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议外来人口长效管理机制建设
随着经济社会深入发展和城市化进程不断加速,人口大范围、大规模的流动转移逐渐成为常态,外来人口给地方经济注入活力的同时,也给社会治安增加了压力。因此,切实加强外来人口管理服务、积极探索长效化管理机制,特别是充分应用新手段、新理念有效创新管理模式,成为公安机关亟待解决的难题。为此,笔者试从三个方面的转变就该问题谈一点粗浅思考。
一、转变观念,推行因地制宜的管理模式。要按照“有利于管理、有利于公安现实斗争、有利于外来人员工作生活”的原则,立足服从、服务于经济发展和人民群众满意的高度,切实加强外来人口管理的规范化和标准化建设。在此基础上,针对外来人口的不同就业方式、居住条件,推行因地制宜的管理模式。一是建立“新市民之家”,加强外来人口的集中管理。在企业集中的街镇建造或改造破产企业厂房为民工公寓,以低于出租私房的租金向民工出租。成立以派出所为主组成的“新市民之家”管理委员会,建立企业住宿联系单和民工出入登记、住宿作息等一系列内部管理制度,派驻保安人员专门负责管理,有效加强企业单位中大量外来人口的集中化管理。二是实行出租私房等级化,加强外来人口的源头管理。根据近年来出租私房户是否发生刑事、治安案件和管理情况,将出租私房实行分等级管理,由派出所社区民警每年进行一次评定,被评定为较好等级的出租私房户以自主管理为主,对较差等级的出租私房户进行重点管理、重点整治、重点曝光,以此强化出租私房户加强治安管理的工作责任心。三是成立“新市民之村”,加强外来人口的自我管理。成立“新市民之村”党支部和村委会,把外来人员按居住地编组立户建立户籍册,从中选择素质较好、具有一定威信的外来人员,特别是其中的党、团员和退伍军人,担任村书记和村主任,利用他们熟悉情况的优势,推行以外管外的外来人员自我管理模式。四是设立管理服务中心,加强外来人口的综合管理。由综治办牵头建立外来人员管理服务中心,公安、计生、民政、卫生等成员单位联合办公,实行办证、办事的 “一条龙”服务和统一指导。同时,设立外来人员娱乐活动中心,实行会员制,不定期减免费用对外来人员开放。 二、转变方式,强化规范长效的管理措施。进一步完善外来人口的登记管理制度,强化外来人口的动态管理和信息采集,有效降低外来人口的漏登失管率,并以此为基础强化重点突出的管理措施,加大防范和打击外来人口违法犯罪的力度。一是坚持标准引领,实现全程控制。根据标准化管理的思路,规范制定外来人口管理工作意见,建立健全办证登记和定期检查工作制度。同时,成立外来人口管理专门办公室,建立立外来人口管理登记站,设立流动人口社会化信息采集点,健全外来人口专兼职协管员队伍,确保外来人口管理效能的长效化。二是运用科技手段,服务现实斗争。探索信息化条件下社区警务运行模式,推行社区民警AB角联勤搭档制,明确一名民警具体负责源头信息和动态信息的采集、输录、管控工作,依托大平台、大情报系统迅速及时地进行人口比对、查缉罪犯。同时,普遍推开流动人口社会化采集系统,适时有序推广暂住人口IC卡管理系统,提升外来人口管理的科技含量。三是落实管理责任,强化基础工作。坚持属地管理原则,将暂住人口、出租房屋、建筑工地等管理职责细化列入《民警工作手册》,将管理责任落实至具体社区民警。加大暂住人口管理在基层基础工作中的考核比分,注重登记率、办证率、控制率,并通过刑事发破案倒查和派出所每季检查,督促落实外口管理工作。四是构建双重控制,加强协作管理。严格执行暂住人口函调制度和流动人口协作联系制度,对14-45周岁的外来人口,统一发函至其户籍地调查基本情况。同时与外口集中流出地公安机关建立友好合作关系,每半年召开一次治安研讨会,建立跨区域信息协作制度,交流传递外来人口信息和流窜犯罪动态。 三、转变职能,完善持续全面的服务制度。坚持法治与德治并重,采取多种形式加强对外来人员的思想、文化和法制宣传教育,从思想意识源头,有效遏制外来人员违法犯罪动机,并坚持寓服务于管理之中,建立完善融管理、服务、教育于一体的服务制度。一是法制教育制度。各街镇成立外来人口法制教育领导小组,建立外来人口法制学校,聘请公安局、检察院、计生委等有关部门的业务骨干担任授课老师,坚持分阶段、分层次培训,扩大教育覆盖面。通过在企业单位和“新市民之家”办黑板报、看录像教育片、发放宣传资料等形式,大力宣传法律法规知识,提高外来人员的遵纪守法意识。二是连心服务制度。组织社区民警积极参加“进百家门、知千人情、办众人事”活动,公安机关定期开展警民恳谈活动,与外来人口进行面对面的交流,了解外来人员的工作和生活情况。同时,发放警民联系卡,方便外来人口的报警求助,积极为外来人口排忧解难。三是法律援助制度。成立外来人口法律援助中心等多种形式的法律援助机构,及时为外来人员提供法律咨询和援助。按照“一警两员”模式在社区设立“公调对接”调处站,及时调处涉及外来人员的各类矛盾纠纷,化解治安隐患。四是身心保健制度。公安机关动员整合社会各方力量,在“新市民之家”中建立图书阅览室、录像室、活动室等场所,督促企业对外来人员进行健康体检,举办外来人员电影周、体育比赛等,丰富外来人员的业余文化生活。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