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公安机关在构建公共安全中的思路与对策
公共安全是指多数人的生命、健康和公私财产的安全。新时期公共安全管理主要包括群体性事件管理、环境污染事件管理、恐怖犯罪事件管理等方面。
近年来,由于经济利益的调整,我州公共安全主要突出地反映在集体性事件方面。全州公安机关在按照省委提出建设“桥头堡”的战略目标和州委六届九次全会提出的“六大战略”及“两个率先”、“两个为主”、“两个定位”的目标和“增投资、扩消费、转方式、调结构、重民生、建和谐、快发展、上水平”的经济社会发展思路,应勇于创新,采取以下六个方面的措施,扎实做好社会稳定工作。
(一)建全完善预警机制。针对可能出现的影响公共安全的事件,公安机关应强化情报信息工作,从情报信息综合应用平台建设入手,加强情报信息工作机制和情报信息专业队伍建设,不断提升情报信息共享水平、综合研判效能和为警务决策服务、为现实斗争服务的能力,构建覆盖广、触角深、反应快的情报信息网络,努力做到及时发现、超前预警;认真研究分析发生公共危害安全的规律特点,建立完备的维护稳定的预测系统、完整的社会稳定信息系统、完善的教育疏导与处置系统,形成信息收集、决策指挥、事件处置的系统结构,保证信息的准确获得、防范的严密超前、决策的科学可行、处置的稳妥有效;加强分析研判,为党委、政府提供决策依据。
(二)建全完善应急机制。必须结合实际进一步完善《处置突发事件预案》《反恐怖工作应急预案》等;应加强交通工具等硬件设施建设,为快速反应迅速赶赴现场提供必要的条件;同时,为民警配备必要的防护设备,减少不必要的伤亡;要在当地党委政府领导下,强化以“110”为龙头的实战指挥系统建设,形成统一指挥、功能齐全、反应灵敏、运转高效的应急机制;协调有关部门,在提高应急能力上下功夫,强化模拟演练,追求快速反应的合成效应。
(三)建全完善大练兵机制。应牢牢把握全面提升民警综合素质这个关健,建立苦练基本功长效机制。扎实开展法律练兵、体能练兵、科技练兵活动,不断提高公安机关的战斗力。
(四)完善打防控一体化机制。针对社会治安的实际发展变化,应采取区域性的专项打击、重点打击等多种方式,灵活多样地保持严打斗争的强度和力度,把打击的重点放在危害大、影响大、后果严重的涉黑团伙犯罪、涉恶团伙犯罪、涉枪团伙犯罪案件上。加快注入科技含量的步伐,从警力到措施,充分发挥高科技的侦破优势,达到“先人一步”的目的。完善多警种协同作战,灵活善变,形成整体合力。建立以巡逻队为骨干、社区为基础、其他警种和社会治安辅助力量为补充,以科技手段为支撑、点线面结合、人技防配套,构建全时空、多层次、立体化的社会治安防控体系,增强维护公共安全的能力。
(五)创新管理机制。公安机关要更新观念,从管理型向服务型转变,以为市场主体服务和创造良好发展环境作为改革公安行政管理工作的主要方向。切实将流动人口管理纳入社区警务战略中,通过强化基础工作,严格暂住证登记和出租房管理,准确掌握流动人口的底数,为公共服务、社会管理提供基础信息。按照《行政许可法》的要求,进一步改进和加强公安行政管理工作,积极探索服务经济发展的新途径、新办法,在交通、消防、户籍、出入境管理等窗口部门继续深化便民利民的措施,优化服务,规范管理。
(六)履行综合监管职责。公安机关要牢固树立“安全无小事”的理念,充分履行公共安全综合监管的职能,交警、治安、消防、派出所等警种要相互配合,认真做好危险物品的管理、大型活动的安全保卫、重点要害部位的安全和人群聚集复杂场所的防火、防灾、防事故等工作。进一步加大督促检查力度,及时发现,深入排查薄弱环节和隐患苗头,依法督促有关部门和当事人限期整改,防患于未然,为加快建设富裕民主文明和谐的西双版纳和与全*同步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目标而努力。
相关文章
