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您当前位置:公安文秘网 >> 办公文秘 >> 理论调研 >> 浏览公安
  • 酒后驾车诱发交通事故的原因及对策

    时间:2011年04月09日 来源:其他 点击:收藏此文 字体:

        在我国当今,酒后驾车引发的交通事故居高不下。酒后驾车已成为道路交通的“杀手”。把好从医学角度分析酒对驾车的影响;从各角度分析酒后驾车造成交通事故的原因根源,从防治上筑牢教育、监督、处罚三道防线,最大限度减少交通事故发生,确保人们出行交通安全。

        一、酒后驾驶的主要原因

        酒给人带来许多情趣和快乐,但也给人带来许多不文明行为和灾难,酒桌上反目成仇、摔餐具并不少见。酒的威力如此之大,就连酒的发明者也始料不及。每年酒后驾车诱发不少交通事故发生,酿成不少家庭悲剧,夺走了不少人的生命。虽然酒后驾车成为杯中的冤魂,但还是屡禁不止。

        1、社会因素:

        (1)与传统酒文化有关。酒作为饮品在我国历史悠久,博大精深,源远流长,与中华民族五千年文化同根共生,在世界上可算得上是别具一格。追忆历史名人,有商纣王酒池肉林、曹操煮酒论英雄、宋太祖杯酒释兵权等典故,李白有“人生得意须尽饮,莫让金樽空对月”之感悟。接待上级领导来宾,以酒为敬;亲朋好友相聚开怀畅饮,先饮为敬,然后到达饮酒高潮。敬酒、回敬酒、罚酒、赌酒等无所不有,饮酒成风,谁也无法阻止也无权阻止人们饮酒,这种场面醉酒的人多,酒后驾车的人也多,造成交通事故也较常见。

        (2)与生产经营有关。由于酒的利润高,在市场激烈竞争中,酒的制作和酒的名称层出不穷,所酿的酒五花百门,有高度酒、低度酒、高档酒、低档酒、药酒、瓶装酒、散装酒、啤酒等,适应性很广泛,让各层次经济收入的人和各种酒量的人均可饮用。

        (3)与生活方式有关:新时期的年轻一代都一味地追求饮酒作乐,夜晚成群结队去酒吧或是去夜总会。空腹饮大量啤酒,少则人均饮几瓶,多则人均十瓶八瓶。虽然啤酒浓度低,但由于空腹摄入量多也醉,这种情况容易被饮酒人忽视,因而驾车上路回家引发交通事故。

        2、个体因素:

        (1)与家庭有关。受种种社会因素影响,夫妻不和、争吵不休,烦燥不安,因而驾车外出饮酒发泄消愁。按医学观点来说,忧则伤脾、怒则伤肝,此时肝对酒的解毒功能相对较差,加上睡眠不好,影响大脑皮层功能,这类人酒后驾车的危险性非常大,发生的交通事故后果特别严重。

        (2)与心理压力有关。市场竞争激烈,使一些人紧张、焦虑、忧伤、失眠,于是经常泡酒池,经商人员为了拉拢客户也经常请客喝酒。由此可见,酒后驾车也较普遍。

        (3)与不良习惯有关。嗜酒人有的是上一代遗传因素引起,也有的是长期饮酒逐渐养成的不良习惯,成为酒后驾车的屡犯。

        二、酒后驾驶人的心理

        1、乙醇(酒精)的作用,使中枢神经系统处于兴奋状态,情绪不稳定、易激怒、好强好胜。认为自己驾车技术过硬不会出问题,因而执着酒后驾车,超速行驶,酿成交通事故悲剧。

        2、由于酒后驾车危及交通安全的信息闭塞,因而饮酒人对酒的认识陷入盲区。误认为少量饮酒驾车没问题,在这种无知迷惑下,驾车人即使酒醉了也驾车上路,造成交通事故发生。

        3、经济的发展带来机动车增多和饮酒的人增多,酒后驾车队伍迅速扩张,警力相对不足。加上酒精检测仪滞后,驾车人不合作、冲卡逃检、不用嘴向酒精测试仪吹气等,造成酒后驾车认定难,执行处罚难,工作效率低,惩治不力,而且有些酒后驾驶未被查到,这些因素强化了酒后驾车人的侥幸心理,因而酒后驾车屡禁不止。

        三、饮酒对驾车的危害

        当人体内酒精含量大时,可出现全身各系统功能障碍,对驾车危害最大。主要表现为:

        1、酒对中枢神经系统的影响。乙醇的毒性作用使中枢神经系统调节和骨骼肌张力调控失调,运动障碍、共济失调、步履不稳,易怒、嗜睡、注意力不集中、判断力下降。此时如果驾车,无法准确把握方向盘,不能准确分析判断道路上瞬息万变的交通情况,易引发严重交通事故。

        2、酒对视觉的影响。在正常情况下,瞳孔和晶状体对光感、远近、颜色、物体大小进行自动调节,当饮酒后,酒的代谢产物乙酸能使视网膜血管扩张,眼结膜充血,压迫眼球的感光细胞,使感光细胞功能发生障碍,视力模糊。

        四、控制酒后驾车的防治对策

        酒后驾车危害大,原因复杂,既有社会因素,也有个体因素;既有主观因素,也有客观因素,控制好酒后驾车问题,下面的几条对策显得尤为重要:

        1、广泛宣传教育,筑牢第一道防线

        警钟长鸣,积极宣传饮酒对驾车的危害,提高交通安全意识。收集饮酒驾车发生交通事故造成车毁人亡的照片和交通事故后留下父母妻儿永远的悲痛的信息,精心策划,科学设计,制作系列典型录像教育片,作为驾驶员培训必修课。用事实说话,用血的教训激发控制酒后驾车的内在动力,使驾车人自觉控制不饮酒,使饮酒人自觉控制不驾车,能从源头上防治酒后驾车,最大限度地控制酒后驾车引发的交通事故。张贴发放宣传单,一传十、十传百,增加宣传力度,使广大人民群众深刻认识饮酒对驾车的危害性。

        2、严惩酒后驾车,筑牢第二道防线

        加大力度查处酒后驾车。科学用警,把警力投向中午12时至14时,下午18时至21时的高发时段,在高速公路入口处、酒店附近、收费站等多发地段设卡检查,加大路面管控力度,对有酒后驾车特征的对象利用测试仪进行酒精测试,严肃处罚,严格控制酒后驾车上路。

        3、建立长效机制,筑牢防范根基

        控制酒后驾车是一项复杂的、长期的、艰巨的系统工程,并非公安一家能做好的,在人力、物力、财力等方面需要党委政府的支持。党政机关应把酒后驾车作为构建和谐社会的一项工作来抓,出台酒后驾车的监督制约有关规定。要求各行各业各单位积极参与、齐抓共管、常抓不懈,把酒后驾车纳入综合治理工作,实行半年检查,年终评比,认真总结成功经验,以点带面,对创新管理,加强监督,对酒后驾车造成交通事故责任人进行倒查追究原因。

     

  • 关 键 词:
  • 免责声明:本站所有资料来自于作者发布、网友推荐和网络收集整理而来,本站文章仅供学习写作参考,请勿原版抄袭、发表!文章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您联系我们,我们将尽快更正。
  • 上一篇:认真开展社会主义法治理念教育,做一名合格的人民警察
  • 下一篇:关于公安信息化与公安现代化的思考
  • 相关文章

    我有话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