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安经侦部门文化育警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近年来,文化育警是公安机关在加强队伍建设过程中提出的一项富有时代特色的重大举措。它对加强和改进公安思想政治工作,培育民警队伍的共同理想信念,推进公安机关精神文明建设,促进公安工作改革和发展,具有极其深远而重要的意义。当前公安工作面临着工作难度强、工作压力大、工作要求高、职能不断转变等情况,同时又客观存在警力匮乏、基层一线警力配备不足等问题,新时期怎样激发公安民警的工作积极性和创造性,充分发挥有限警力,服务当地经济社会的发展,是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文化育警工作是当前新形势下建警、治警、强警的一种重要手段,是缓解警力不足的一种有效途径。结合经侦部门实际,笔者围绕坚持文化育警,向素质要警力的角度谈谈几点粗浅看法。
一、文化育警的基本概念 文化育警就是在队伍管理中施行人文关怀和以人为本的理念,充分运用各种文化手段去教育民警,通过学习培训、文体活动,鼓励民警自学成才,在一个群体中形成一种良好的学习氛围,不断增强民警的文化素质和综合素质,以此激发民警的工作积极性和创造性,实现民警个体的全面发展,促进民警文明办案,礼貌待人,为民服务,奋发向上,树立公安机关良好的形象,使公安队伍成为政府机关一支优秀队伍,真正担负起党和政府联系群众的桥梁和纽带作用。 二、当前公安经侦部门文化育警面临的困境 (一)思想认识不到位制约了文化育警。在部分人眼里,公安经侦部门的工作就是破获大案要案,保一方平安,认为文化育警不是“正事”,认为是可有可无的东西,衡量一个民警的工作,也常常以他破获了多少大案要案、打击了多少犯罪嫌疑人为标准,主观上制约了文化育警的发展。 (二)不良社会风气的影响制约文化育警。由于受社会上拜金主义、享乐主义思想的影响与冲击,经侦民警队伍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较以前有了较为明显的变化,少部分民警缺乏一种职业精神,一部分人把参加经侦工作仅仅作为一种谋生的职业,缺乏对公安经侦事业的自豪感、归属感,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和立警为公、执法为民的意识较为淡薄,因此对警察文化缺乏最起码的认知和认同,甚至在思想上对警察文化有一种排斥的心理,一定程度上制约了警察文化建设的广泛深入开展。 (三)日益繁重的工作任务制约文化育警。随着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的飞速发展,人财物大流动,经侦民警承担的工作任务日趋繁重,民警长时间处于紧张的临战状态与超强的工作压力之中,基层民警在完成每日执勤执法工作后,身心疲惫,很难挤出时间进行自我学习,参与文体活动,民警文化知识老化、工作方法因循守旧与学习心态疏松惫懒的不良倾向也逐渐显现。 (四)硬件设施、人才匮乏制约了文化育警。由于历史原因与经费限制,警察文化建设的硬件设施的投入方面存在许多困难,健身房、阅览室等“五小工程”建设难以全面铺开。专业人才是兴警之本,没有文体人才,抓文化育警就成了“无源之水、无本之木”。民警人员构成繁杂不一,文化素质和业务水平参差不齐,特别是缺少各种特长的文体类人才,某方面具有特长的骨干,也往往是零星的,随着年龄、岗位的变化,某项活动出现“后继无人”难以形成阶梯式、方阵式的文体人才库。 三、文化育警的必要性和重要性 (一)文化育警是建立和发展和谐警民关系的客观要求。警察公共关系是社会组织为寻求良好合作与和谐发展,通过形象塑造、传播管理、利益协调等方式,同相关的公众结成一种社会关系。警察公共关系的建立和发展,必须以提高自身的影响力为基点,在公众心目中塑造良好的形象,以提高警察组织和警察成员在公众中的知名度和美誉度,进而获取公众的信任、理解和支持,促进自己与公众的良性互动,以利于各种任务目标的顺利实现,就此而言,在警察公众关系中,不管是警察组织与警察成员自身素质的提高,或是协调警察组织内部之间、警察组织与警察成员之间、警察组织与公众之间的关系,还是在警察组织活动中信息采集、传播、宣传、咨询等功能的发挥,都有赖于先进警察文化给予的推进和支撑。毛泽东同志曾经指出,没有文化的军队是愚蠢的军队,而愚蠢的军队是不能打胜仗的。因此,只有建设先进警察文化,才能建立起适应新形势的新型的人民警察公共关系,才能建设一支高素质的人民警察队伍。 (二)文化育警是加强对警察的思想政治工作最有效的载体。思想政治工作要借助警察文化的形式深入下去,这是新时期思想政治工作的新方法。在实践中,大家都能体会到,如果思想教育只是一成不变、照本宣科地讲空洞的大道理,这种灌输式的教育不仅效果不好,而且会使民警产生厌倦和逆反心理。思想政治教育是永恒的,这一点不能动摇。关键是要通过什么形式把思想政治教育搞得实实在在,易于为广大民警所接受。通过开展丰富多彩、健康向上的警察文化,思想政治工作从内容到形式都更加深刻和丰富,更易为广大民警所接受,也就能有效地占领民警的思想阵地,从而更好地发挥思想政治工作的优势,教育广大民警自觉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形成良好的精神风貌。 (三)文化育警是增强警察队伍战斗力和凝聚力的重要途径。警察文化具有的同化作用和融合作用,能够有效地沟通民警的思想和感情,使他们对警察的价值取向等产生高度的认同感。通过文化育警,可以使民警产生对警察职业的崇高感和使命感,从而增强民警的向心力和战斗力。 (四)文化育警是提升警察队伍的绩效和形象的一个重要举措。警察队伍形象是广大老百姓普遍关注的问题,近年来,各地公安机关都在这方面作了众多探索,也取得显著的成绩,越来越多的老百姓开始对警察队伍产生了认同感。那么,如何让更多的老百姓认识我们警察,更加深入地了解我们警察队伍,文化育警就是一个好的举措。通过文艺演出的形式,使广大群众对警察有了更进一步的认识,认为警察不仅可以打击犯罪,也能歌善舞。 四、如何开展文化育警活动 (一)要提高公安领导者的文化素质。由于公安在政府机关中所占的重要地位及工作的特殊性决定了公安领导享有较高的威望,一个单位公安文化工作搞得好坏同领导文化素质高低有密切的联系。在文化育警上,如领导带了好头,就会起到一种表率作用,带动整个队伍的文化建设。做好文化育警工作,公安机关的领导应具备如下素质:对公安文化建设的重视和热爱。具有洞悉总形势的能力,看问题具有战略的发展的眼光。具有丰富知识结构、良好的专业水平,健康的人格行为,谦虚好学的精神,平等民主的作风及由上述而形成的良好的非权力影响力。良好的表率作用和团结协调能力。立足现实、开拓创新的精神。 (二)多管齐下,提高民警文化素质。这是文化育警的一项日常主要工作。采取多种措施,制定有关计划,鼓励民警参加自学考试,成人高考等,不断提升民警文化水平,使更多民警达到本科和大专文化。多争取安排民警参加上级业务部门和政府有关部门组织的各种业务培训,科技知识培训等,鼓励有特长的民警多参加有关文体活动,可以定期请有关专家举办各种讲座,使民警及时汲取新知识,接受新观念,感受新思想,在队伍中形成浓厚文化氛围,最大限度地促使警察个体全面发展,发挥民警特长,调动民警工作积极性。 (三)广泛开展文体活动,陶冶民警情操。充分发挥公安工会,团委及宣传部门的作用,在队伍中经常开展各种球类、棋类比赛等文体活动,为有文化特长的民警提供登台演出、创作、展示才华的机会,组织各种文艺演出,组织有书画影特长的民警开展创作采风活动,及时进行展览,活跃警营文化氛围,陶冶民警情操,增加凝聚力。 (四)实施人心工程,加强日常沟通。一个集体工作好坏,人是起决定性因素的,如何调动每个成员积极性创造性是在队伍管理中体现人文关怀成功与否的一个重要标志。可以通过实施人心工程,加强日常沟通,达到充分调动积极性的目的。平时工作中,由于忙于应付,同事之间,领导和下属之间缺乏必要的沟通,造成不必要的猜疑、误解,以致最终影响工作和团结。我们应该珍惜相互在一起工作的机会,多加强彼此沟通,尤其是上下级的沟通,以人文关怀的理念去做好沟通工作,只有彼此之间及时沟通,才能及时消除误解,掌握一个组织中每个成员的思想动态,有的放矢地做好思想工作,才能抓住人心,调动积极性,才能更好形成凝聚力,产生战斗力。 (五)不断更新观念,形成具有时代特征价值观。价值观是文化的灵魂和实质内容,一个集体中每一成员都有相同价值观时,就能形成一种强大凝聚力。具有时代特征的价值观主要有以下几种观念,即公安工作服从服务于建设全面小康社会的战略思想,科学决策的水平,掌握运用信息的能力,忠于法律、严格执法、发挥人才作用的思想,执法为民、服务社会及可持续发展的观念等等。新的价值观的形成需要文化育警工作来不断推动。(六)结合“三项建设”,大力发展公安网络文化。不断加大信息化建设工作力度,加强民警之间网上交流,可以在网上开辟论坛,就某一业务问题或主题展开讨论交流,也可以在网上设立金点子,动员鼓励民警就更好地开展公安工作提好建议,出好主意。网站要指定专人负责,及时更新内容,通过公安网络文化建设,提高民警网络科技水平,提高战斗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