉献的牺牲精神,激发民警的集体荣誉感,增强部门之间的协作性,形成集体合力。五是争先进,比学赶超添活力。首先,注重发现、培养.选树先进典型,通过大力宣传先进模范典型,在干警中掀起“学先进、争先进”的热潮。其次,注重发挥先进典型的作用,提高先进典型的政治、福利待遇,在提拔任用、晋升职务等方面有所侧重,增强广大民警不断向上,争当典型的信心和决心,形成崇尚先进、争当先进的良好氛围。

     

  • 关 键 词:
  • 免责声明:本站所有资料来自于作者发布、网友推荐和网络收集整理而来,本站文章仅供学习写作参考,请勿原版抄袭、发表!文章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您联系我们,我们将尽快更正。
  • 上一篇:关于加强公安机关行政效能建设的思考
  • 下一篇:关于强力推进公安机关信息化应用水平的思考(二)
  • 相关文章

    我有话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