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如何持续有效开展“大走访”活动
**自治州地处**西北部,与**省**县、**省**县、**市**县比邻,是一个以土家、苗族为主的少数民族聚居的地区。一直以来,这里经济文化水平不高,民风彪悍,社情、治安状况错综复杂。与之相反的是,**州警力严重不足(全州总警力只占人口的万分之七点九,部分县总警力只占人口的万分之六左右,低于全*、全省平均水平)、经费保障困难(办公经费人均*万元都要尽最大的努力才能保障到位)成了影响和制约**州公安工作可持续发展的突出问题。在人、财、物都相当贫乏的自治州,如何抓好“大走访”工作,巩固和发展“大走访”活动所带来的成果,笔者认为可从以下五个方面下工夫。
一是从思想认识上下功夫 从前期开展的走访的情况来看,应该说总体效果是明显的。广大民警不辞辛劳,广泛深入群众中间排忧解难,得到了群众的普遍好评。但也不同程度暴露出了一些问题,集中表现在“三个错误认识”:一是部分民警认为“大走访”只是一时的,存在着“一阵风”、“走过场”的思想,积极性和主动性不高,影响了“大走访”活动的实际效果。二是在“大走访”活动中,少数民警缺乏责任意识,工作不扎实,不愿意反复“麻烦”自己为群众解决难题。这样不但没有达到加深警民感情的目的,有时还会使老百姓产生厌烦逆反心理,反而损害了公安机关的公信力和党的形象,产生了放射性的“负效应”。三是个别民警错误地把“大走访”理解为一般性的访贫问苦,拿些米面、水果到贫困户家中坐一坐,寒暄几句就算完成任务,不能放下架子、扑下身子,带着为群众切实解决问题的感情去走访。 针对以上三种错误思想,笔者认为有必要将加强思想认识摆在首位,全警上下思想认识达到高度统一是“大走访”持续有效开展下去的思想保障。首先,各级公安机关特别是领导干部必须站在巩固党的执政基础、提高党的执政能力的高度,深刻认识构建和谐警民关系的重要性和迫切性,把构建和谐警民关系作为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各级公安机关的战略性任务,纳入重要议事日程,列为年度工作综合考评的重要内容。各级公安机关领导同志必须高度重视,亲力亲为,确定专人负责,统筹抓好“大走访”这项有关和谐警民关系建设的工作。其次,要教育和引导广大公安民警牢固树立三个理念:一是“大走访”将贯穿整个公安工作的思想理念,在广大民警心目中牢固树立“大走访”活动是新时期公安机关构建和谐警民关系的一项重大战略举措,一项管长远打基础之策;二是“权为民用”的执法理念,教育广大民警牢固树立执法为民新理念,真正解决“为谁执法”、“为谁服务”的认识问题;三是“群众至上”的工作理念,教育广大民警牢固树立宗旨意识,把群众利益置于首要位置,真正做到思想上尊重群众、感情上贴近群众、行动上服务群众。只有树立了这三种理念,才能纠正错误观点,摆正思想位置,才能让广大民警带着对人民的深情厚意去走访。 二是从民警素质上下功夫 州公安民警大部分只是专科毕业,本科生只占到队伍的**%左右,硕士生更是凤毛麟角。基础弱、底子薄,是州民警素质的真实写照。因此,提高民警素质成了亟待解决的问题。州民警必须不断提升政治理论素养,提高法律素质,提高群众工作能力,才能深入群众之间,才能“进得了门、说得上话、交得上心”,才能受到欢迎。提高民警素质可从以下四个方面入手:一是认真组织民警学习党的路线方针政策,从国内外、党内外面临的形势进行分析,从公安工作实际和社会各界的需求进行研判。“大走访”是在全球爆发金融危机时,公安部部署开展的一项全*性的阶段性工作,民警只有懂政策、明形势,才能将宣传党和政府的意志贯穿在整个走访中,从而使“大走访”具有更广泛的社会意义。二是认真组织民警学习《刑法》、《治安管理处罚法》、《禁毒法》等与人民群众息息相关的基础性法律法规,提高自身素质,走到群众中去才会有说服力,才能在走访中更好地指导群众、服务群众。三是举办群众工作专题学习班,对全警进行培训。把群众工作练兵作为教育训练的重点,纳入“轮训轮值、战训合一”训练之中,确保民警做到“三懂四会”(懂群众心理、懂群众语言、懂沟通技巧,会化解矛盾、会调处纠纷、会主动服务、会宣传发动)。四是加强纪律作风整顿,从廉洁自律、遵章守纪、言行举止等方面进一步加强队伍建设,做好廉洁型、纪律型、文明型的“三型”人民警察,才能得到群众尊重,获得群众拥戴。 三是从建立健全长效机制上下功夫 为期三个月的“大走访”活动拉下帷幕后,为巩固和发展“大走访”爱民实践活动成果,省公安厅相继出台了《**省公安机关“大走访”爱民实践活动长效举措》、《全省公安机关“大走访”长效机制建设与执行考核细则》等一系列规定。**州公安局也先后制定并下发了《全州公安机关“大走访”爱民实践活动长效举措》、《**州公安机关服务经济社会发展十五项措施》等“大走访”长效机制。可以说,省厅和州局制定的各项走访制度,如领导干部走访群众工作制度、执法办案回访制度、群众工作教育培训机制等都是贴近实际,切实可行的。现在的问题是如何将这些制度落到实处?我们可从以下几个方面来做:一是领导干部要亲自下到基层明查或暗访检查“大走访”长效机制的落实情况。领导干部下到基层不仅仅只是走走过场,而是要直接与当地群众、基层民警面对面进行交谈、查看民警走访台帐等。通过这些方式及时了解“大走访”动态。二是可定期通过电话调查,掌握走访情况。电话调查对象可以是普通群众、信访案件当事人,也可以是基层一线民警、基层所队领导。通过领导干部不定期下基层和电话定期调查相结合的方式,形成一套严密的监督机制,使上级公安机关随时掌握各地第一手“大走访”活动开展情况。三是召开基层民警座谈会,了解他们在实际执行“大走访”长效机制中的各项措施时碰到哪些困难,听取他们提出的可行性建议,不断修正和完善“大走访”长效机制和体系。实践是检验认识的唯一标准,“大走访”长效机制是否建立健全,只有通过基层民警的实践摸索,上级部门下到基层实地调研,修正不够尽善尽美的地方,才会使“大走访”长效机制的建立日趋完美。四是将“大走访”活动纳入各单位的年度考评,与民警的政治经济待遇挂钩,有奖有惩,奖惩到位,“大走访”活动中各项制度才会不是一纸空文,“大走访”活动才能得到长期坚持和继续发展。 四是从结合公安工作实际上下功夫 **州副州长、州公安局长周赛保同志曾在全省深化“大走访”爱民实践活动电视电话会上做典型发言时说过,开展“大走访”活动的实质就是为民、爱民、安民。公安机关开展“大走访”活动的目的就是耕耘警民关系、践行执法为民、收获和谐平安。诚然,给生活陷入困顿的群众送去米粮、现金等物资能够缓解他们一时的窘境,但却不是长久之计。尤其对于**州这块贫瘠土地上的各级公安机关来说,要从本来就捉襟见肘的办公经费、民警微薄的福利待遇中挤出一笔钱来去长期地接济贫困群众也是不切实际的。因此,最经济、最实惠、最有效的爱民体现就是立足本职岗位,结合实际工作,深入查找问题,才能深入持久推进“大走访”活动。一是立足岗位,做好本职工作。公安机关警种众多,工作千头万绪,在“大走访”活动中,只能立足本职工作,结合岗位实际,因地制宜,因势利导,爱民实践活动才能有针对性,才会有的放矢。社区民警要入户做文章,交警要和交通参与者交心,刑警不仅要破现行案件,还要带破群众反映强烈的积案,出入境管理部门要在简化手续、方便群众方面下功夫。才能实实在在地排民忧、解民难,真正让老百姓得实惠。二是立足群众反映的热点、难点问题,结合实际,开展公安工作。在深入调查研究,广泛征求意见的基础上,把解决群众反映强烈的突出问题,作为整治的重点和突破口。今年“大走访”活动期间,**州开展了“大走访”问卷调查活动,通过调研,确定将“两抢一盗”、“涉枪”、“黄、赌、毒”放在重点打击的首位,开展了一系列的专项行动。截止*月,**州共立“两抢一盗”案件****起,同比下降**.*%,其中抢劫案下降*.*%、盗窃案下降*.*%,抢夺案下降**.*%;破获涉枪案件***起,抓获涉案人员***人。笔者走在吉首的大街上,鲜少再看到扒手扒窃的现象,社会治安明显得到改善,人民群众对公安工作的满意度和理解度也有所的提高。三是立足本职,坚持从小事做起、从身边的事情做起。一件小事,对于我们来说也许司空见惯、微不足道,但对于普通群众来说,可能是一辈子的大事、难事。今年*月,我州永顺县公安局首车派出所在调解外地客商与当地橘农因柑橘买卖发生的纠纷时,细心的民警发现中间的很多误会是因为外地人不懂我们的风俗和本地人不懂法律政策所致。“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于是民警在日常走村串户之时,一边向当地群众宣传国家的法律政策,一边向外来客商介绍本地风俗人情,从中拉线,主动为购销双方搭建交易平台,从而促使当地柑橘销售逆市上扬,实现橘农收入近**万元。因此我们公安机关在“大走访”活动中要做的除了访贫问苦,更多要做的就是要立足本职,做好在我们眼里看来最平常的小事、最本职的工作。做好公安本职工作,带给人民群众一个安全、稳定的社会环境,在工作中去帮助人民群众解决问题,通过一件件小事的办理、一件件难事的解决,赢得人民群众的信任,赢得人民群众的支持,增进人民群众的感情。 五是从加强警察公共关系建设上下功夫 去年以来,州公安机关和广大公安民警始终站在“处非”第一线,一方面全州广大民警全力以赴,负重前行,维护了全州的社会稳定,另一方面,给警民关系带来了一定的负面影响。同时,网上关于**公安的负面舆论时有发生,给我州公安民警形象带来极大地损害,因而,对于我州公安机关而言,加强警察公共关系建设显得尤为必要和紧迫。当前社会已进入信息化时代,信息传递、发布的频率速度进一步加快,甚至可以达到“足不出户可知天下事”的程度。因此,必须改变以往陈旧的工作思维和工作方法,充分重视公安宣传工作的重要作用,把警察公共关系建设作为联系、沟通群众,取得群众理解支持公安工作的重要方法。一是要正确把握舆论导向。坚持“及时引导、主动引导、正确引导”和“全面统筹”的原则,注意选择时机、把握分寸、掌握尺度,进一步完善警务公开、警情发布、新闻发言人、网上民声、局长信访接待日等制度,不断拓宽与群众沟通的渠道,在公安机关与新闻媒体和人民群众之间架起沟通的桥梁,营造一种警民互动、有利于公安工作、有利于社会和谐稳定的良好舆论环境。二是要开展典型宣传。要通过公安民警先进事迹、先进典型的选树、宣传和学习,大力弘扬公安队伍的主流,热情讴歌公安战线的英雄模范,充分展现广大民警打击犯罪、服务群众的感人事迹,大张旗鼓地宣传公安工作和队伍建设的优秀成果,增进人民群众对公安工作的关心、理解与支持。三是要巩固和拓展公安宣传阵地。要在电台、电视台和报纸等新闻媒体设立专栏,全方位、多层面、多渠道营造公安宣传氛围,定期推出大篇幅、大块头、系列性的专题报道,进一步巩固和拓展公安宣传阵地。四是要开展多种形式的主题公关活动。要以开展“大走访”为契机,及时组织群众喜闻乐见、热情参与、互动有益的警营开放和警察文化活动,扩大公安工作的宣传面,密切警民联系,进一步拉近与人民群众的距离。在努力构建和谐警民关系的同时,让社会了解公安、理解公安、支持公安管理和执法工作。五是要加强警察形象危机事件的处理。对公安机关发生的形象危机事件,要客观面对,冷静处理。通过新闻发布等渠道,加强正面宣传和舆论引导,防止恶意吵作。坚持事实就是,及时并如实地通过媒体向社会通报情况。
相关文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